本報記者 張晶晶
缺少專業治療和精心照顧,康復希望渺茫,若照看不周,還可能發生沖擊社會道德底線的事。對于困難家庭來說,有一個精神障礙患者,不僅家庭建設受到很大影響,全家人都會陷入苦痛之中。
一人失智、全家失衡。針對困難家庭精神障礙患者照護和融入社會的痛點難點問題,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創新“物質+服務”救助方式,探索民政兜底精神障礙患者集中照護與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銜接融合的路子,確保他們治療有地托管、出來有人幫扶,更好融入社會。
整合資源,“有地去”“有人管”
下棋、看電視、畫畫……日前,記者在南康區民政兜底精神障礙患者集中照護中心看到,十幾位精神障礙特困人員在醫護人員的引導下有序地開展娛樂活動。
環境干凈整潔、康復設施一應俱全、24小時專人照顧,民政兜底精神障礙患者在這里享受到專業的照護服務。
南康區民政局局長李志彪介紹,南康區前期調研發現,全區低保對象、特困供養人員中需要家庭長期照護的精神障礙患者有934人,其中照護能力不足的有540人,占比57.8%。這些困難家庭存在著經濟負擔重、照護不專業、安全隱患大等問題。
對此,南康區政府決定集全區之力予以解決。區政府常務會專題研究整合相關部門資源和政策,出臺實施方案,決定由區民政局牽頭在南康區第二人民醫院專門設立民政兜底精神障礙患者集中照護中心,對全區低保對象、特困人員中的精神障礙患者提供照護服務。
民政部門社會救助資金430萬元、政法委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監護資金100萬元、醫保部門醫保資金1320萬元、財政部門兜底資金450萬元等,今年,南康區整合相關職能部門資金2300萬元,由區財政統一撥付至照護專戶,實行統籌管理。
南康區第二人民醫院照護中心負責人介紹,在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集中照護中心按照二級精神類醫院的標準,整合床位630張、各類醫療專業設備66臺(套),在全區精選108名專職醫護人員,為513名民政兜底精神障礙患者統一提供照料、救治、康養服務。
“衣食住全兜底,還提供免費照料、治療、康復等專業服務,保障民政兜底精神障礙患者得到系統的治療和高水平的生活照護。”李志彪說。
加強監管,“進得來”也“出得去”
幾個月前,南康區低保對象袁某還在備受嚴重精神障礙疾病的折磨。社會救助經辦人員了解情況后,第一時間上門啟動救助服務機制,幫助她入住南康區民政兜底精神障礙患者集中照護中心。中心為其制訂診療和康復方案,提供免費專業服務和救助服務。經過治療出院后,袁某回歸家庭開始了新生活。
肢體管理、心理治療、認知功能評估訓練、生活技能訓練、社交技能訓練……為了幫助像袁某一樣的困難群眾盡早融入社會,南康區第二人民醫院照護中心為每個服務對象提供個性化專業診療和康復訓練。在完成既定的康復訓練計劃后,醫生還會對患者康復情況開展系統評估,看其是否具備出院條件。
李志彪介紹,南康區建立了動態有序排查、常態跟進管理等機制。區民政局會同相關部門,通過加強摸排、診斷、評估、走訪、培訓、考評等全流程管理,指導鄉鎮與照護中心、監護人共同簽訂照護協議,確保符合條件的服務對象“進得來”。同時,區民政局還會同鄉鎮(街道)每季度回訪集中照護對象和其親屬,對符合出院條件且親屬有意愿有照護能力的,指導鄉鎮、照護中心和對象監護人解除集中照護手續,明確后續監護責任人,確保照護對象康復穩定后“出得去”。
據了解,為了確保集中照護對象得到精心照料、治療和康復,區民政局聯合財政、衛健、醫保等部門加強監管,對照護對象基本生活保障、治療和康復情況等進行抽查,及時發現和糾治服務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搭建中轉站 做好幫扶“后半篇”文章
小青因患有被害妄想癥進入南康區民政兜底精神障礙患者集中照護中心治療。經過集中照護,她成為首批出院的服務對象之一。
像小青這樣的服務對象,出院后如果照顧不到位,精神疾病容易循環往復發作,這種現象被業界稱為“旋轉門”。考慮到民政兜底精神障礙患者出院后面臨著社會資源匱乏問題,南康區以開展“精康融合行動”為契機,整合有關部門資源,打造了2個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機構——“心康驛站”,通過購買專業社工服務,為民政兜底精神障礙患者搭建治療、康復、回歸社會的中轉站,幫助他們重新走進家門,穩定回歸社會,有效破解“旋轉門”現象。
“心康驛站”專業心理咨詢師為小青開展沙盤治療,每周二安排參與驛站開設的非洲鼓課程等,2023年12月出院至今,小青一直在“心康驛站”接受后續康復服務。如今她逐步放下戒備心理,病情一直處于穩定期。小青的家屬表示,集中照護中心和“心康驛站”的接力照護,大大減輕了他們的家庭負擔,讓他們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低保對象小梅和母親、妹妹都患有精神分裂癥,一家人靠低保金和父親的微薄收入維持生活。從照護中心出院后,在“心康驛站”接受后續幫扶。小梅在社工的幫助下學會了獨立乘車外出,還一直帶著妹妹參與驛站組織的社會交往活動和職業輔導,為將來就業創業努力。小梅一人的改變,實現了整個家庭的受益。
“我們通過將民政兜底精神障礙患者集中照護服務制度與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工作銜接融合,創新了困難精神障礙患者救助幫扶方式,初步實現了‘照護一人、脫困一戶、解放一家’的目標。”李志彪表示,南康區將聚焦困難群眾急難愁盼,持續探索服務類社會救助新模式,不斷提升困難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