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山東省濟寧市養老服務指導中心社會福利部工作人員與入住老人親切交談。
② 山東省日照市救助管理和社會福利服務中心工作人員與入住兒童一起歡度“六一”。
③ 山東省煙臺市芝罘區奇山街道塔山社區組織轄區群眾開展社區“鄰里節”活動。
④ 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區民政局工作人員為困難群眾送溫暖。
⑤ 山東省青島市民政局組織新人在中國海洋大學參加集體婚禮。
本報記者 周冉冉
近年來,山東民政系統用心感悟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發展的殷殷厚望,以實干作答、用實績交卷;深入實施山東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1261”行動計劃,用改革的思路、創新的辦法解難題、增活力、提質效;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創新舉措,不斷把高質量發展成果轉化為群眾高品質生活。
出實招、定實措,山東民政在齊魯大地上繪就了一幅可感可知可及的民生實景圖,讓愛民底色更濃、幸福成色更足。
凝心聚力
為困難群眾辦實事解難題
圍繞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扎實履行兜底保障政治責任。目前,全省城鄉低保標準分別達到每人每月1010元、838元;城鄉特困人員基本生活平均標準分別達到每人每月1353元、1126元。全省136個縣(市、區)均成立了社會救助服務中心、1825個鄉鎮(街道)全部設立了“一門受理、協同辦理”救助服務平臺、6.15萬個村(社區)全部設立了社會救助服務站點,配備救助協理員7.8萬人。健全政府救助與慈善幫扶銜接機制,在全省開展“慈善救急難雙百行動”,鏈接慈善資源9539萬元。高標準建設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將208萬名低收入人口納入動態監測范圍。創新推行了以救助政策主動宣傳、救助對象主動發現、救助結果主動公開為主要內容的救助工作機制。
圍繞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實強化“一老一小”權益保障。山東省將養老服務設施納入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按標準配建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設立省級養老服務專項資金,每年安排不少于5億元用于支持養老服務發展。推廣無抵押“養老保障貸”,累計授信4.4億元。創建醫養結合示范省,全省“兩證齊全”養老機構超1000家,養老機構醫養結合服務覆蓋率達100%。多部門聯合開展養老院服務質量提升、安全隱患排查等專項行動。2019年以來,山東孤困兒童基本生活保障標準年均增長8%以上,目前機構養育孤兒、社會散居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重點困境兒童基本生活省均標準分別達到每人每月2527元、2021元、1658元。創新實施“護佑成長”“護佑健康”項目,為孤困兒童提供大病保險等服務。完成縣級兒童福利機構向未成年人保護機構轉型發展。全省16家兒童福利機構全部與當地醫療機構開通就診綠色通道,并設立了特教學校(班)或幼兒園。
圍繞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推動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規范社會組織管理,2022年,省民政廳等12部門聯合出臺《關于加強黨建引領促進社會組織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社會組織黨組織實現應建盡建。2023年,省民政廳等14個部門聯合出臺《關于更好發揮社會組織作用服務高質量發展助力強省建設的指導意見》,省財政連續兩年安排省級社會組織發展資金1100萬元,用于支持社會組織服務高質量發展和民生改善。全省社會組織幫助招商引資落地項目490個,達成意向金額301.4億元,幫助行業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82844人;14310家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振興,投入資金1.55億元,開展項目6119個。加快慈善事業發展,聚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重大戰略,2023年以來,全省慈善組織在沿黃流域和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市、區)已策劃實施慈善項目1528個,累計投入慈善幫扶資金7.3億元,受益群眾5500余萬人次。目前,全省已設立社區慈善基金4603只,總額1.89億元,累計開展社區慈善項目3248個,受益群眾達1625萬人次。
圍繞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提升優化民政服務供給。全面落實以減免遺體接運、火化等基本殯葬服務費用為主要內容的惠民殯葬政策,每年全省基本殯葬服務減免金額達8億多元。目前,全省共建成農村公益性安葬(放)設施1.14萬余處。在全省建成5.4萬個農村紅白理事會,實現了行政村全覆蓋。全省婚姻登記機關開展免費頒證、免費提供婚姻登記證件照拍攝打印服務,開展“婚育戶”一站式集成辦、全戶籍類身份證件電子證照辦理婚姻登記。印發《山東省老地名保護辦法(試行)》,已有7000個地名納入保護名錄。深入實施“鄉村著名行動”,2024年全省累計新命名地名2.68萬個,上圖地名信息3萬余條。
守正創新
深入實施“1261”行動計劃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山東謀劃實施了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1261”行動計劃,即將全面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一條主線,將“為全國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山東經驗、為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貢獻更多民政力量”作為促進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定位,將打造“為民民政、品牌民政、活力民政、實干民政、整體民政、忠誠民政”作為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有效方法路徑,將建設一支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民政鐵軍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組織保障。
堅持人民至上,打造“為民民政”。2020年—2022年連續3年提高9類困難群眾救助保障標準10%以上,建立了覆蓋9類困難群眾、以城鄉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指標變動情況為主要參照、各類救助保障標準協調聯動的動態調整機制,推動各類救助保障標準持續穩步增長。
堅持自信自立,打造“品牌民政”。一方面打造“六個民政”的品牌,另一方面打造業務品牌矩陣。深入實施民政品牌建設行動,打造了“海誓山盟”“好善山東”“禮安齊魯”等品牌矩陣,讓民政正能量實現大流量。
堅持守正創新,打造“活力民政”。統籌推進民政領域“放管服”改革,推動社會救助、殘疾人兩項補貼等民生事項實現“全程網辦”“全省通辦”和“跨省通辦”。先后發出全國首張“跨省通辦”的結婚證、使用全電子證照辦理的結婚證,婚姻登記數據在全省數據服務申請量中位居第二。
堅持問題導向,打造“實干民政”。動態修訂《民政領域重點風險事項防范和處置措施》,創新建立安全生產“專家查隱患”“四見四查”工作機制,全省民政服務機構保持安全生產“零事故”。聚焦困難群眾救助等重點領域,開展了系列專項排查整治行動。
堅持系統觀念,打造“整體民政”。建立“一口進、一口出”的民政大數據系統,匯聚各類數據13類、1063萬條,累計共享國家及外部門數據1.92億次。探索“社會組織+”“慈善+”“救助+”“福彩+”,創新實施了“情暖夕陽”“護佑健康”等慈善關愛項目,累計惠及困難老年人2.87萬人、孤困兒童5.9萬余人。創新開展模范機關建設省、市、縣“三級聯動”“三級聯學”,各級累計舉辦聯學聯建等活動1100多場次。
堅持胸懷天下,打造“忠誠民政”。在全省民政系統深入開展“增強執行力、提升落實力、激發創新力”活動、“干部走進服務機構、走進服務對象”活動、民政直屬事業單位管理服務質效提升行動,打造政治過硬、能力過硬、工作過硬、作風過硬、紀律過硬的高素質民政鐵軍。
系統推進
持續建立完善多項制度體系
健全完善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為推進社會救助資源統籌,省委、省政府先后印發了《山東省貫徹〈關于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意見〉若干措施》《關于統籌完善社會救助體系的指導意見》,今年4月,省民政廳會同10部門印發《關于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做好分層分類社會救助工作的通知》,明確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的制度框架、重點任務以及部門職責。出臺了《山東省特困人員認定辦法》《山東省最低生活保障邊緣家庭認定辦法》等政策文件,完善低保對象、特困人員、低保邊緣家庭的認定條件和程序,針對因病、因殘等群眾關心問題,適度擴大政策覆蓋范圍,推動低保等社會救助制度提質增效。建設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加強對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和常態化幫扶。
健全完善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出臺《關于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明確27項基本養老服務清單內容,省、市、縣基本養老服務清單發布實現全覆蓋。兜底服務方面,連續3年按照10%的增幅提高特困人員供養標準,失能特困老年人集中供養率達到68%。建立經濟困難老年人養老服務補貼制度,年發放補貼近7億元,惠及61萬名老年人。開展經濟困難重度失能老年人免費集中托養試點,建立特殊困難老年人分級分類探訪關愛服務機制,累計實施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11.5萬戶。普惠服務方面,引導優先發展護理型床位、認知障礙性照護床位,全省養老機構床位達到44.8萬張,其中護理型床位占比達到74%。開展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清查整治專項行動,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配建達標率達100%,發展城鄉社區養老服務設施2.4萬處,建設老年食堂1.2萬處、家庭養老床位5.8萬張。
健全完善未成年人保護體系。成立省級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指導市、縣兩級全面建立未成年人保護機構,鎮(街)全部建立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并配備兒童督導員1872名,村(居)全部設立婦兒專委,并配備兒童主任7.4萬余名,服務機構、服務設施、服務隊伍實現全覆蓋。推動出臺《山東省未成年人保護條例》,濟南市歷下區等9個縣(市、區)被命名為全國未成年人保護示范縣(市、區)。出臺《關于做好涉案困境未成年人關愛保護工作的指導意見》,創新實施“護佑成長”關愛服務項目,利用慈善資金支持開展家庭教育指導等個性化服務,受益兒童達5.9萬人。
創新發展老年助餐服務體系。聚焦解決老年人“一餐熱飯”問題,推動將老年食堂建設寫入《省政府工作報告》,出臺《積極發展老年助餐服務的實施意見》,按照“不以設施是否全覆蓋、財政投入多少、老年人是否免費就餐作為工作評價標準,堅決不允許開門后發生關門閑置問題”的“三不一堅決”工作思路,堅持“三年三步走”,細化實化目標路徑,構建具有山東特色、可持續發展的老年助餐服務體系。目前,全省共有老年食堂1.2萬處,日服務老年人40萬人次。
(本版圖片由山東省民政廳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