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廣東省茂名市“520·我愛荔”集體婚禮在高州市根子鎮千畝荔枝園舉行,58對新人以荔枝為媒、天地為證,許下愛的誓言。
廣東省陽江市東城社工站“雙百”社工為服務對象提供心理支持,緩解他們的孤獨感。
廣東省佛山市福彩工作人員組隊參加“美麗佛山 一路向前——佛山50公里徒步”活動,宣傳公益福彩理念。
本版文圖由廣東省民政廳提供
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第十四次全國民政會議召開以來,廣東民政系統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論述和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貫徹國家和省決策部署,扎實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和基本社會服務等職責,以改革創新開放為動力、以走在前列的擔當進一步全面深化民政領域改革,奮力譜寫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多次獲評全國民政重點工作綜合評估“優秀”省份,為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積極力量。
圍繞推進共同富裕不斷增進民生福祉
民生兜底保障網更加密實
廣東緊緊圍繞增進民生福祉、促進共同富裕,每年將提高城鄉低保、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孤兒基本生活保障等底線民生保障水平納入“省十件民生實事”范圍,向社會公開作出承諾,不斷加大財政投入,推動各項底線民生保障水平持續位居全國前列。率先開展低保邊緣家庭和支出型困難家庭認定工作,創新建立流浪救助管理工作特邀監督員制度,全面建立集中供養孤兒照料護理補貼制度,探索為年滿18周歲仍在校就讀的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發放基本生活費直至其畢業,對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開展分色分級跟蹤關愛服務。2022年國務院第九次大督查將“廣東省編密織牢民生‘兜底網’ 切實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的經驗在全國通報表揚。
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進一步完善。廣東改革創新體制機制,出臺《廣東省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實施辦法》《廣東省最低生活保障邊緣家庭和支出型困難家庭救助辦法》等系列規章政策,形成以基本生活救助、專項社會救助、急難社會救助為主體,社會力量參與為補充的社會救助格局。堅決履行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政治責任,將72.8萬原建檔立卡脫貧人口繼續納入民政救助范圍,對470多萬低收入人口進行動態監測、主動發現、及時救助。統籌建設“粵眾扶”綜合救助信息平臺,推進省、市、縣、鎮、村五級綜合救助服務陣地試點建設,為困難群眾提供一站式救助服務。持續優化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服務,研發完善廣東省救助管理信息系統,啟動救助管理區域性中心試點工作,2019年以來全省救助流浪乞討人員33.9萬人次。
兒童福利和權益保護工作開拓創新。積極推動兒童福利工作由補缺型向適度普惠型發展、兒童保障向關愛保護工作延伸、服務內容由物質供給為主向物質加精神服務邁進。出臺《廣東省進一步加強孤兒保障工作的若干措施》《廣東省收養評估實施辦法》等政策文件,進一步規范兒童福利工作。2023年至2025年每年省級財政下撥資金2970萬元,支持經濟欠發達地區加強集中供養兒童照料護理工作。兒童福利機構全面優化提質,推動實現“精準化管理、精細化服務”,全省各級財政投入近5億元建強市級兒童福利機構。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和未成年人救助保護工作不斷加強,省、市、縣三級全面建立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協調機制,創新設立“護童之聲”廣東省未成年人保護熱線,累計處理個案1321個。舉辦全省兒童主任實務技能大賽,建立全省兒童工作隊伍培訓平臺。連續5年開展百家社會組織走近留守和困境兒童“牽手行動”,惠及5萬余名兒童。
殘疾人福利水平穩步提升。殘疾人兩項補貼標準和覆蓋范圍持續處于全國前列。推進民政精神衛生福利機構建設和政府購買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工作。做好第二批國家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綜合創新試點工作。
圍繞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扎實推動老有所養
老年人幸福晚年更有保障
廣東將統籌推進老齡工作和養老服務作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舉措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能,省級層面將養老服務相關工作納入廣東“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和省“民生十大工程”“十件民生實事”統籌推進,出臺推動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系列政策措施,基本建成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老年醫療器械、康復輔具供給能力、“銀齡安康行動”(老年人意外傷害綜合保險)保費規模和覆蓋率位居全國前列。
老齡工作縱深推進。完善省、市、縣(市、區)、鄉鎮(街道)四級老年維權網絡,加強老年人合法權益保障。不斷深化老年友好社會建設、“智慧助老”行動,132個社區獲評“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幫助老年人跨越生活起居、金融消費等高頻場景“數字鴻溝”。持續推進“銀齡安康行動”,全省共1448萬老年人參保。
養老服務提質增效。出臺《關于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等40多個養老服務政策文件,大力發展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著力加強養老服務保障,建立健全特困供養人員護理制度、經濟困難的高齡失能等老年人補貼制度、80歲以上普惠型高齡老人補貼制度等;深化“長者飯堂”建設,全省建成“長者飯堂”3652家,累計服務老年人超過5054萬人次;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居家適老化改造超7萬戶。持續推進“南粵家政”工程,累計完成養老護理員培訓30多萬人次。加強粵港澳養老服務合作,探索跨境養老、人才培訓、標準銜接等,指導廣州市南沙區打造全國跨境養老服務標準化試點地區。與14個兄弟省份共創養老服務旅居模式。舉辦中國國際老齡產業博覽會等養老服務供需對接交流活動,打造銀發產業展銷平臺,促進養老事業與養老產業協同發展。
圍繞滿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持續優化服務供給
基本社會服務更加均衡可及
廣東聚焦群眾急難愁盼,著眼均衡可及,出臺婚姻、殯葬等領域系列惠民便民措施,不斷提高專項行政管理和社會事務管理服務水平,覆蓋城鄉的殯葬服務網絡基本建成,連續多年實現“平安清明”“文明清明”目標,婚姻登記“跨省通辦”辦理量位居全國首位。
殯葬工作再上新臺階。廣東推動新時代殯葬事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和節地生態型公益性公墓示范項目建設工作。加強城鄉殯葬服務設施建設,全省建成殯儀館89個、安葬(放)設施2115個。推行節地生態安葬方式,節地生態安葬率超63%。連續多年做好清明祭掃工作,實現“平安清明”“文明清明”目標。連年開展殯葬領域專項整治,積極推進無人認領遺體處理工作,加強智慧殯葬建設,建成廣東省殯葬管理服務信息系統并在全省推廣應用。
婚姻管理服務提檔升級。推進婚姻管理服務信息化發展,率先在全國啟用結婚證、離婚證電子證照,全省全面實現婚姻登記“全城通辦”“跨省通辦”。推行節假日開展婚姻登記服務,持續加強婚姻登記機關場所建設,108個婚姻登記機關升級改造后成為各地“網紅打卡點”。深入開展婚俗改革試點,全省168個婚姻登記機關設置婚姻家庭輔導室。
區劃地名工作進一步加強。完善向黨委、政府請示報告區劃地名重大事項工作制度,穩慎開展行政區劃變更。加強地名管理,聯合19個部門建立地名管理協調機制。規范地名管理和監督執法,全省新命名地名18.7萬多條,清理整治不規范地名263個。深入推進“鄉村著名行動”,建設52個鄉村地名重點鎮。完成每年度行政區域界線聯檢任務,深化平安邊界建設。
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集聚資源匯聚力量
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更加完善
廣東圍繞服務高質量發展,廣泛凝聚慈善力量,創新基層社會治理,動員廣大社會組織發揮積極作用,進一步健全完善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社會工作迅速發展,全省社會工作人才總量位列全國前列;慈善活力持續迸發,連續承辦十屆中國公益慈善項目交流展示會,第十二屆“中華慈善獎”廣東獲獎數量居全國首位;規范引導社會組織發揮作用,推進社會組織監管由行政管理向信用監管方式轉變,創新實施“年檢”改“年報”制度,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工作先后兩次得到民政部表揚。
慈善事業和社會工作蓬勃發展。廣東出臺《廣東省推動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推動慈善事業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中發揮積極作用。建立慈善幫扶資源供需精準對接機制,建設149個慈善超市示范點,引領帶動慈善超市專業化、規范化、系統化發展。進一步規范慈善信托,制定《慈善信托管理工作實施細則》。福利彩票銷售量連續16年保持全國第一,為支持基本民生保障、促進共同富裕作出積極貢獻。深入實施“廣東兜底民生服務社會工作雙百工程”,全省建成鄉鎮(街道)社會工作服務站1631個、村(居)服務點9218個,招聘“雙百”社工超過2.8萬名,扎根基層一線,有效服務困難群眾和特殊群體。
社會組織管理服務效能實現“雙提升”。廣東堅持和加強黨對社會組織工作的全面領導,率先探索建立社會組織黨群服務站。推動省、市、縣三級建立社會組織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深入推進社會組織管理體制改革,推動行業管理部門落實社會組織歸口管理,出臺《廣東省異地商會登記管理辦法》,印發《廣東省基金會章程示范文本》等5份示范文本。發布國內首批社會組織綜合能力建設和管理人才勝任力提升的省級地方標準,制定全國首個《廣東省社區社會組織分類管理辦法(試行)》。依托橫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平臺深化改革創新,推動6家國際性產業與標準組織成立登記,并獲得國務院政策突破,實現澳門居民可以擔任橫琴社會組織負責人。引導社會組織發揮作用,建設“社會組織高質量發展白云基地”和“粵港澳大灣區(南沙)社會組織合作創新基地”;開展行業協會商會服務高質量發展專項行動,全省行業協會商會推動搭建交流合作平臺和供需對接平臺2146個;動員社會組織參與“百城千社萬企助就業”專項活動,提供工作崗位超10萬個;引導社會組織助力鄉村振興,已有超2500家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振興,累計投入資金超32億元,其中重點開展“百社聯百村——助力百千萬工程”專項行動,全省已有近千家社會組織參與, 涉及各類產業項目671個,項目總投資22.3億元。加強社會組織綜合監管,先后開展行業協會商會亂收費專項治理、“僵尸型”社會組織清理等整治行動,嚴肅查處了一批社會組織違法行為,為社會組織發展營造清朗空間。
新時代呼喚奮斗,新征程號角催征!廣東各級民政部門將繼續牢牢把握新時代新征程民政工作的職責使命,主動投身到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宏偉事業中,以走在前列的擔當,奮力推動廣東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