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奮進強國路 闊步新征程 改革發展中的民政事業·海南篇
實施“五心工程” 為自貿港建設積極貢獻民政力量

時間:2024-10-18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海南省民政廳在??谑信e辦2024年“中華慈善日”主題宣傳活動。

海南省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開展困境兒童關愛及安全教育活動。

海南省??谛⒋仍佛B老服務中心舉辦文藝匯演。

海南省五指山市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機構組織服務對象參與“農療”康復。

海南省文昌市民政局舉辦“地久天長”集體婚禮活動。 

本版圖片由海南省民政廳提供

本報記者   安   娜

第十四次全國民政會議以來,海南省民政系統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論述,主動適應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新形勢和新要求,將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作為全面深化民政重點領域改革創新的發力點和突破口,健全完善基本民生保障制度,推動建立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引導社會組織和慈善力量健康發展,在地名、婚姻、殯葬等領域推出一系列惠民便民舉措,創建“五心民政·為民先鋒”黨建品牌,實施強心、孝心、連心、暖心、愛心工程,為自貿港建設積極貢獻民政力量。

完善社會救助保障制度

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海南省不斷完善低保、特困、臨時救助等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制定出臺最低生活保障、臨時救助實施、特困人員認定、邊緣家庭認定等社會救助領域系列政策文件,形成多層次、立體式、銜接緊、網底密的分層分類社會救助制度格局。建立城鄉低保和特困人員供養標準動態調整機制,不斷提升保障能力,積極推動社會救助城鄉一體化,進一步筑牢困難群眾兜底保障安全網。

立足對困難群眾“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海南省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推動救助幫扶關口前移,從事后型救助向事前監測預警轉變。建立完善線上監測預警、線下核查反饋的動態監測機制,根據困難類型和救助需求,及時推送信息至相關部門實施救助幫扶,簡化社會救助辦理環節,推動社會救助擴圍增效取得明顯效果。

完善養老服務工作體系

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實現協同發展

海南省制定出臺《海南省養老服務條例》等系列政策文件,建立養老服務標準體系,以標準優化服務和管理,促進養老服務質量提升。完善普惠型高齡老年人補貼制度,實現與公安、社保等部門數據共享智能快辦,基本實現一個工作日辦結,高齡長壽補貼快辦服務實現全省全覆蓋,辦件量超300萬件次。實施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三年行動、養老服務提質增效三年行動,規范促進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發展,在全省建成28個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縣、鄉、村三級養老服務網絡日趨健全。加大養老服務基本供給,出臺省級基本養老服務清單,并增設5個具有海南自貿港特色的項目,逐步推動讓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為5萬余名特困老年人購買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為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開展適老化改造,在市、縣建設以失能、部分失能特困人員專業照護為主的縣級供養服務設施(敬老院),推動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集中照護工作擴面增效。推動養老服務人才隊伍規模進一步壯大、素質穩步提升。大力開展養老服務機構等級評定,常態化開展養老服務機構安全生產檢查。2021年以來,先后有43個社區被評為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社區。

海南省積極發揮“世界長壽島”品牌優勢和自貿港政策優勢,搭建省內外旅居養老產業對接交流平臺,與北京等5省(直轄市)民政部門簽訂旅居養老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實現養老領域相關標準省際互認,推動一批養老產業項目在海南落地,累計投資達3.5億元。

完善兒童福利保障體系

孤困兒童合法權益得到有效維護

海南省不斷完善制度建設、提升保障能力、健全保障網絡,有效維護孤困兒童合法權益。制定未成年人監護評估辦法,定期對社會散居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監護困境兒童、農村留守兒童進行全員監護評估。出臺收養評估實施辦法,建立風險登記管理制度。建立機構孤兒成年后安置制度,制度性解決其就業、住房、戶籍、社會保障等問題。建立孤困兒童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建成省級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1個,地級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實現全覆蓋,縣級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覆蓋率達到70%,鄉鎮(街道)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實現全覆蓋。推進???、儋州、三亞、瓊海4個區域性兒童福利機構改(擴)建。

海南省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孤困兒童關愛服務,實施兒童心理健康關愛、專業社工陪伴成長等服務項目。定期對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困境兒童等保障情況進行核查,提高兒童福利工作的準確性和時效性。開展未成年人“護苗”專項行動“社會防護”工作,抓好“四類”孤困兒童和重點市縣包保幫扶工作。

推進慈善事業健康發展

福利彩票支持保障作用有效發揮

慈善事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推動實現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義。海南省積極推進慈善事業健康發展,全省慈善組織總數達138家,其中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30家。自2018年推進自貿港建設以來,海南省捐贈形勢持續向好、捐贈數額逐年穩步提升,目前累計接收捐贈總額已超過37.95億元,開展助醫、助學、助孤、助殘等公益活動1000余項,1500萬余人次受益。為進一步提升慈善事業公信力,海南省不斷完善監管制度,實施“陽光慈善”工程,加強慈善信息公開,加強慈善組織內部治理、財務管理、專項基金、慈善項目、保值增值、信息公開等規范化管理。第十四次全國民政會議召開以來,海南省累計銷售福利彩票31.53億元,籌集公益金9.47億元,福彩作用發揮明顯,有力促進了社會福利事業和公益事業的發展。

推進社會組織規范管理

引導社會組織服務中心大局

海南省推動社會組織監管模式由單一行政化管理方式轉變為政府部門事中事后監管和社會組織自治自律相結合,實施行業協會商會類、科技類、公益慈善類、城鄉社區服務類等四類社會組織直接登記,將社會組織可行性征詢材料指導工作納入一體化平臺和綜合窗口統一受理。常態化清理整治“僵尸型”社會組織883家,取締勸散非法社會組織32家。推動旅游業等重點產業領域行業組織賦權,發布行業團體標準198項,培養各類行業人才6萬余人。開展“結對幫扶助振興”“公益品牌助振興”“消費幫扶助振興”等專項行動。推動社會組織鏈接多方資源拓展就業渠道,開展就業服務200多場次,提供就業、實習崗位3萬多個。開展行業協會商會“我為企業減負擔”活動,100多家行業協會商會通過減免和降低收費等舉措,減輕企業負擔2000余萬元,惠及企業2800多家。開展政社聯動促招商引商活動,組織社會組織參與招商活動40多次。

加強社會事務管理

履行基本服務職能效果明顯

海南省穩步推進殯葬改革,實施綠色殯葬五年行動計劃,編制殯葬基礎設施建設專項規劃,發布綠色殯葬系列地方標準,建立公益性公墓建設獎補機制,制定公墓收費管理指導意見。推動市縣建成一批標準化公益性公墓、西部(儋州)建成殯儀中心,有效填補區域性火化設施空白。積極穩妥推進安葬(放)設施違規建設經營專項整治、殯葬業價格秩序專項整治、醫療機構太平間管理整治、環島旅游公路沿線墳墓整治。統籌做好清明祭掃,連續5年實現文明祭掃、平安清明工作目標。

海南省不斷加強救助管理服務。持續開展“夏季送清涼”等專項救助行動,建立健全巡查發現機制,做到“應救盡救、無償救助”。

海南省不斷提升殘疾人保障能力。建立殘疾人兩項補貼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實現補貼資格認定申請“跨省通辦”和補貼申請“全程網辦”,系統發放率、全程網辦處理率、主動服務率長期保持在100%。實施“精康融合行動”,實現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市縣全覆蓋,累計實施康復服務35萬余人次。

海南省不斷優化婚姻登記服務供給。穩步推進婚姻登記跨區域辦理,實現婚姻登記從“全省通辦”到“跨省通辦”擴展。指導瓊海市高質量開展全國婚俗改革實驗區試點,推動全省19個市縣開展婚俗改革,實現婚俗改革市縣全覆蓋。規范婚姻登記服務管理,將210個婚姻登記機關精簡為29個市(縣、區)級婚姻登記機關,全省建成3A級婚姻登記機關18家。

加強區劃地名管理

歷史文化得到有效保護

海南省制定出臺《海南省設立鎮、街道標準》,印發行政區劃變更實地調查、行政區劃變更評估、行政區劃變更組織實施督導等規范性文件,深度挖掘海口、儋州等地區劃歷史文化。建成省級行政區劃信息平臺,開發“行政區劃代碼編制”和“自治縣專題圖分析”功能,依托“海易辦”應用程序面向社會公眾提供查詢服務。多措并舉加強平安邊界建設,依托省域“多規合一”平臺研發界線界樁管理系統,完成2019年第四輪、2024年第五輪縣級行政區域界線聯檢以及日常巡檢,三亞、儋州、白沙等市縣建成一批“界樁網紅打卡點”。 不斷提升地名管理服務水平,修訂《海南省地名管理辦法》,將鄉村地名建設寫入地方性規章。深化“鄉村著名行動”,創新拓展地名在鄉村治理、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等領域的應用。發布省級地名文化遺產名單,制作《山海有名》《慕名而來》等系列視頻,講好海南地名故事。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