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大河之洲揚共富之帆

時間:2024-10-23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周冉冉

一彎黃河東入海,金黃與碧藍在此碰撞,為東營這塊大河之洲帶來了活力與機遇。

近年來,山東省東營市民政局緊扣黃河重大國家戰略,搶抓共同富裕先行區建設機遇,制定東營民政共富措施;探索建立“救聯體”,聚多部門之力兜牢民生底線;發展小微慈善,讓隨手做好事融入生活;推進甜蜜經濟、“鄉村著名行動”,為發展新質生產力貢獻民政力量。

在這里,“共富共享、幸福東營”理念貫穿民政工作全流程,在共同富裕之路上凝聚著同心同向同行的力量。

一家難,多方援——

“救急難”聚力兜牢民生底線

5月10日,一個讓劉洋(化名)難以忘記的日子。沉甸甸的20萬元慈善救助金送到了他的手上,讓因他患病而陷入困境的家庭重燃希望。自查出急性白血病以來,劉洋已花費了100多萬元的治療費,后續養護治療的開銷更讓他難以為繼。

得知他的情況后,利津縣汀羅鎮民政辦主動上門服務,通過低保綠色通道為其辦理了最低生活保障,并對其進行了臨時救助。同時,利津縣民政局還啟動“一事一議”程序,發放1.3萬元救助金,市縣兩級慈善總會“救急難”專項基金又給予20萬元慈善救助金。

2022年6月,東營民政制定特困群眾急難專項救助辦法,設立“救急難”專項基金,建立政府救助與慈善等社會力量參與有效銜接機制,實施急難救助綜合兜底行動。目前,“救急難”專項基金對同一家庭年度內救助額度提高到28萬元。同時,東營實施了特困群眾商業保險項目,實現了急難救助“短平快”提檔升級。自急難專項救助制度改革實施以來,困難群眾的生活底線進一步兜牢。

家住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勝利街道的低保對象劉某明,因白血病復發進行了骨髓移植,近一年住院9次,住院花費73萬余元。經政府救助、慈善救助及醫保等報銷后,個人自付了3.5萬余元。幾天前,在家休養的劉某明接到一個電話,被告知其再次獲得商業保險補償1萬元,已全數打入銀行卡內。

劉某明的這筆“意外之喜”,得益于東營市從今年7月開始實施的特困群眾急難專項救助商業保險項目。

“經鄉鎮(街道)或縣(區)民政部門審核認定,符合支出型臨時救助條件的家庭或個人,均可得到商業保險補償。”東營市民政局社會救助科科長魏峰介紹,商業保險補償的內容主要是醫療費用保險補償和住院護理保險補償,其中醫療費用保險補償最高不超過1萬元。

公益事,隨手做——

小微慈善奉獻大愛心

鉤花朵、織葉子、纏花枝……走進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勝利街道錦苑社區的慈善空間,幾名穿著紅馬甲的婦女正在“流水線作業”,鉤織一朵朵毛線小葵花。“這叫一舉奪‘葵’,很受學生和家長歡迎。一支售價12元,我們一人一天能做五六支。”原來,這些穿紅馬甲的婦女是錦苑社區的志愿者,除了鉤織工藝品,18元一份的手工水餃、3元一次的剪發、2元一次的磨菜刀,都由社區志愿者提供服務。“服務所獲收益的30%進入社區微基金,以慈善、自治、互助方式破解居民身邊的‘小急難’問題。”錦苑社區黨支部書記杜文秋說。

截至目前,東營市已設立19只鄉鎮(街道)社區慈善基金、113只社區微基金,依托社區慈善基金開展了104個微慈善項目,解決居民身邊“小急難”問題300余件,服務輻射居民38.79萬人。

在東營,慈善事業還與“甜蜜事業”牽手。當傳統七夕節遇到“為愛不打烊”的利津縣婚姻登記處,在悠悠黃河水旁的古渡東津黃河書屋戶外巡回登記點,一場“為愛而來、與七夕相遇”的浪漫主題活動開始了。

黃河書屋內布置了眾多新穎的愛情打卡景觀,供新人們拍照留念,戶外有趣的投壺游戲吸引著前來登記的新人們。現場設置的“甜蜜捐”打卡點格外吸引人。“一手結婚證,一手捐贈證,雙證在手幸福加倍。”一對新人舉著兩張證書在此合影留念。

在東營區婚姻登記處,“慈善喜事坊”古色古香的招牌引人注目。各著名景點的剪影印章供人打卡,古風婚書、桃木梳子、喜帕喜杯等產品供人挑選,所有銷售收入均進入東營區慈善總會的賬戶,隨手做善事,助力喜上加喜。

地名清,郵路通——

“著名”工作賦能鄉村振興

岳愛玲是利津縣十里八村有名的草莓種植大戶,她今年解決了一樁銷售不暢的煩心事。

“以前種幾畝地草莓,要拉到幾十里外的市集去賣。后來電商發展起來,但想從村里發貨寄快遞很難。有些人想來現場采摘的,常常進了村也找不到地方。”岳愛玲喜滋滋地介紹,“現在路名清楚了,郵路暢通了,現場采摘和網上直銷都便利了,一到成熟期草莓很快就被搶購一空。”

今年,東營市開展“鄉村著名、郵路暢通”工作,推進鄉村地名建設與郵政寄遞優勢互補,在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文化旅游、數字鄉村打造等多個領域發揮地名“數據底座”作用,暢通郵路,促進農產品進城、工業品下鄉。

記者了解到,利津縣以“為民利津·河海記憶”作為“鄉村著名”品牌,計劃分3年完成全縣499個行政村的“著名”工作。“2024年以黃河為軸,完成100個沿黃及近黃村的‘著名’;2025年以突出歷史文化、特色產業為主,完成縣域200個村的‘著名’;2026年完成199個產業相對傳統、位置相對偏遠村的‘著名’。”利津縣民政局局長劉靜介紹道。

在利津縣,快遞包裹也能“乘坐”公交車。民政部門聯合交通部門、郵政部門共同推進郵路暢通、快遞進村工作,將部分公交車改裝為“客貨郵”多功能車用于運輸,同時建成1個縣級快遞園區、5個鄉鎮物流中轉站和425個村級綜合服務點,地址全部上傳百度地圖,讓群眾購買的物品能準確送達。

“以前各村快遞零散,最多送到鄉鎮,最遠的村民要走十公里路來自取。現在我們能送到各村服務點,取件方便了,大家買東西更積極了。”中國郵政利津縣寄遞事業部經理扈獻偉以北宋鎮舉例,“目前每天約有500件快遞,上半年與去年同期相比,數量增長了32%。”

而快遞員們,也憑借走街串巷的優勢,被賦予了“一員多職”的身份,即無名道路巡查員、地名信息采集員、村碑路牌維護員、地名規范使用引導員、地名文化宣傳員,幫助鄉鎮(街道)、縣民政部門收集群眾反映的地名信息問題。

老傳統,新業態——

打造甜蜜生態鏈

8月盛夏的一天,廣饒縣的張浩和王莉早早來到位于西關小鎮的婚姻登記巡回點,打算辦理結婚登記。

在順利取得結婚證后,工作人員小李詳細詢問了這對新人關于婚禮籌備的情況。得知他們剛來廣饒工作,正在為婚禮承辦、婚宴酒店以及婚紗攝影店選擇等問題煩惱時,小李笑著拿出一本精美的手冊遞給他們:“這是我們今年推出的《甜蜜便民手冊》,幫助新人們解決婚禮籌備中的各種問題,你們可以參考一下。”

一本便民手冊,開啟甜蜜旅程。廣饒縣民政局依托西關小鎮,將婚戀元素巧妙融入古街優質文旅資源,打造了西關小鎮甜蜜經濟示范街和婚姻登記巡回點,設置祈福打卡、愛心墻深情告白等一系列婚戀打卡點,探索舉辦拋繡球、明制婚禮研學、集體婚禮等特色婚戀活動,在更好地為新人提供“一站式”、全流程服務的同時,充分滿足年輕人個性化的需求。目前,已有45家商鋪在西關小鎮安家落戶,形成了“一站式”服務的甜蜜生態鏈,打造了“服務+產業+文化+旅游”的全新模式。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