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宏偉 侯云瀟
人口老齡化是社會發展的重要趨勢,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體現,也是我國今后較長一個時期的基本國情。當前,“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即將收官,亟須加快研究并錨定“十五五”時期老齡工作的改革方向和重點舉措。2024年10月25日至26日,第十五次全國民政會議在北京召開,會上傳達了習近平總書記對民政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為新時代老齡事業高質量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強大動力。推動新時代老齡工作高質量發展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貫徹落實第十五次全國民政會議的決策部署,統籌謀劃、真抓實干,把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深刻領悟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對老齡工作發展的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加強對民政工作的領導。這要求在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進程中,把黨的領導落實到老齡事業全過程、各環節。要堅持黨政主要負責人親自抓、負總責,將老齡工作重點任務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納入民生實事項目、納入工作督查和績效考核范圍,切實把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和社會號召力轉化為全社會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強大動力,確保老齡工作始終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行穩致遠。
始終堅定老齡工作的人民立場。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就是要順應老年人對美好晚年生活的新期待,聚焦老年人在社會保障、社會參與、養老服務、健康支撐和權益保障等方面的急難愁盼,主動作為、精準施策。堅定老齡工作的人民立場,要更加主動將老齡福祉作為價值理念,融入各領域公共政策,不僅覆蓋養老和健康政策領域,還要注重在教育、住房、社保、交通、城市規劃等領域將老年人的權益和需求作為公共政策制定、公共服務建設的基本考量要素,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為老服務建設,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推動老齡事業高質量發展。
加快建立健全老齡工作發展的“四大體系”
“十五五”時期,正處于人口老齡化水平由中度向重度演化的關鍵階段,也是推動老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窗口期。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需要加快完善老齡工作的政策制度體系、服務保障體系、監督管理體系和社會參與體系,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道路。
完善老齡工作政策制度體系。系統銜接、協同完備的老齡工作政策制度體系需要各個部門齊抓共管。必須加強各級老齡委、老齡辦對老齡工作的統籌協調,完善老齡事業與鄉村振興、科教興國等各項重大戰略的協同,畫好“施工圖”、立好“任務書”,推動老齡制度安排、政策體系不斷健全。全面梳理老齡政策法規,理順不同部門、不同政策間的工作目標,實現政策協同、資源整合、功能互促。加快修訂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研究并出臺養老服務法,統籌完善社會保障、養老服務和健康支持體系,優化老年人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制度體系。加快完善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政策的配套舉措,清理阻礙老年人繼續發揮作用的不合理規定,強化老年教育、老年志愿服務、老年勞動保護,真正立足老年人急難愁盼,出臺一批讓老年人有獲得感的政策舉措,謀劃一批讓老年人可感可及的實事項目。
系統優化養老服務保障體系。制度建設和隊伍建設是養老服務保障體系的“一體兩面”,必須統籌優化、互促共進。一方面,養老服務制度體系建設要更具“效度”。加快建設縣(區)、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養老服務網絡,科學規劃養老服務設施布局;完善農村互助式養老服務網絡,提升農村養老服務質量水平;提升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能力,積極建設示范性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網絡,擴大失能照護以及助餐、助浴、助潔、助醫、助行、助急等服務供給。進一步完善失能照護為重點的基本養老服務,進一步提升普惠養老服務的規模和質效,以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帶動、撬動養老服務事業、產業實現高質量協同發展。另一方面,養老服務隊伍建設要更具“溫度”。民政事業閃耀著人性的光輝、彰顯著社會的良心、堅守著道德的底線、體現著文明的傳承,這需要加強為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加快擴大養老服務隊伍規模、穩步提升隊伍素質、持續優化隊伍結構,不斷完善支持養老服務人才發展的政策環境、行業環境、社會環境,健全養老服務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等制度體系,實現人才對養老服務制度體系的反哺,二者共同推動養老服務保障體系高質量發展。
健全老齡工作監督管理體系。老齡工作監督管理體系建設的首要任務是推進老齡工作標準化建設,以標準化建設帶動為老服務優質化、均等化建設。制定老齡工作標準規范體系,要完善基礎通用、服務技能、服務管理標準體系框架,制修訂一批關鍵急需的老年用品和服務技術標準,研究制定一批與國際接軌、體現中國特色、服務管理需要的老齡工作標準,支持對老齡工作領域行業組織和機構開展標準化管理。同時,加強對養老服務質量安全的監管,完善居家社區養老服務、醫養結合、老年助餐、養老社區等新興領域的監管制度規范,推進各類養老服務項目、流程、價格公開透明,提供質量有保障的養老服務,讓老年人安心、放心。
構建老齡工作社會參與體系。老齡工作社會參與體系構建包括兩層意義,即老年人社會參與和市場、社會力量的多元參與。一方面,積極保障老年人勞動就業創業權益,創造適合老年人的多樣化、個性化就業崗位,擴大“銀齡行動”規模和影響,引導廣大老年人積極參與各類社會活動。重視老年人參與基層治理的積極作用,鼓勵有條件、有意愿的老年人以志愿服務形式參與基層民主監督、糾紛調解、教體文衛等公共服務。結合老年友好型社區建設,鼓勵老年人參與兒童托管、互助養老、扶殘助殘以及探訪關愛特殊困難老年人、殘疾人等服務活動。另一方面,大力發展銀發經濟,強化老年用品和服務供給,推動發展老齡產業新模式、新業態,更好滿足老年人多層次需求。積極發展為老公益慈善和志愿服務,建立健全為老志愿服務項目庫,引導為老志愿服務與老年人生活服務、健康服務、精神慰藉、法律援助等多元需求有效對接,圍繞關愛老年人依法開展慈善募捐、慈善信托等慈善活動。
(作者胡宏偉系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侯云瀟系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