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江門市蓬江區民政局工作人員為老年人講解緊急呼叫設備使用方法。
廣東省珠海市香洲區創新搭建居家智慧養老服務平臺,提供10大類、85小類的居家社區養老服務。 供圖/廣東省民政廳
莫冠婷 李端瑩 項建標
面對人口老齡化嚴峻形勢,廣東省搶抓戰略窗口機遇期,把全面深化新時代老齡事業和養老服務改革發展作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舉措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能,將養老服務相關工作納入廣東“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和省“民生十大工程”“十件民生實事”統籌推進,出臺推動養老服務業發展系列政策措施,不斷滿足老年人對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
推動制度創新政策落實
近年來,廣東省立足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強制度創新、加大政策供給,讓一項項“政策禮包”變成了惠及老年人的“關愛紅包”。
截至2023年年底,廣東省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8129萬人,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200元;全省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1.11億人,總參保率98%以上,累計1.6萬多名老年人享受長期護理保險待遇,309.7萬老年人享受高齡老人津(補)貼,74萬老年人享受經濟困難高齡、失能老年人補貼,60萬老年人享受特困人員照料護理補貼,1448萬老年人參加“銀齡安康行動”老年人意外傷害綜合保險,保費規模和覆蓋率連續8年位居全國前列。
據初步統計,廣東省有420家二級以上公立綜合醫院、中醫醫院設置了老年醫學科,安寧療護試點范圍擴大到廣州、深圳、汕頭、珠海、東莞、韶關、中山等7個地市,為老年人打造優質就醫模式和環境。
提升養老機構服務能力
“十四五”期間,廣東省各級福彩公益金按不低于55%的比例用于支持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著力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
目前,廣東省已建設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超過2.1萬個,其中城市、農村地區覆蓋率分別為100%和71%,鄉鎮(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覆蓋率76%,提前完成“十四五”規劃指標任務;建設養老機構1638家、養老機構床位21.31萬張,以不同形式為入住老年人提供康養和醫療服務;“十四五”以來,累計為7.3萬戶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實施適老化改造。
今年,廣東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廣東省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培訓的通知》,推進多層次養老服務人才培養。省民政廳、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總工會聯合舉辦全國民政行業職業技能大賽廣東省選拔賽養老護理員賽項,以賽促學、以賽促訓、以賽促評、以賽促建,加快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步伐。
穩步推進老年友好型社會建設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廣東省著力把積極老齡觀、健康老齡化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加強老年人權益保障,營造孝老尊老助老良好社會氛圍。
“十四五”以來,廣東省持續推進“智慧助老”行動,組織開展智能技術培訓活動7000多場次,有效幫助老年人跨越生活起居、金融消費等高頻場景“數字鴻溝”。廣東省民政廳聯合司法、公安等部門不斷完善省、市、縣(市、區)、鄉鎮(街道)四級老年維權網絡,切實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持續開展“敬老月”“老年健康宣傳周”等活動,加強老年人權益普法宣傳。2021年至2023年,廣東省共有132個社區獲評“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
加快培育銀發經濟發展動能
廣東省民政廳聚焦改革創新,充分發揮有為政府、有效市場、有情社會作用,堅持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不斷擴大養老服務消費,發展壯大銀發經濟。鼓勵大型央企、國企,大型民企、中小型民企及社會組織等全領域參與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目前廣東省民辦養老機構達635家,建設養老機構床位11.51萬張,分別占全省養老機構和養老機構床位總數的38.8%、54%。老年醫療器械、康復輔具供給能力居全國前列,輪椅、助行器等產品國內市場份額占比過半、出口份額占比達70%,入選國家老年用品產品推廣目錄的企業和產品數量連續兩年位居全國前列。廣州市黃埔區率先編制出臺區(縣)級“銀發經濟10條”專項政策,積極打造大灣區銀發經濟產業園;深圳市依托國家(坪山)生物產業集聚區,建立大灣區康復輔助器具創新中心和智能康復輔具產業基地,借助“深i企”平臺打造“銀發經濟虛擬產業園”;東莞市成立銀發經濟產業聯盟,依托松山湖科學智匯城項目為銀發經濟企業打造高標準產業空間。此外,每年一次的中國國際老齡產業博覽會、深圳國際智慧養老產業博覽會等供需對接交流活動,助力打造國內規模最大、國際化程度最高的銀發產業用品展貿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