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用愛和專業守護孩子們成長
——記“全國民政系統勞動模范”、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兒童福利院護理部副主任李明英

時間:2024-11-27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張偉濤

午后的陽光,暖暖地灑在大地上。

溫暖的陽光下,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兒童福利院的孩子們有的在上特教課,有的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做康復訓練,有的在院子里鍛煉身體……看到步履匆匆的李明英,幾個孩子老遠就喊著“媽媽,媽媽”,親熱地和她打招呼。

這樣的場景讓“全國民政系統勞動模范”、欽州市兒童福利院護理部副主任、社會工作師李明英覺得很暖心、很幸福,“有這么多孩子愛我,我真的很自豪,也更想用愛和專業全力守護他們成長。”

依賴:辛苦但很有成就感

“李媽媽,你前幾天去哪兒了?我好幾次到你的辦公室,都沒看到你。”外出工作幾天回到福利院后,李明英首先來到“欣欣區”,看望幾名正在鍛煉自理能力的女孩子。一看到李明英,12歲的小雪就急切地表達了她的想念之情。

小雪出生不久就被送到了福利院,是李明英照看著長大的,孩子對她很依賴。“她每天下午在特教班上課時,總要抽空到我辦公室看看,和我打聲招呼。”李明英一邊安撫小雪一邊告訴記者,經過福利院的精心護理,小雪的身體狀況有了明顯改善,人也變得很活潑。福利院還特意安排了另外4名女孩和她一起住在“欣欣區”,相互學習、相互幫助。

“我最喜歡奧特曼,還會做繡球。”小雪高興地展示著自己心愛的小貼畫。看著開朗的小雪,李明英很欣慰:“她以前身體不好,人也很膽小,一看到陌生人就會哭,現在變得開朗了,也很有禮貌。”

“這工作可比想象中要難得多。”李明英說,看似簡單的一句話、一個動作,對福利院的殘疾兒童來說都很艱難,孩子們每一點進步的背后都是無數次的嘗試和努力。

2003年,李明英應聘到欽州市社會福利院從事兒童護理工作,和另外一名護理員負責小班10多名嬰幼兒的生活,吃喝拉撒、洗洗涮涮,日復一日。

“最辛苦的是給孩子換尿布,經常是剛給這個孩子換完,另一個孩子又尿濕了褲子,如此循環反復,似乎有永遠干不完的活。”李明英告訴記者,雖然每天很辛苦,但她很快就體會到了成就感。一段時間后,還不會說話的孩子們一看到她就會露出開心的笑容,看著那些渴望抱抱和關愛的眼神,李明英的心都要融化了。每天看著孩子們的笑臉,李明英覺得,不只是孩子們對她有依賴,她也離不開孩子們。

欣慰:看到孩子們進步

長期從事兒童護理工作的李明英深知,做兒童護理員不僅要有愛心和包容心,更要不斷提高護理技能,要根據每名孩子的實際情況來制訂照護方案。

2008年,李明英被推選為福利院小班的組長,負責“星星組”(0—3歲嬰幼兒)的護理及康復教育。如何有針對性地幫助殘疾孩子康復,成為她經常思考的問題。

小程患有徐動型腦癱,頭部控制能力弱,手總是緊緊地握著,腰也沒有力氣,護理員抱他坐起來時,他總是動來動去。針對小程的情況,李明英和同事們嘗試用引導式教育的方法對他開展特殊訓練:先抱著他練頭部控制,再練俯臥位抬頭,然后讓他學著坐在凳子上,努力把手打開抓住木棒,并保持頭部不晃動,再練習手部精細動作。經過兩個多月的訓練后,小程能夠在短時間內保持身體不晃了,手也能自主打開了。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小程的進步給了李明英很大的觸動,讓她對腦癱孩子的康復有了信心,也明確了自己的工作方向——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努力讓福利院的孩子們擁有燦爛的明天。

2016年,李明英申請承擔廣西地方標準《兒童福利機構特殊兒童引導式教育工作規范》的起草工作。上網找資料,向教育專家、標準化專家和同行請教,反復修改、完善,詳細規定了兒童福利機構開展引導式教育的整日流程、環境要求、安全要求、教學要求等內容。該項地方標準發布實施后,由護理員(引導員)、特教老師、康復師、社工、兒科醫生共同組成的貫通式專業團隊給引導式教育的開展注入了新力量,進一步提升了養育、教育、醫療、康復和社會工作一體化服務水平。

“沒有什么能比看到孩子們進步更讓我們欣慰了。”李明英表示,她和同事的所有努力都是想讓福利院的孩子們更好地成長。

心愿:幫孩子們融入社會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福利院的孩子們慢慢都成年了。為了讓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李明英和同事們對即將成年的孩子開展培訓,幫他們掌握必備的技能,并注重對他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經過多年的康復訓練與學習,患有腦癱的曉曉智力達到了正常水平,與人交流也很順暢,還會做一些手工作品。曉曉17歲時,李明英和同事提前給她做了離院前的心理輔導。雖然有心理準備,但曉曉還是舍不得離開福利院,情緒變得有些低落。“我擔心到了新環境不適應,也擔心沒有熟悉的人和我說話。”曉曉吐露了心聲。

了解曉曉的想法后,李明英和福利院多個部門進行溝通,決定與社工、護理、康復、特教人員一起為曉曉開展離院安置前的培訓——護理員幫助她進一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社工向她介紹新安置機構的情況,并鏈接社會組織資源,為她配置了手機和電動輪椅;特教老師教她使用手機查找制作手工作品的視頻教程,并告訴她如何在網上售賣自己的作品;康復人員則指導她使用電動輪椅,讓她可以安全便捷出行……

一系列的訓練、引導,幫曉曉樹立起勇敢面對新環境的信心,也讓她對新生活充滿向往。“我們還對曉曉開展了為期一年的跟進服務,不定時進行探訪,了解她的情況。”讓李明英和同事們欣慰的是,曉曉在新的安置機構里學會了制作和銷售多種手工作品,每天的生活過得都很充實、很快樂。“看著孩子們慢慢長大、順利融入社會,我們都很開心。”李明英說。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從護理員到護理部副主任,這些年來,李明英在平凡的崗位上實現著人生的價值,并先后獲得民政部最高榮譽獎——“孺子牛獎”等榮譽。李明英覺得,這些榮譽不光屬于她,也屬于和她一起兢兢業業的同事們。“我會把勞模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以‘知其難為而勉力為之’的態度,努力為兒童福利事業貢獻力量。”李明英說。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