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回應新需求 救助在轉型
——浙江省麗水市探索開展救助管理區域中心化省級試點見聞

時間:2024-11-28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翟   倩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救助管理工作的服務對象逐漸發生變化,救助需求呈現多元化,“幫助誰”“幫什么”“怎么幫”成為推進救助管理工作高質量發展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今年以來,浙江省麗水市以探索開展救助管理區域中心化省級試點為抓手,持續豐富服務內容、優化服務方式,促進救助管理工作“強統籌、強服務、強行政、強資源”,有效提升了救助管理工作水平。

“巡數”結合  解決“幫助誰”的問題

實現流浪乞討人員“早發現、早報告、早救助”,是提升救助管理工作水平的重要一環。麗水市救助管理站建立“巡數”結合的監測機制,接入大數據發展管理局視頻線路,實現街面巡查與網上巡邏相輔相成。

“巡查隊,天寧菜市場南門、府前菜市場北門分別有1個人在乞討,九里菜市場門口有兩個人在乞討,可能需要救助,請去現場看一下。”10月25日8點53分,在麗水市救助管理站視頻巡查室內,網上巡邏的工作人員周紹平和夏融融及時將發現的情況通知街面巡查隊。

9點5分,救助車趕赴現場。“我們分別去了3個菜市場,找到了在天寧菜市場南門和府前菜市場北門乞討的人員,但在九里菜市場門口乞討的兩個人已離開。在巡查時,我們還在府前菜市場便民藥店門口發現1名流浪乞討人員。”隨車的工作人員吳勤建告訴記者,經過再三勸導,3人仍不愿到站接受救助,工作人員只好留下救助物資和愛心救助卡。

麗水市救助管理站站長魏杰告訴記者,目前,站內已經實現24小時網上巡邏。“我們依托數字化手段,編制了城區救助巡查地圖,將47個流浪乞討人員易聚集點位分為重點、次重點和一般3個層級,開展常態化巡查,進行調度優化,以便盡早發現、及時救助流浪乞討等各類臨時遇困人員。”

雖然有數字化手段,但麗水市救助管理站并未放松日常的街面巡查。“我們與多個部門協作,采取多元化手段,高效為受助人員提供幫扶。”魏杰說。

麗水市救助管理站推動調整了市、縣兩級救助管理工作聯席會議成員單位,進一步明確成員單位職責,落實救助管理機構、鄉鎮(街道)、村(社區)組織責任,形成各司其職、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對接氣象部門,建立氣象災害預警機制,及時發布天氣預警救助指示,適時開展“夏季送清涼”“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行動;充分利用鄉鎮(街道)、村(社區)以及網格平臺功能,對全市易流浪走失人員進行摸排,建立動態數據庫,開展源頭穩控,推動救助管理和社會治理的有機融合。“我們還實現了救助管理機構在手機導航軟件上的精確定位,實行開放救助,向受助人員敞開大門。”魏杰說。

前移端口  解決“幫什么”的問題

分析受助人員需求,有針對性地提供救助服務,是救助管理工作提質增效的手段之一。麗水市在全市設立210個救助驛站,暢通救助服務“最先一公里”。

“當您離家在外,臨時陷入生活困境,需要救助幫扶時,請撥打救助熱線電話……”記者一走進位于麗水市紫金路和麗青路十字路口的戶外勞動者之家(救助驛站),便看到了這句醒目的標語。

標語旁的對外窗口上擺放著礦泉水、八寶粥、方便面、藥品等物品,求助者可免費取用。“這里是市救助管理站與市總工會聯合設置的救助驛站,每天從8點半到18點,流浪乞討等各類臨時遇困人員可以在這里避暑御寒、緊急避雨、加熱餐食。”魏杰告訴記者,“這里還有專業社工為臨時遇困人員提供心理疏導服務。”

記者看到,該救助驛站里還貼著創業就業信息。受助人員想創業,這里能提供政策咨詢、市場分析、空間助創等服務;想就業,墻上貼著招聘廣告,有理貨員、辦公室文員、保潔員等職位。“市總工會定時更新招聘信息,助力受助人員重回社會、重燃希望。”魏杰說。

曾經流落街頭的李某就是通過救助驛站找到穩定工作的。“你們的存在讓我的世界變得明亮。”他在愛心留言板上寫道。

“有你們,這座城市才變得如此溫暖。”“每一份關心和愛護都銘記于心。”……愛心留言板上,每一句感謝話語的背后都有一個溫暖的故事。6月開業至今,該救助驛站已為5000余人提供過各類服務。

“這210個救助驛站有的是我們與市總工會合作建設的,有的建在福彩銷售站點,有的建在社區服務中心,實現了基本兜底與關愛賦能并重,體現著麗水的城市溫度。”魏杰說。

協作聯動  解決“怎么幫”的問題

受助人員最終要回歸家庭、回歸社會。2017年4月,麗水市救助管理站啟動“北斗尋親”計劃,創建北斗尋親黨員工作室。經過7年的發展,北斗尋親黨員工作室已構建起“黨建引領、科技支撐、專家指導、市縣聯動、團隊協作”的尋親模式,并不斷下沉服務,為長期滯留在救助管理機構的受助人員尋親。

今年1月17日對范某來說是個意義非凡的日子,已經落戶景寧畬族自治縣的他坐上了開往河南省周口市的動車,在麗水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的陪同下回到闊別幾十年的家鄉。

2013年3月,范某被景寧縣救助管理站救助。在站11年,工作人員嘗試了多種方式,卻始終未找到他的身份信息。“自2017年起,麗水市民政局推行縣市聯動、抱團發展,北斗尋親黨員工作室便將各縣長期滯留受助人員納入尋親范圍,幫他們找家。”魏杰說,范某就是在這一過程中,通過公安機關DNA比對,順利找到了家人。

“尋親需要團隊協作,我們加強資源整合,進一步壯大尋親力量。”魏杰介紹,目前,麗水市救助管理站與湖北省武漢市救助管理站、浙江省臺州市燈塔工程尋親工作室、麗水市公安局蓮都區分局巖泉派出所等進行黨建聯建合作,開展了一系列聯合尋親活動;聘請麗水市山東商會、江西商會等相關負責人擔任救助顧問,發揮他們在地緣親情、方言鄉音方面的優勢;聘請浙江省杭州市救助管理站老李尋親工作室創始人李耀進等擔任尋親專家,為尋親工作“添翼”……

“救助管理工作永遠在路上。我們力爭到2026年年底,實現市域內救助網絡更加密實、資源配置更加優化、權責關系更加明晰、工作運轉更加順暢、服務保障更加高效、政策體系更加立體。”魏杰對未來充滿信心。

(文中受助人員均為化名)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