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責任到人 群眾滿意
——記“全國民政系統先進集體”陜西省甘泉縣社會救助服務中心

時間:2024-12-09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楊景瑩

大雪過后,陜西甘泉氣溫驟降,最低溫度跌破冰點。為保障全縣2200多名低保對象安全溫暖過冬,甘泉縣社會救助服務中心的快速響應服務隊迅速行動,為他們送去御寒衣物,了解其實際困難,并反復提醒在用煤、用氣、用電、用火時注意安全。

在甘泉,這樣的快速響應服務隊有71支。只要群眾有突發性、緊迫性、臨時性基本生活困難,他們總會及時出現,以“線上+線下”服務模式,給予困難群眾及時、精準、有效的救助服務。前不久,甘泉縣社會救助服務中心被授予“全國民政系統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主動發現,把“責有所系”落到實處

今年7月,甘泉縣社會救助服務中心對前期摸排的困難家庭應屆高考生信息進行復核,發現橋鎮鄉方家河村低保對象張建華的兩個女兒考上了大學。

張建華妻子多年前去世,肢體殘疾的張建華獨自養育三個女兒。大女兒和二女兒今年都參加了高考,都考上了大學。

社會救助經辦人員及時上門了解情況。最終審定,張建華的兩個女兒符合“公益福彩·資助困難家庭大學新生”活動、資助困難殘疾大學生和困難殘疾人家庭大學生入學項目以及滋蕙計劃資助條件,給予了2.1萬元救助金。

為把社會救助政策及時送到困難群眾身邊,甘泉縣社會救助服務中心從夯實包抓責任、強化管理指導入手,建立“三個一”工作機制——一個辦法管到頭,細化分解任務,強化下放指導,確保社會救助政策“一條線”落實;一個機制綁到位,堅持“領導靠前指揮、干部靠前行動”,推行中心干部包抓鄉鎮(街道)責任制,確保社會救助工作高效有序推進;一把尺子量到底,依托陜西省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及時入戶核查,按政策實施救助,重點對鄉鎮(街道)審核的社會救助對象和申請未通過對象進行跟蹤監測、復核復審,主動把社會救助政策送到困難群眾身邊。

低保對象劉炳桂家住美水街道王莊村,其父母均已離世,獨自一人生活。2022年,劉炳桂因意外受傷導致智力下降,日常生活面臨諸多困難。甘泉縣社會救助服務中心快速響應服務隊將其納入重點關注對象。

今年3月的一天,劉炳桂突發腦溢血,情況十分緊急。快速響應服務隊第一時間將劉炳桂送醫,隊員輪班照顧其飲食起居。40多天后,劉炳桂去世,快速響應服務隊又為其辦理了后事。

多方聯動,把“難有所幫”謀到新處

甘泉縣社會救助服務中心全面推廣“一門受理、協同辦理”的“融救助”工作機制。由縣民政局牽頭抓總,對接人社、醫保、司法、工會、婦聯、殘聯等15個部門單位,通過轉變救助理念、梳理救助政策、優化救助流程、完善救助機制,用心用力把涉及困難群眾的好事辦好、實事辦實。

甘泉縣第三小學學生鄭某,患神經纖維瘤導致面部嚴重變形,其外公重殘、母親在家照顧一家老小,全家生活僅靠其父親打零工維持,十分困難。

“融救助”信息員了解情況后,及時上報相關信息。甘泉縣民政局立即組織婦聯、人社局、街道辦、殘聯、慈善協會等深入了解情況并進行綜合研判,由所在街道辦按政策為一家五口落實低保,對其中三人進行分類施保;人社部門為鄭某的母親安排公益性崗位,每月收入600元;教育部門為鄭某落實“兩免一補”政策,給予其住宿費、生活費補貼;民政、婦聯等部門聯合慈善協會發起募捐,所籌善款用于鄭某治療所需;縣殘聯上門,為其家庭安裝無障礙設施輔具……

據了解,村(社區)“融救助”信息員負責救助對象的摸底排查、實地核查、資料收集上報等工作,縣“融救助”服務中心、鄉鎮(街道)“融救助”服務站負責集中受理、辦理15個有社會救助職能部門單位的46個救助項目。今年以來,甘泉縣已為985人次實施“融救助”,涉及金額159萬元。

甘泉縣社會救助服務中心還積極推行“一部手機辦救助”,遇困群眾可通過“陜西民政通”微信小程序等平臺申請辦理社會救助業務,今年7月以來,835人次困難群眾在陜西省“智慧民政”一體化平臺申請辦理救助業務,其中745人次通過“陜西民政通”微信小程序進行申請;開通社會救助熱線和救助金短信提醒功能,方便快捷服務困難群眾;在鄉鎮(街道)設立社會救助申請窗口,綜合評估困難群眾訴求,及時實施相應救助措施或轉至相關職能部門辦理,確保困難群眾求助有門、受助及時。

閉環管理,把“困有所助”做到細處

甘泉縣社會救助服務中心聚焦精準識別、公示監督、閉環管理,把“困有所助”做到細處。

構建服務聯動“全鏈條”。甘泉縣從強化協調聯動、推進信息核對入手,成立由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縣民政局主要負責人兼任辦公室主任、相關部門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信息核對聯動機制,形成政府主管、民政牽頭、部門協作的信息核對工作格局;依托社會救助申請家庭經濟狀況核對系統,主動協調對接公安、醫保、殘聯、鄉村振興、銀行等27個部門,落實信息共享、問題反饋、數據比對聯動機制,實現社會救助新申請家庭100%核對。

守牢社會救助“最底線”。甘泉縣社會救助服務中心在全縣鄉鎮(街道)政府駐地和村委會(社區)設立社會救助公開欄,對社會救助政策、“陜西民政通”、甘泉“融救助”二維碼、快速響應服務隊名單、社會救助對象進行常態化公示;下放社會救助審核權限,通過政府門戶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對社會救助對象進行末端公示,鄉鎮(街道)將社會救助審核結果上傳至政務信息管理平臺進行長期公示,營造社會參與、人人監督的良好氛圍;聘請包括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在內的5名特邀監督員,落實監督責任,拓寬監督渠道,推動常態化監督檢查。

用好績效考核“指揮棒”。甘泉縣社會救助服務中心建立健全獎懲機制,將社會救助工作納入鄉鎮(街道)年度目標考核,建立“縣局考核鄉鎮、鄉鎮考核村社”的兩級考核制度,細化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養、低保邊緣家庭、臨時救助、能力建設、日常管理等6個方面考核指標,制定評價標準,推進工作落實;完善績效評估機制,建立“措施+臺賬+考評”閉環管理考核體系,確保救助對象“鄉不漏村、村不漏戶、戶不漏人、人不漏項”;以半年和全年考核為主、常態化督查考核為輔,由縣民政局組織考核,采取一聽匯報、二看現場、三查資料、四議成效的方法進行量化考核,推進各項政策落地落實。

常念民之所憂,立行民之所盼。甘泉縣社會救助服務中心主要負責人表示,將以獲評“全國民政系統先進集體”為新的起點,以群眾滿意為標尺,精準施策、綜合發力,扎實推進社會救助工作,更好兜住兜準兜牢民生底線。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