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宇新
11月5日,由自然資源部海島研究中心、中國海洋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海洋基金會)、太平洋島國發展論壇聯合主辦的2024中國—島嶼國家海洋合作論壇(以下簡稱論壇)在福建省平潭縣舉行,論壇主題為“共筑藍色夢想,共促海島繁榮”。來自18個島嶼國家的嘉賓和中方代表180余人參會。
自然資源部副部長、國家海洋局局長孫書賢,福建省人民政府黨組成員魏曉奎,海洋基金會理事長呂濱等出席論壇。來自斐濟、瑙魯、安提瓜和巴布達、庫克群島、馬爾代夫、坦桑尼亞桑給巴爾等國家和地區的海洋事務主管部門的部級嘉賓在論壇上發言。
孫書賢表示,近年來,中方積極同島嶼國家發展藍色伙伴關系,已與10余個印度洋島嶼國家、太平洋島嶼國家和加勒比島嶼國家簽署合作協議,建立合作論壇機制,設立聯合研究中心,深化海洋科學、防災減災、海洋經濟和能力建設培訓等領域合作,緊跟落實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進程提速的國際趨勢,共同做好海洋合作這篇大文章。
魏曉奎表示,福建一以貫之推進海洋強省戰略,經略海洋、保護海洋,全力打造高水平的“海上福建”。在向海進軍的同時,福建與島嶼國家不斷鞏固傳統友誼、不斷推動共贏發展,在海洋生態保護、海洋防災減災、海洋經濟發展、海洋科技創新、海洋文化交流等方面積極交流合作,取得顯著成效。
呂濱表示,海洋基金會積極利用自身優勢,不斷匯聚各方資源,圍繞海島可持續繁榮發展開展了三項行動:一是海上絲路藍色經濟行動。海洋基金會與斯里蘭卡、斐濟等海島國家合作開展了“推行海洋空間規劃,助力藍色經濟發展”海上絲路項目。二是海上絲路海岸帶評估行動。海洋基金會聯合福建海洋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廈門大學),構建了海岸帶可持續發展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為49個海上絲路共建國家的海岸帶可持續發展開展了能力評價,成為共建“一帶一路”海洋領域的重要公共產品。三是海洋國際交流對話行動。海洋基金會每年圍繞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藍色經濟發展、全球海洋治理等與合作單位共同建立國際交流對話平臺,開展形式多樣的中外交流活動,不斷打造藍色合作朋友圈,持續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
斐濟漁業部部長阿利蒂亞·拜尼瓦魯表示,希望借助本次論壇密切伙伴關系,共護海洋生態,在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的同時,進一步加強海洋資源可持續利用和生物多樣性保護。
在論壇上,海洋基金會與自然資源部海島研究中心、斯里蘭卡海岸保護與海岸資源管理局簽署了“推行海洋空間規劃,助力藍色經濟發展”海上絲路項目合作諒解備忘錄,國家海洋信息中心與海洋基金會共同發布了《2024年氣候變化下小島嶼國家海平面上升狀況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