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靜靜
一日三餐,幸福所系。為讓老年人在家門口吃上營養可口的飯菜,今年年初,河南省鄭州市將老年助餐服務寫入市政府工作報告、納入全市重點民生實事,通過優化布局、拓展服務、打造品牌等方式,因地制宜推動老年助餐服務規范化、可持續發展。近日,記者走進鄭州市多家老年助餐場所,感受老人們在“一餐熱飯”中吃出的幸福滋味。
優化布局,助餐服務更可及
“獅子頭3元,白菜燉酥肉6元,雞湯米線7元,湯免費……”每天上午10點左右,金水區人民路街道養老服務中心老年食堂的工作人員都會將當日菜單發布到助餐群里。11點左右,工作人員統計好老年人的用餐需求后,便開始為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助餐點送餐。“老年人既可以就近在社區助餐點用餐,也可以將飯菜打包帶回家。”老年食堂負責人張猛告訴記者,針對行動不便等有上門送餐需求的老年人,助餐點會安排專人提供服務。
據介紹,該老年食堂是在原有養老服務設施基礎上增設的,于今年7月正式對外運營。老年食堂發揮“以大帶小”作用,通過標準化生產、定制化配餐、高效配送,搭建老年助餐服務平臺,既有效解決了老年助餐服務場地問題,又實現了資源的最大化利用。
“建設老年助餐服務場所,要統籌考慮老年人口數量、服務需求、服務半徑等因素。”鄭州市民政局養老服務處處長王振鐸表示,“我們鼓勵各縣(市、區)通過新建改建一批、完善拓展一批、社會合作一批等方式,盤活現有資源,優化老年助餐服務布局。”
記者了解到,除打造“老年食堂+助餐點”模式外,鄭州市民政局還充分盤活社區閑置資源,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開辦街邊老年助餐門店。同時,探索“物業+”“餐飲機構+”“地產企業+”等模式。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老年助餐服務場所645個。
拓展內容,為老服務更多元
“2個葷菜、1個素菜、1份湯,再加1份主食,只要8元,飯菜價格很實惠。”對于獨居老人趙桂蘭來說,位于二七區建中街街道養老綜合服務中心一樓的長者膳食營養餐廳,吸引她的不僅有可口的飯菜,還有貼心的醫療服務。“我今年79歲,腰椎間盤突出,腿腳也不太好,來吃飯時可以順便按摩一下,太方便了。”趙桂蘭對這里的服務很是滿意。
記者看到,長者膳食營養餐廳的對面建有一所中醫院。“我們組建了包括專業康復師、護理師、營養師等在內的多學科評估團隊,為老年人制訂康復方案。前來用餐的老年人進行康復治療可以享受優惠價格。”養老綜合服務中心負責人馬邦博介紹。
依托豐富的醫療資源,長者膳食營養餐廳會定期開展義診活動,還推出了藥膳系列菜品,為用餐老年人建立健康檔案,動態關注他們的身體狀況。
“我和老伴在這里做過艾灸,價格便宜,效果也好。”經常來用餐的李和平老人說。
“面對日益多元化、個性化的養老服務需求,我們積極拓展服務鏈條,打造多元化服務場景。”王振鐸表示,下一步,鄭州市將積極發展智慧助餐服務、醫養結合服務等,推動老年助餐服務可持續發展。
打造品牌,老年助餐更規范
編號為“No.T0104001”的管城回族區城東路街道商城花園社區“媽媽餐廳”于12月4日正式開業,暖色調的裝修風格讓整個餐廳顯得格外溫馨,菜單、宣傳單上“媽媽餐廳”的品牌標識十分醒目。
“您好,這是我們的菜單,請您先看一下。”當天中午,身著紅馬甲的“媽媽餐廳”助老專員熱情地招待著用餐的老人。
“鼓勵轄區60歲以上的老年人互幫互助,積極參與助餐志愿服務,是‘媽媽餐廳’的一大特色。”管城區民政局局長魏峰介紹,各“媽媽餐廳”根據自身實際需求,建立“媽廚志愿者”、助老專員等服務隊伍。志愿者參與志愿服務獲取的積分,可以換取助潔、助醫、助浴等服務。
對老年助餐點統一編號,統一“媽媽餐廳”品牌標識,統一開展老年助餐服務相關培訓,統一上墻公示餐飲價格、人員管理信息……管城區民政局積極打造“媽媽餐廳”老年助餐品牌,自今年8月起,陸續有9家“媽媽餐廳”開業。
“設置統一標識,有助于推動老年助餐服務規范化、品牌化、制度化發展。”王振鐸告訴記者,下一步,鄭州市民政局將進一步統一老年助餐場所標識,指導各縣(市、區)民政部門聯合相關部門對助餐服務場所實施驗收備案信息登記,街道、社區與運營方簽訂服務協議,落實運營方承諾制,推動實現標準化管理、規范化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