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義良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快速演進,我國養老服務領域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老年人口持續增長,不僅在數量上要求養老服務滿足基本需求,更在質量上提出了多樣化、個性化的新期待。民政部等24部門發布的《關于進一步促進養老服務消費 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的若干措施》,明確提出要推動養老服務與物業、家政、醫療、文化、旅游、體育、教育等多領域的深度融合,拓展形成多形態新型消費領域。九如城集團作為養老行業先行者,率先對建立“養老+醫、康、研、教、旅”的服務模式進行了探索,在拓展養老消費、提升服務品質方面積累了一定經驗。
養老服務+康復醫療:
數字賦能,精準對接
在“養老服務+醫療”的融合模式中,數字化技術的運用將成為提升服務效能的關鍵。一方面,借助互聯網醫院平臺,老年人可以享受到在線問診、遠程醫療咨詢、健康數據實時監測等一系列智能化服務,降低了因行動不便或地理位置偏遠帶來的就醫障礙。另一方面,通過大數據分析技術,可以精準描繪老年人的健康畫像,實現個性化醫療方案的訂制,不僅包括基于健康數據的疾病預防策略,也涵蓋了對慢性病管理的持續優化,確保每位老年人都能獲得最適合自己的醫療服務。
養老服務+健康管理:
社區聯動,家庭守護
隨著人口老齡化,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發病率顯著升高,慢性病患者群體迅速擴大。在此背景下,構建一種集預防、治療、康復于一體的健康服務模式尤為迫切。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需促進優質醫療資源的擴容下沉及區域均衡配置,加速分級診療體系的構建,推動緊密型醫療聯合體的發展,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針對上述目標,通過建立以社區為基礎的綜合健康管理體系,能夠有效地調動和整合社區內部的各項資源,為老年群體提供全方位、持續性的健康保障。社區康復中心作為該體系的關鍵樞紐,不僅能夠提供包括物理治療、運動康復、中醫治療等在內的多種專業化服務,還能夠通過舉辦健康講座、開展健康咨詢等方式,向老年人普及健康知識,增強其自我保健意識與能力。
此外,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將健康管理進一步滲透到家庭中。通過進行定期的家庭訪問、健康狀況監測以及提供個性化的健康管理建議,實現家庭與社區健康服務的有效銜接,為老年人構筑起一道堅實的健康防線。
養老服務+科研創新:
研究引領,推廣革新
科研創新是推動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通過科研成果的轉化應用,可以不斷優化養老服務流程,提升服務效率與質量。例如,利用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開發智能穿戴設備、遠程監控系統等,實現對老年人生活狀態的實時監測與預警,有效預防跌倒、突發疾病等風險事件。同時,應加強對政府養老體系的規劃發展研究、企業的創新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研究、行業內標準規范研究等,進一步為銀發經濟提供發展風向標,探索出適合中國國情和適配老年人需求的養老服務模式。
養老服務+老年教育:
銀齡閱讀,精神富足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迅猛進步,老年群體的核心需求已從基本的物質層面轉向了更高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他們渴望保持與社會的緊密聯系。老年教育作為滿足老年人緊跟時代步伐、融入社會潮流的重要途徑,其重要性日益凸顯。為有效應對這一需求變化,未來應進一步加大開設老年大學的力度以及對銀齡閱讀計劃的扶持,為老年人提供多元化、高質量的學習平臺。民政部等14部門日前聯合印發《關于推進老年閱讀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包括豐富讀書活動、培育讀書品牌、擴大老年讀物供給、加強數字資源建設、優化老年閱讀環境、加強老年閱讀輔助人才培養等在內的8項工作舉措。同時,還應積極探索創新老年教育的組織形式,通過組織豐富多彩的讀書會、專題講座、文化交流等活動,激發老年人的學習熱情,增強他們的社會歸屬感與幸福感。
養老服務+旅居游學:
文化浸潤,拓寬視野
旅居養老作為一種新興的養老模式,正逐漸成為老年人追求高品質晚年生活的重要方式。在旅居養老服務的開發中,不僅要注重居住環境的舒適性與便利性,更要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資源,將旅居與游學相結合,打造富有文化底蘊的旅居體驗。老年人可以通過參觀博物館、歷史遺跡,參與民俗活動等方式,近距離感受不同地域的歷史脈絡與文化特色,豐富精神世界,拓寬視野。
面對老齡化的持續深化,養老服務行業的創新發展任重而道遠。未來,應繼續深化“行業+”養老新業態的探索與實踐,不斷拓展養老服務的邊界與內涵。一方面,要加強政策引導與資金支持,鼓勵更多社會資本進入養老服務領域,推動形成多元化、多層次的養老服務體系。另一方面,要強化人才培養與技術創新,提升養老服務人員的專業素養,利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打造智慧養老服務平臺,實現養老服務的精準化、個性化、高效化,構建一個更加和諧、包容、有溫度的老年友好型社會,讓每一位老年人都能享受健康、幸福、有尊嚴的晚年生活。
(作者系九如城集團創始人、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