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 陳正峰
近年來,江蘇省蘇州市民政局不斷深化社會組織領域改革,支持和引導社會組織全面融入蘇州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及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推動全市社會組織黨的建設不斷加強、組織結構更加優化,在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治理創新中發揮重要作用。
推動社會組織在服務重大戰略中彰顯新擔當
主動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蘇州市連續4年舉辦長三角社會組織協同發展蘇州大會,簽訂《長三角部分地區社會組織協同發展暨黨建共建戰略合作協議》,深入推進長三角區域社會組織“黨建互促、資質互認、服務互助”和“平臺共建、人才共育、監管共抓”;發布《蘇州社會組織助推產業創新集群高質量發展調研報告》《社會組織參與應對突發公共事件指導手冊》等12項成果,推動社會組織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發揮作用。落戶蘇州的江蘇省長三角社會組織協同創新發展研究院自成立以來,聚焦“一體化”“高質量”關鍵詞,開展社會組織理論和實踐課題研究,形成了多項成果。
務實推進鄉村振興。蘇州市開展“黨建引領千社聯萬家”社會組織助力鄉村振興專項行動,重點開展掛鉤一批重點幫促村、結對一批困難家庭、實現一批家庭“微心愿”、開展一批走訪慰問活動、選樹一批先進典型“五個一批”行動,引導社會組織結對全市50個重點幫促村,解決60余項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推動25個公益項目簽約合作。
積極參與對口合作幫扶。蘇州市大力引導社會組織參與對口合作、對口支援和東西部協作,開展“暖心行動”“牽手活動”等幫扶行動,有效促進資金、資源、項目、人力向更需要的地方和環節流動。建立與河南信陽、安徽阜陽、江蘇宿遷等地對口合作幫扶機制,分別與三地民政部門簽訂結對合作幫扶框架協議。近年來,全市社會組織累計投入1.18億元,開展幫扶項目498個,惠及40余萬人。
推動社會組織在促進經濟發展中展現新作為
參與產業體系建設。蘇州市積極構建“一產業一集群一協會”發展格局,為產業體系發展賦能增效。今年以來,全市900多家行業協會商會搭建交流合作平臺102個,開展行業調查和統計177次,編制和發布各類經濟發展指數19個,形成行業發展研究報告40篇,向政府部門提出意見建議114項,幫助招商引資落地項目25個,達成意向金額16.7億元。
擴大科技交流合作。蘇州市高度重視科技類社會組織在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發揮的重要作用,積極推動國際性科技社團成立登記。今年9月26日舉行的蘇州國際科創大會發布“蘇州科創18條”,明確提出加快發展國際性科技社會組織,對其協同創新項目給予最高1000萬元支持,推進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
助力營商環境優化。蘇州市設立社會組織服務高質量發展專項基金,創新開展“政社企校——連心橋”系列供需對接活動30余場次,發布各類供需項目、新產品50余個,覆蓋社會組織、企業近500家,參與人數超千人。積極引導行業協會商會減輕企業負擔,2020年以來,全市行業協會商會減免、降低、規范涉企收費超過1.62億元,惠及會員企業5.1萬余家。
推動社會組織在優化社會治理中取得新成效
多維度推動社區治理。蘇州市積極推動社區社會組織培育發展和作用發揮。在15個鎮(街道)設立首批蘇州市社區社會組織培育觀察點,成立社區社會組織超2萬家,志愿服務隊達3.4萬支。全市累計投入10多億元,通過開展公益創投、社區服務社會化、推動民政服務站建設等方式,引導社會組織在開展社區服務、繁榮社區文化、促進社區和諧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多方位助力慈善事業。蘇州市積極創新慈善模式、豐富慈善主體、拓展慈善內容。目前全市97個鎮(街)社區均已建立慈善基金,鏈接資金1.1億元,幫扶項目涵蓋扶老、幫困、助殘、村居環境改善等多個領域。除傳統的扶老、幫困、助殘等慈善項目外,蘇州市還積極引導社會組織在公益生態、就業幫扶等領域發揮作用,目前全市建立11只生態公益基金,涵蓋環境治理、生態修復、綠色低碳等內容,鏈接慈善資金1000余萬元。
多模式化解社會矛盾。目前,蘇州市311家社會組織已設立人民調解委員會,依法及時化解行業專業領域矛盾糾紛。
推動社會組織在加強民生保障中發揮新優勢
全力促進穩崗就業。今年以來,蘇州市社會組織已開展近500場次就業服務,推動會員單位發布崗位超萬個,有效拓寬就業渠道。如,太倉市創建老年人“零工驛站”,搭建老年再就業群體人力資源平臺,幫助200余名60歲以上老年人就業。
精準補位兜底保障。蘇州市積極調動社會力量參與救助幫扶,引導社會組織在對困難群眾的救助和服務中主動補位,助力兜住兜準兜牢民生底線;深入實施公益服務項目“星火計劃”,累計開展活動近5000次,惠及特殊困難群眾1.3萬余人次。
有效提供社會服務。目前蘇州市有4000多家社會服務機構在社會急救體系建設、外籍人士融入以及教育、文化、醫療、體育等方面為廣大市民提供專業服務,滿足群眾多元服務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