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開封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 高曉燕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今年以來,河南省開封市民政局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著眼新時代賦予民政工作的新使命,聚焦民生兜底保障需求,強化使命擔當,更加自覺地把改革擺在突出位置,更加注重以人民為中心的改革價值取向,以系統觀念謀劃和推進改革,深化“互聯網+民政服務”,著力提升民生保障質效。
以系統觀念謀發展
開封市民政局以系統觀念謀劃和推進改革,堅持需求導向、系統觀念、創新理念、數據賦能原則,搭建智慧民政平臺,完善大救助和智慧養老服務體系,深化兒童福利、社會組織、婚俗、殯葬、地名等事項和有關證明“一網通辦”改革。以社區“一有八中心”(即一個社區設有便民服務中心、黨員活動中心、綜治服務中心、文體活動中心、衛生服務中心、老年人居家服務中心、青少年服務中心和志愿服務中心)為依托,整合各類資源參與社區服務。通過發揮黨員活動中心作用,建設便民服務、兒童服務、志愿服務、綜治服務等中心,打造紅色、智慧、適老、平安社區。建立社區、社會工作者、社區社會組織、社區志愿者和社區公益慈善資源“五社”清單,每年組織謀劃至少6個全市性社會救助、養老服務、福利慈善項目,通過搭建協作平臺、拓寬協作渠道、創新協作等方式,完善多方參與協同機制。加快民政信息化建設,著力推進民政基礎數據集中化、業務處理網絡化、統計決策科學化、流程監管智能化和為民服務信息化。建設民政大數據庫,實現現代信息技術與民政工作深度融合。開展“我為企業減負擔”活動,以年檢承諾制的方式開展年度檢查,并支持在線辦理業務。全面推行對社會組織的聯合監管,逐步實現部門聯合監管常態化。
以規范流程優服務
開封市民政局強化為民服務意識,按照“網上批、快遞送、不見面”原則,落實“一網通辦”。為織好智慧民政“一張網”,開封市民政局從群眾需求和業務應用入手,打造集約高效、自主可控、安全可信、開放兼容的一體化智慧民政服務平臺,對外為群眾開通網上申辦渠道,對內為工作人員打通流轉審批環節。優化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認定流程,對于申請人身份信息明確、其父母信息詳細完整的,采取“個人聲明+信息比對”的方式進行認定。實現婚姻登記“全城通辦”,推進婚姻登記“跨省通辦”,完善婚姻登記網上預約功能,探索開展家庭婚姻咨詢、輔導在線服務。探索“智慧地名”建設,啟動智慧民政專業地圖公共服務系統研發。將高齡津貼、救助資金、殘疾人兩項補貼等整合納入“居民一卡通”發放。將社會救助融入網格化社區治理,暢通困難群眾求助渠道。建立困難群眾主動發現和動態調整機制,拓展社會救助類型和對象,確保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得到及時救助。構建市、縣、鎮三級聯動的審批服務體系,將低保、特困供養、小額臨時救助審批權限下放到鄉鎮(街道),縣級民政部門負責備案管理和事后監管。
以機制創新強保障
為滿足群眾多樣化、個性化服務需求,開封市民政局積極推進民政服務便捷化、精細化。大力推行助餐、助浴、助潔、助醫、助購“五助”服務。針對80歲以上老年人的實際需求,出臺親屬代辦、社區工作人員代辦、上門服務等便捷服務舉措。市民政局聯合15部門出臺《開封市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辦法》,細化核對內容,優化核對流程。研發開封市養老服務資源地圖,將各類養老服務資源在電子地圖上進行標示,老年人及其家屬足不出戶就可以了解養老資源信息。運用兒童之家平臺,建立監測預防、強制報告、應急處置、評估幫扶、監護干預“五位一體”的社區兒童關愛保護體系。將實時監控、智慧用電、消防報警、食品安全、視頻交互會議等接入智慧養老服務平臺,對養老服務設施進行有效監管。與市公安局、人社局等11部門建立聯動協作機制,實現社會救助信息的即時核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