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綦江區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 董國彪
今年以來,重慶市綦江區以機制更暢、幫扶更準、資源更多、成效更實為目標,積極探索政府救助與慈善幫扶有效銜接模式,建立協同增效機制,加強企業、部門、組織、商戶聯動,制定政策、需求、資源等清單,形成同向發力、同頻共振的一站式救助幫扶格局。
合力推動,暢通銜接機制
為推進政府救助與慈善幫扶有效銜接,綦江區建立由區政府分管領導作為召集人,民政部門牽頭,多個專項救助部門為成員單位的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聯席會議機制。每年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將困難群眾的慈善幫扶工作作為重要內容,共同研究制訂發展規劃,強化慈善力量在社會救助領域的效能發揮。綦江區委、區政府出臺《關于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實施方案》,印發《加強政府救助與慈善幫扶有效銜接工作的實施方案》《關于實施“慈善+救助”線上聯辦項目的通知》等文件。同時,綦江區建立區、鎮、村三級“慈善·救助”服務綜合體,在便民服務大廳(中心)設立救助服務窗口,明確服務職責、事項和人員,為群眾提供政策咨詢、代辦協辦等一站式服務。融合區、鎮、村三級救助干部和公益慈善組織志愿者、社工、愛心人士等力量,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立體服務保障服務網。
數字賦能,精準救助幫扶
為深化社會救助數字改革,綦江區借助“渝悅救助通”平臺,開設“社會救助申請”模塊和“社會慈善”模塊,一體推進政府救助與慈善幫扶“掌上辦”“指尖辦”。按照“一次申請、分類確認”工作機制,對慈善申請和救助事項確認流程進行規范,實現救助事項20個工作日內辦結。建立定期會商、信息溝通機制,推行“一件事”聯辦,對政府救助與慈善幫扶對象進行雙向轉介推送,加強救助信息共享和數據流轉,通過“一個流程、雙向奔赴”實現政府救助與慈善幫扶的協同增效。
依托“渝悅救助通”平臺,綦江區將政府救助與慈善幫扶對象信息匯聚到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共建共享困難群眾救助資源信息庫,開展動態監測、分類管理、智能篩選、預警推送,主動對困難群眾進行救助幫扶,形成救助幫扶閉環管理模式。
品牌打造,匯聚多方資源
綦江區民政局積極鼓勵并配合區慈善會開展慈善募捐、慈善幫扶活動,不斷拓展慈善項目資金籌集渠道,夯實慈善品牌建設基礎。聚焦困難群眾實際需求,重點圍繞助困、助醫、助學,打造一批慈善幫扶品牌項目,聯動部門、組織、企業、商戶等,吸引更多慈善資源,匯聚更多慈善力量。打造“一村一夢”“讓愛回家”“扶貧濟困 善行綦江”“莘莘學子逐夢啟航”“守護幸福計劃”等品牌項目。在動態增設本級慈善幫扶項目基礎上,不斷拓寬救助渠道、豐富救助類型,提升慈善幫扶的針對性,滿足困難群眾多元化需求。引導慈善組織根據需求策劃實施慈善項目,促進供需對接和慈善資源的合理配置,擴充慈善幫扶類型,推動慈善項目迭代升級。搭建慈善品牌傳播矩陣,引導公眾關注慈善、參與慈善,不斷增加品牌流量。同時,加大宣傳力度,多平臺、多角度、全方位報道慈善工作亮點和成效,不斷擴大慈善品牌影響力。
靶向服務,提升幫扶實效
綦江區通過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平臺,跟蹤核實困難群眾的幫扶需求是否及時得到滿足,提升救助幫扶時效性。在群眾幫扶需求和慈善資源匹配時,強化慈善幫扶的定向性和緊密性,引導慈善組織、社工機構圍繞困難群眾需求提供專業服務,確保服務更加精準。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由第三方機構為特困人員、低保對象等困難群眾提供常態化的照料服務和救助幫扶,引導慈善組織、社區志愿者、網格員等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等特殊困難群體的走訪關愛,擴大救助幫扶覆蓋面,提高服務水平和質量,不斷提升困難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