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用腳步丈量山河 讓地名傳承文化
——記“全國民政系統勞動模范”、寧夏回族自治區鹽池縣民政局副研究館員楊金平

時間:2025-01-07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張偉濤

2024年12月21日,冬至。

記者聯系楊金平時,他正在趕往鄉鎮的路上:“陜寧線兩個鄉鎮的交界處正在進行光伏施工,我要趕過去明確界線,做好企業和兩邊群眾的解釋工作。”

作為寧夏回族自治區鹽池縣民政局一名負責區劃和地名工作的基層民政干部,隨時奔赴勘界現場對楊金平來說是一種常態。自2010年到鹽池縣民政局地名管理辦公室工作后,楊金平長期扎根區劃和地名工作一線,用心用情用力調解區劃地界糾紛,擦亮鹽池縣地名文化底色。

2024年,擁有副研究館員職稱的楊金平獲得了“全國民政系統勞動模范”榮譽稱號。

轉  崗

楊金平告訴記者,他是“半路出家”做區劃和地名工作的:“我曾從事過20多年的地理教學和教研工作,對鹽池縣的地理和地名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對區劃和地名工作也有一定了解。”

想象和現實總有差距。2010年從一名地理教育工作者轉崗為一名民政工作者后,楊金平還是遇到了很多困難:全縣上千公里的行政界線需要熟悉,地名法律法規需要學習,地名規范化工作亟須開展……

楊金平爭分奪秒學習專業知識,深入研讀國家和自治區頒布的《地名管理條例》《地名管理條例實施辦法》等相關法規,認真學習區劃和地名新政策、新理論,積極參加國家和自治區組織的業務培訓和交流,不斷提升自己的理論與業務水平,迅速成為鹽池縣區劃和地名工作的骨干力量。

“我認為區劃和地名工作是地理學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區劃需要勘界、地圖標示,地物命名需要遵循一定的地理規律,我的地理學背景對科學地做好區劃和地名工作幫助很大。”楊金平說,在將地理學知識與鹽池縣區劃和地名工作相結合,并充分運用到工作實踐后,他參與了鹽池縣地名總體規劃,并在2015年主編出版《鹽池縣地名總體規劃(2013—2030 年)》,為鹽池縣地名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打下了良好基礎。2019年,他先后在《中國地名》雜志上發表了《縣域地名總體規劃的框架設計——以寧夏鹽池縣為例》《寧夏鹽池縣鄉村聚落地名中的地貌讀解》2篇論文,豐富了鹽池縣地名研究成果;2020年,他主導制作《鹽池縣行政區劃圖》并公開出版,建立起鹽池縣行政區域界線空間數據庫,為全縣地名工作的系統化、規范化、制度化打下良好基礎。

鹽池縣行政區劃界線涉及省(自治區)界、縣(區)界、鄉鎮界,級別多、線路長。每年,楊金平都要聯合相鄰縣(區)工作人員一起完成邊界聯檢工作。“大多界碑地處偏遠,無道路通至,全靠兩條腿到達。我們經常需要到現場,處理和協調聯檢項目實施、村民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各種界線矛盾。”楊金平笑著說,到縣民政局工作后,他最大的感觸有兩點:一是費鞋,邊界聯檢、現場勘查走的路多;二是費口舌,要給老鄉們講解政策,解決好矛盾。在楊金平和同事們的努力下,鹽池縣有效推進平安邊界建設,多年來未出現過因邊界糾紛導致的群體性事件。

文 化

楊金平覺得,地名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地名的命名既要指位明顯,使用方便,更要體現和弘揚地方文化,“我們在地名命名、更名過程中,特別注意地名歷史延續性和地域文化的內涵挖掘。”在持續開展的“鄉村著名行動”中,楊金平與同事大力解決全縣“有地無名”的問題,同時用地名弘揚鹽池縣地域文化與革命精神,使地名工作更好地傳承地域文化,服務鄉村振興。

鹽池縣是革命老區,有著深厚的紅色文化底蘊。幾年前,鹽池縣城進行城市更新,城中一座陵園搬遷后改造為公園。鹽池縣面向社會公開征求公園的名稱,收到“城市公園”“紫東來公園”“永寧公園”“芙蓉公園”等建議,但一直沒有滿意的名稱。后來,鹽池縣政府決定讓縣民政局調研命名。楊金平和同事多次到現場調研,查閱當地的歷史文獻,考慮到公園原為烈士陵園,并且西門正對著解放街,為紀念鹽池縣是寧夏第一個解放并建立紅色政權的縣,遂向縣政府提出“解放公園”的建議,并最終被采納。

鹽池縣自古有三寶,即咸鹽、灘羊和甘草,有“中國灘羊之鄉”“中國甘草之鄉”的美譽。同時,鹽池縣也是“長城博物館”,有著厚重的邊塞文化;是“防沙治沙示范縣”,有著前仆后繼、萬眾一心的生態治理文化。在開展鄉村命名工作中,楊金平和同事遵循合法性、科學性、規范性、體系化的原則,深入調研,積極挖掘地域文化內涵,讓新地名在具有指位功能的同時,還有根源、有文化。2024年7月—10月,楊金平和同事深入鄉村排查后,為940條村級巷道進行命名,并逐步推進地名標志的設置。

“為助力鄉村振興,我們還將1965條興趣點采集上圖,方便外地游客精準導航。”楊金平說,鹽池縣花馬池鎮近幾年一直在打造灘羊小鎮,但因有些家庭牧場沒有入網上圖,給游客帶來不便。2024年,他和同事進行現場采集后,將其位置上傳至多個導航軟件,使游客按照導航即可精準到達,有效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愿  望

在鹽池縣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工作中,楊金平全身心投入,不顧山高路遠、嚴寒酷暑,走遍了鹽池縣8個鄉鎮的102個村,確保了普查數據翔實、入庫完整。作為主要負責人,楊金平主導完成了鹽池縣標準地名圖、錄、典、志成果的匯編。2019年12月,他被寧夏回族自治區地名委員會評為自治區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先進個人。

在10多年的區劃和地名工作中,楊金平走遍了鹽池縣的鄉鎮、村落、街道,處理了數十起邊界糾紛,翻閱過無數檔案,努力理清每條界線、每個地名的來龍去脈。在這一過程中,楊金平對鹽池的風土人情有了更深的理解,對自己從事的工作有了更強烈的使命感。

“鹽池縣有著悠久的歷史、濃厚的文化、紅色的基因,還有突出的生態治理成就,是一個有故事的縣。”楊金平告訴記者,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辦一座鹽池縣地名文化展館,以地方志、地名志、地名詞典、地名故事、標志地物圖片為載體,展示和傳承鹽池縣的歷史文化和地名文化,讓更多人從地名中了解鹽池、愛上鹽池。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