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廣州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 蘇 佩
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近年來,廣東省廣州市民政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關于建設網絡強國、數字政府等的重要論述,圍繞群眾急難愁盼,在關聯事項集成辦、異地事項跨域辦、政策兌現免申辦、簡易事項智能辦等方面積極探索,全力推進一網通辦、一網統管、一網決策“三個一”工程,跑出智慧民政“加速度”,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提升服務效能
聚焦“職能廣、條塊多”難點,高效整合一盤棋。廣州市民政局優化調整市民政局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建設領導小組,建立局領導掛帥指揮、處室協調推進的工作機制,健全數據管理體系,統籌項目建設管理,切實守好網絡安全底線。高標準規劃“數智中心”建設,打造廣州民政大數據展示中心,實現民政業務數據綜合分類查詢和展示,供決策分析、數據發布。
聚焦“來回跑、多頭跑”堵點,高效辦成一件事。廣州市民政局聯合公安、人社、醫保、衛健等部門,創新推出“公民身后一件事”,探索推進“社會組織登記一件事”“救助一件事”,配合參與“扶殘助殘一件事”“公民婚育一件事”“申請公租房一件事”“公積金貸款購房一件事”,實現了殘疾人證件辦理、助殘補貼申請、失業登記、養老保險參保登記及亡者戶口注銷、火化證明出具、社保醫保停發停保、基本養老保險支取銷戶、遺屬待遇申領等公民個人事項“一站式”集成辦理。
聚焦“不暢通、不好辦”痛點,高效聯通一張網。廣州市民政局依托廣東政務服務網、“粵省事”微信小程序、“穗好辦”應用程序等,圍繞民生實事查詢和辦理業務,打造線上“民政專區”。目前,“穗好辦” 應用程序民政服務專區共歸集社會救助、殯葬服務等 9 大類業務專題板塊,實現業務精準辦理。
細化梳理流程
聚焦基層數字減負,一體化推進。廣州市民政局高標準建設一體化行政審批服務(綜合管理)平臺,將各線口業務數據匯集成民政服務對象庫,實現“一平臺”優化系統操作、“一張表”簡化數據填報、“一站式”完成業務辦理,有效解決基層多頭報、重復錄等問題。同時,定期篩查并更新基層民政業務數據,完善省、市兩級數據直達服務專區,推動政務數據直達基層,減輕基層負擔。
聚焦管理瘦身提質,一股勁壓實。全面拓展電子證照、電子印章等應用場景;積極開展“僵尸”系統清理工作,全面清理廢舊信息系統。同時,依托市數字政府運營中心和數字安全運營中心,開展基礎網絡環境、網絡安全統管統維;建立政務事項動態調整機制,緊跟法律法規立改廢。
聚焦業務流程再造,一條鏈優化。開展智慧養老試點工作,探索區塊鏈、生物識別、5G通信、AI智能等高新技術,推行一網通辦、掌上申辦等服務新模式。加快推進“免申即享”,新增長者長壽保健金、困難群眾春節和中秋慰問金等政策兌現事項“免申即享”。
注重系統集成
“救助”變“共助”。廣州市民政局深入開展“人工智能+救助”行動,打造“穗救易”社會救助服務品牌,創新實施“智申辦、智核對、智審批、智監測、智服務、智評價”六項智慧救助工程,實現社會救助“刷臉辦”,救助審核“掌上辦”、救助服務“集成辦”。同時,在全省打造了39 個可感可及可體驗的“穗救易·共助空間”綜合救助服務平臺,形成覆蓋市、區、鎮(街道)、村(社區)的四級綜合救助服務網絡。
“養老”變“享老”。廣州市民政局以全國基本養老服務綜合平臺試點地區為契機,推動市為老服務綜合平臺提質增效,進一步整合23家單位、56類涉老服務數據,推出“刷臉就餐”“關愛地圖”“獨居老人用電智能預警”等一批智慧養老應用場景。大力發展銀發經濟,建成一批智慧適老裝備體驗中心,創建民政行業科技協同創新中心,打造廣州生物島實驗室,成立廣州醫科大學老年醫學研究所,并先后申報專利17項。
“小善”成“大愛”。廣州市民政局大力倡導“指尖公益”“鏈上公益”,打造首批全國慈善組織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臺廣益聯募,截至2024年11月底,平臺共吸引523家公益慈善組織入駐,發布慈善項目1290個,籌款超6.35億元。打造“珠珠大病救助”平臺,截至2024年11月底,共為42154人次大病患者提供服務,鏈接救助款物約8743萬元。
加強數據治理
用好考核評價“指揮棒”。廣州市民政局圍繞政務服務和數字化建設考核事項及標準,定期開展網絡安全漏洞掃描、“弱口令”排查、云資源設備監測,及時更新系統漏洞補丁,并升級病毒庫。強化全市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投訴建議體系與“好差評”體系、12345政務服務熱線等的對接聯動,對群眾反映集中的問題進行跟蹤分析和數據挖掘,推進民政決策科學化、公共服務高效化。
打通公共數據“寶瓶口”。依托廣州市政務數據服務門戶、廣州市政府數據統一開放平臺、廣州市電子證照庫等平臺,利用“數據超市”推進數據共享和有效利用。目前,市民政局與全市38個委(辦、局)、11個區共享數據互聯互通,編制民政公共信息資源開放目錄,共享約393萬條數據。市民政局還探索構建系統整合集成的數據資源服務平臺,對數據進行規范化、清洗和驗證,建立數據質量監控機制,及時發現和糾正數據質量問題,釋放公共數據紅利。
激活數據要素“能量池”。廣州市民政局完善民政數據服務管理平臺,圍繞數據開放流動、應用場景示范、發展模式創新、業務監管治理等重點,繪制民政“一張圖”,強化數據展示分析和融合應用。積極對接“穗智管”城市運行管理中樞,共建2個應用主題(民生服務和城中村治理),提供33個數據主題,共計373個數據項,涉及社會救助、區劃地名、養老服務、兒童福利、社會組織管理5條業務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