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困難群眾在“春風里·幸福超市”兌換生活物資。
杭州市拱墅區和睦街道“幸福職通車”救助顧問為困難群眾提供職業指導服務。 供圖/杭州市拱墅區民政局
吳倩倩
2024年以來,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聚焦社會救助服務對象需求,梳理整合政府部門救助政策和服務,鏈接市場、公益慈善等社會資源,打造“春風里·幸福超市”服務類社會救助綜合平臺,通過優化服務流程,編制服務清單,制定服務標準,建立健全“需求發現—資源聯動—服務響應—監督評估”工作機制,形成部門聯動、多元參與、專業支撐的服務類社會救助新格局,推動社會救助從“保生存”向“保基本、防風險、促發展”轉變。
聚焦優質高效
規范服務類社會救助流程
今年52歲的江某家住拱墅區上塘街道,患有鼻咽癌,因長期治療無法工作;其妻子吳某也患有肺癌,醫藥費支出讓這個家庭負擔沉重。社區工作人員在走訪中了解到這個家庭的情況,根據困難群眾“需求清單”和政府“服務清單”,及時為江某一家申請了“春風常駐”大病補助,并幫他的兒子辦理了助學補助;區助聯體積極對接,結合“幸福職通車”困難群體就業幫扶項目,為他的兒子推薦暑期實習崗位,提高其融入社會的能力。
拱墅區建立“區級督導+街道專干+社區專員”的三級救助顧問服務隊,開展困難群眾分級分類探視走訪服務,并結合“幸福清單”送達、日常服務、家庭情況調查等,及時收集低保家庭及成員的困難和需求,梳理形成需求庫;依托社會救助聯席會議制度,建立困難群眾救助會商機制,推動民政、教育、人社、衛健、殘聯等部門在政策、資源方面有效銜接。同時,該區以政府購買服務、公益創投、慈善激勵等方式,鏈接市場主體、群團組織、社會組織、專業社工機構、志愿者和社會慈善資源等多方資源,做優服務類社會救助項目。
聚焦貼心暖心
打造服務類社會救助惠民場景
陽陽(化名)今年18歲,是一位孤獨癥青年,溝通能力嚴重欠缺,鮮少與人交流互動,2023年畢業后求職屢屢碰壁。經過拱墅區助聯體的資源統籌,“愛吧·心青年就業援助”項目為陽陽推薦了就業實習崗位,讓他到塵霧之微公益書咖工作。其間,拱墅區助聯體的公益團隊發現陽陽的繪畫作品比較有特色,隨即向“點亮一萬盞微光”項目推薦他的繪畫作品,并將作品作為香薰蠟燭包裝的核心元素。從設計、制作到售賣,陽陽全程參與,不僅有了經濟收入,更為孤獨癥群體探索出了一條以藝術特長融入社會、實現自我價值的道路。
陽陽的案例只是拱墅區開展服務類社會救助的一個縮影。2024年以來,拱墅區聚焦困難群眾需求建立兜底型、改善型、發展型、預防型、關愛型救助服務清單,為低保對象中的老年人、殘疾人提供訪視照料、康復訓練、上門送餐等兜底型服務;為困難家庭子女提供課外輔導、學習陪伴等改善型服務;依托零工市場、公益性崗位開發,為困難家庭勞動年齡段內有就業意愿的人群提供職業技能培訓、職業指導和就業推薦等發展型服務;開發“代際阻斷”服務新場景,通過思想教育、培訓輔導、心理慰藉、就業推薦的無縫銜接,為困難家庭子女提供預防型服務;為轄區四級救助圈家庭中身患慢性腎功能衰竭、需要進行血液透析的人群開通生命通道,以心理慰藉等形式提供關愛型服務。2024年9月,拱墅區“幸福職通車”低保對象就業幫扶項目入選浙江省低保對象服務類救助試點項目。
聚焦協同聯動
強化服務類社會救助資源融合
“有一葷兩素哎,吃得蠻落胃的!”家住拱墅區東新街道的鄭老伯開心地豎起大拇指夸贊公益助餐項目。這是拱墅區“第貳廚房”面向轄區困難群眾推出的“善廚有愛”暖心餐公益項目。2024年9月,在拱墅區12家“第貳廚房”社區食堂里,無論是低保對象、殘疾人,還是戶外工作者,他們只需說一句“請給我一份暖心套餐”,就能免費享受餐食,項目啟動以來共發放7036份暖心餐。
拱墅區建立部門社會救助服務輪值制度,推動低保等困難群眾救助公共服務、市場服務、社會服務的集成落地,打造資源共享、空間共享、服務共享的“春風里·幸福超市”實體化運營平臺,每年投入慈善資金500萬元設立“春風助困”慈善信托,為困難群眾分級賦予300—500“春風點”,升級“春風里·幸福超市”線上平臺功能,建立“物質+服務”線上救助清單,拓寬“春風點”卡使用范圍,困難群眾可以根據需求選擇生活物資或救助服務。
目前,拱墅區民政局以兜住兜準兜牢民生底線為目標,聯動轄區愛心企業、社會組織、慈善組織,依托助聯體與慈善基地共建,運行區、街道級“春風里·幸福超市”19家,實現區域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