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儲慧靜
吉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吉林省殯葬設施專項規劃(2025—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殯葬改革的總體部署,完善殯葬服務設施建設布局,加強殯葬設施用地規范管理,切實滿足城鄉居民多層次、多元化的殯葬服務需求,為未來10年全省各級各類殯葬設施建設與管理提供依據。
《規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合理有序推進殯葬設施建設,保障人民群眾“逝有所安”的基本殯葬需求;同時,將殯葬改革與移風易俗相結合,弘揚優秀傳統殯葬文化,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為促進精神文明和生態文明建設作出貢獻。
《規劃》遵循5大原則,即以人為本、公益惠民,分類施策、合理布局,總量控制、節地生態,堅持改革、移風易俗,依托規劃、嚴格管控;同時,明確5大相關策略,即控制殯葬設施總量、優化殯葬資源空間布局,完善殯葬設施建設、補齊公益性安葬(放)設施短板,強化科學合理選址、堅持土地資源集約利用,弘揚文明殯葬理念、推行綠色人文殯葬建設,創建智慧殯葬系統、提升殯葬政務服務水平。
按照“兩步走”計劃,吉林將加快推進綠色殯葬設施建設,同時提高殯葬設施建設水平,助力鄉村振興,保障全省殯葬事業可持續健康發展。近期目標是到2030年,城鄉均等的殯葬設施體系基本形成,實現人人享有基本殯葬服務。規劃建設鄉(鎮)公益性安葬(放)設施覆蓋率達到60%以上,基本完成殯葬設施空白地區覆蓋建設,節地生態安葬比例達到80%。同時,推進智慧殯葬建設,建設殯葬管理服務信息平臺,推動殯葬服務線上線下融合發展。遠期目標是到2035年,城鄉均等的殯葬設施體系全面形成,全面保障城鄉居民多層次、多元化的安葬服務需求。火葬區殯儀館覆蓋率達到100%,殯葬設施設備污染物排放標準達標率100%,規劃建設的鄉(鎮)公益性安葬(放)設施覆蓋率達到90%,新建公益性安葬(放)設施節地生態葬比例100%,新增骨灰公益性安葬(放)比例不低于50%,鄉鎮殯儀服務站配建比例達到90%,全省新增骨灰90%實現節地生態化安置,新建經營性公墓節地生態安葬區域配建比例不低于30%。智慧化水平持續提升,服務水平與群眾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同步提高,引導城鄉居民樹立文明、現代、生態綠色的殯葬理念,全面實現規劃目標。
《規劃》還對殯葬設施發展規模、配置等級體系構建、空間布局、建設標準以及高質量殯葬服務建設等方面進行了詳細規定。
——將殯葬設施分為殯儀設施和安葬設施兩大類:殯儀設施包括殯儀館、殯儀服務中心和殯儀服務站;安葬設施包括公益性公墓、經營性公墓、骨灰安放設施和回民公墓。《規劃》強調,殯葬設施建設要堅持以人為本,注重公益屬性,確保殯葬服務公平可及,同時要科學合理選址,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資源。
——在殯葬設施空間布局方面,《規劃》提出了總體原則:包括符合空間規劃及相關規范選址要求、順應城鎮空間形態助力城鄉發展、考慮禁忌兼顧近遠期發展、體現合理等級結構及城鄉服務均等化。具體的布局方案,則涵蓋了殯儀館、殯儀服務中心、殯儀服務站、鄉(鎮)公益性公墓、經營性公墓和回民公墓等各類殯葬設施,確保布局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規劃》明確了殯葬設施建設標準,對殯儀館、公益性公墓、經營性公墓和回民公墓的建設類型、選址要求、建設規模分類以及明確禁止行為等方面進行了詳細規定。相關專家表示,這些標準將指導殯葬設施的建設,確保其符合環保、節地等要求。
——為推動殯葬服務的高質量發展,《規劃》強調要加強規劃引導,推行綠色人文殯葬建設,建設智慧殯葬系統。
此外,《規劃》還從完善政策機制、抓好隊伍建設、加強監督考核等方面提出了規劃實施保障措施,以確保規劃目標的順利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