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靜靜
“一戶一策”實施適老化改造,升級提質街道和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因地制宜開展老年助餐服務……近年來,河南省新鄉市民政局瞄準老年人個性化、多元化養老服務需求,構建“一刻鐘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圈”,全力推動養老服務資源向老年人周邊、身邊、床邊聚集,為他們打造更加舒適的養老環境。日前,記者走進新鄉市部分養老服務場所以及老年人家中,見證和感受老年人的幸福生活。
改在急需處,居家更安心
“感謝你們,不僅幫我解決了上下床的難題,還為我安裝了助浴椅、衛生間扶手。”家住衛濱區平原鎮水南村的88歲特困老人李軍(化名)對如今安全舒適的居家生活很是滿意,“這個可升降的護理床能輔助我起身,床頭的靠墊軟硬適中且有支撐性,可舒服了。”
李軍老人居住環境的改善,得益于新鄉市民政局實施的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項目。記者了解到,該項目重點面向分散供養特困人員中的高齡、失能、殘疾老年人家庭開展,并擴大至城鄉低保對象中的留守、空巢、殘疾老年人家庭等。
為精準滿足適老化改造需求,新鄉市民政局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由第三方機構工作人員深入老年人家中進行專業評估,制訂“一戶一策”改造方案?!巴ㄟ^入戶摸排,我們發現老年人對護理床和輪椅的需求較大,就按照相關政策將這兩項加到改造基礎項目清單中。”新鄉市民政局養老服務科科長趙曼琳介紹。
得知有了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項目,家住紅旗區洪門鎮張堤村的低保對象張言(化名)老兩口申請了一個拐杖椅。專業團隊上門進行綜合評估后,又為他們家增添了床邊扶手、防滑地墊等適老化設施。改造完成后,改造方工作人員定期入戶檢修,了解設備使用情況?!暗脛诺煤?!”張言為適老化產品及服務由衷地點贊。
在適老化改造過程中,新鄉市民政局注重規范化監管,對入戶摸排、制訂改造方案、監管施工質量等關鍵環節都進行了建檔留存。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5800余戶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
嵌在社區里,生活更舒心
音樂婉轉悠揚,舞姿舒展優美……衛濱區勝利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活動室內,老人們歡快地跳著民族舞?!斑@里離家近、場地大,是我們練舞的好地方?!迸啪氶g隙,今年73歲的民族舞隊領隊王淑琴老人告訴記者,因為喜歡跳舞,她和有相同愛好的老人一起組建了民族舞隊。大家一起跳舞,不僅鍛煉了身體,還豐富了老年生活。
“中心自2021年10月起對外運營,建筑面積2000余平方米,設置有住養區、康復區、活動室、閱讀室、助浴間等功能區域,可滿足轄區老年人托養照護、康復理療、休閑娛樂等需求,還可提供助餐、助浴、助潔、助急、助醫、助行等服務?!眲倮值谰C合養老服務中心負責人張朝陽介紹。
“老伴因腦梗行動不便,孩子們工作忙,我一個人照顧他很吃力。跟孩子們商量后,我倆就一起住了進來?!睆堈裼⒗先烁浾叻窒砹巳胱≈行暮蟮纳?,“在這里,一日三餐有人管,老伴能進行專業的康復訓練,我也有時間參加文娛活動,我們住得舒心,孩子們也放心。”
據衛濱區民政局副局長張天宇介紹,為深入推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發展,區民政局建成7個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11個社區養老服務站、28個社區日間照料中心,鼓勵第三方專業機構自建或承接運營,并加強與醫療機構、家政和物業等市場主體合作,提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品質。
記者了解到,近4年來,新鄉市累計投入資金約2.5億元,實現街道、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全覆蓋,并發揮市智慧養老服務應用平臺信息齊全、快速響應等優勢,為老年人提供“點單式”便捷養老服務,形成線上線下資源共享、居家社區機構相互貫通的養老服務體系。
吃在家門口,解憂更暖心
“我行動不便,兒子工作又忙,吃飯問題一度困擾著我。家門口有了惠民餐廳后,一日三餐有人送上門,真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币言诟咝聟^眾康養老院惠民餐廳訂餐半年之久的秦麗(化名)老人感慨道。
眾康養老院惠民餐廳于2024年5月正式運營,在滿足周邊老年人一日三餐堂食需求的同時,還為社區助餐點以及行動不便、高齡、獨居等老年人提供送餐服務。
老年助餐服務設施怎么建才能提高利用率?新鄉市民政局統籌規劃,指導各地選擇老年人聚集、地理位置較好的點位建設助餐服務設施,鼓勵在原有養老服務設施的基礎上增設助餐功能。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458個老年助餐服務設施。
據趙曼琳介紹,新鄉市民政局通過兩種模式推進老年助餐服務設施可持續運營。一方面,針對部分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面積小、助餐功能不完備的問題,發揮養老機構“以大帶小”作用,由養老機構運營社區養老服務場所的助餐點。另一方面,采取“中央廚房+助餐電動車”的方式,為老舊城區的社區和無法提供老年膳食的城中村提供老年助餐服務,有效解決老舊城區布點難、運營難的問題。此外,針對老年助餐服務設施量多面廣的特點,新鄉市民政局在老年助餐服務場所安裝智能人臉識別設備,將老年人就餐信息上傳至市智慧養老服務應用平臺,為老年助餐服務設施財政補貼資金精準發放提供數據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