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慶陽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 常文洲
近年來,甘肅省慶陽市民政局全力以赴保民生、兜底線、救急難、促穩定,讓困難群眾更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紓民困 傳遞民生溫度
慶陽市健全完善社會救助制度體系,出臺《關于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重點舉措》《關于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做好分層分類社會救助工作的實施細則》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保障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城鄉低保、特困供養保障標準連年提高。慶陽市民政局與19個部門簽訂信息互查共享協議,每月定期開展數據比對,年均接收監測預警信息2.5萬余條,100%入戶核查救助。建立分散供養特困人員信息管理平臺,規范推行“資金+物資+服務”救助模式,引入專業社會組織和志愿者開展心理疏導、資源鏈接、能力提升、社會融入等服務類救助。
暖民心 提升幸福指數
慶陽市構建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基層協同、家庭盡責、社會參與的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機制,建成縣(區)未保中心9個、鄉鎮(街道)未保工作站119個,配齊兒童主任和兒童督導員,開展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保護政策宣講進村居活動。實施“孤兒醫療康復明天計劃”“福彩圓夢孤兒助學工程”。為解決養老服務難題,慶陽市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制定《慶陽市基本養老服務清單》,發布3大類23項服務項目,創建省級醫養結合示范先行縣(區)3個、示范機構3家、示范基地2個。為7684戶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適老化改造,兌付補貼資金5267萬元。建成老年服務助餐點110個,覆蓋709個村(社區),月均服務12.6萬人次。
知民需 拓寬治理廣度
慶陽市深入貫徹落實《地名管理條例》《地名管理條例實施辦法》,推動地名普查成果轉化,出版《有趣的慶陽地名》,編纂《慶陽市標準地名圖集》《慶陽市標準地名錄》。深入開展“鄉村著名行動”,挖掘紅色地名,舉辦地名文化傳承展覽、宣傳活動。堅持黨建引領,實現社會組織黨的工作全覆蓋。持續完善社會組織監管機制,引導社會組織積極參與東西部幫扶協作和助力大學生就業等。常態化推進社會組織領域專項治理,清理“僵尸型”社會組織、打擊非法社會組織等工作取得實效。
惠民生 拓展服務維度
為加快推進殯葬服務設施補短板工程,慶陽市落實殯葬設施升級改造資金和惠民補貼政策,建成殯儀館4處、公益性骨灰堂2處、城市公益性公墓3處。加強婚姻登記機關規范化建設,推進“互聯網+婚姻”服務,婚姻登記實現“省內通辦”。全面推進婚俗改革,設立婚姻家庭輔導室和頒證大廳,制定《慶陽市治理高額彩禮 推動移風易俗的實施意見》。完善救助管理模式,加強源頭治理,實現長期滯留人員“清零”、短期滯留人員“動態清零”。健全殘疾人福利體系,全面實現殘疾人兩項補貼“跨省通辦、全程網辦”。推進“精康融合行動”,確定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機構、社會服務機構。充分發揮民政部門牽頭作用,深入實施“愛心甘肅”工程,按照“不漏一戶、不漏一人”目標要求,組織干部與關愛對象建立結對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