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省高青縣王字屋中心敬老院,工作人員和老人們齊聚一堂歡度春節。
在浙江省溫州市,一位攝影師給外公外婆拍攝時尚寫真大片,讓兩位七旬老人變成一對快樂的“老小孩”。
在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鐘多街道養老服務中心,青年志愿者和老人一起包餃子、打糍粑,歡歡喜喜過春節。
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街道黃莊社區舉行“一刻鐘便民網點進社區暨年貨大集專場”,轄區內的商戶、養老機構紛紛搭建攤位,為老年人購買年貨、咨詢養老服務提供便利。
在四川省閬中市,不少老年人身著傳統服飾,在古城街道賜福。
在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大楊鎮建材三廠生活區,躍進小學的少先隊員們將春聯、福字掛件等新春禮包送給老人。
在江蘇省如皋市如城街道蒲行社區食堂迎新主題活動中,社區老人正津津有味地觀看非遺木偶表演。
在江西省遂川縣枚江鎮瑤溪村,縣民政局、遂川志愿者協會聯合舉辦“非遺春節,老小同樂”主題活動,志愿者和孩子們在一起掛春節掛件。
在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安泰街道,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的志愿者和老人們一起懸掛春節飾品。
本報記者 馬麗萍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年末,我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超3.1億人,占全國人口的22%。如何讓3億多老年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生活,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
近年來,各級黨委、政府聚焦老年人多元化、多層次服務需求,推動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完善,養老新業態、新模式、新產品相繼涌現,銀發經濟蓬勃發展,老年人幸福感不斷提升。
2024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黨和國家更是將銀發經濟與首發經濟、冰雪經濟、縣域經濟、海洋經濟等共同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著力點,聚力推進高質量發展。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關于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的意見》,首次在中央層面對養老服務工作作出系統性、總體性、框架性制度設計,特別是突破性地提出構建“三個三”的養老服務頂層設計,為下一步深化養老服務改革指明方向、明晰路徑,對推動養老服務工作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和深遠影響。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規劃編制的謀劃之年,加快健全覆蓋城鄉的三級養老服務網絡,協調居家、社區、機構三類養老服務形態,建立養老服務事業產業發展的政府、市場、社會三方協同機制,將是未來養老服務工作改革的方向和根本遵循。
設施建設方面,各地養老服務機構、社區養老服務中心、老年食堂等養老設施建設將不斷加強,適老化產品供給不斷擴大,家庭適老化改造成為越來越多老年人家庭的標配,老年人就近就便就能享受到各類服務資源。
服務內容方面,各地將持續積極探索創新,不斷拓展服務內容、提升服務水平,滿足老年人多元服務需求。養老和醫療服務資源銜接,提高老年人醫療服務的可及性;社區食堂遍地開花,老年人在家附近就能吃上一餐熱飯;老年教育資源下沉,各類老年大學的課程滲透到社區,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不斷擴面,認知障礙患者及其家庭將獲得更多的社會支持……
接受服務的同時,老年人社會參與的積極性也將越來越高。田間地頭、廠礦企業、交通要道、山區學校……都不會缺少銀齡志愿者默默奉獻的身影。無論是參與重大項目建設,還是參加日常觸手可及的基層治理與社會服務,他們都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值得信賴、可以依靠的堅定力量。
讓老年人擁有一個幸福美滿的晚年,事關千家萬戶,更是黨和政府努力的方向。新的一年,讓我們錨定目標、持續發力,用一項項惠老政策、一件件民生實事,織密養老保障網,讓廣大老年人的幸福感獲得感成色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