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游客參觀天津市河西區陳塘莊街道哪吒小鎮。?????供圖@視覺中國
本報記者 張路曦
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在春節檔上映后,不只火遍了全國,更走向了世界,展現了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哪吒的家鄉陳塘關,在神話敘事中占據著重要位置,但其確切地理位置始終如霧里看花,成了一個充滿爭議的謎題,引得眾多學者與文化愛好者展開了一場跨越時空的探索。
在諸多說法中,天津市河西區的陳塘莊,因其與古籍記載和地理環境的高度契合,成為陳塘關所在地的“有力競爭者”。在經典神話小說《封神演義》中,北伯侯起兵取陳塘關的情節,為人們提供了關鍵線索。書中提及,陳塘關位于朝歌(今河南省北部淇縣)以北,而天津陳塘莊恰好處于這一方位,初步建立起了兩者之間的聯系。
深入探究陳塘莊的歷史與地理,會發現更多令人驚嘆的巧合。天津建衛已有600多年歷史,陳塘莊的地名演變軌跡清晰可尋。明代《天津衛屯墾條款》圖上就標有“陳堂莊”地名,清乾隆年間《天津府志》中記錄有“陳唐莊”,都與“海”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清同治年間的《續縣志》記載的“陳塘莊渡”,明確表明這里曾是重要的“海口”。而天津海域以其蜿蜒曲折、“九河下梢”的獨特地貌,更是與《封神演義》中哪吒鬧海的“九灣河”高度相似,仿佛是神話場景在現實世界的投影。
民俗文化層面,天津民間對哪吒的尊崇由來已久。哪吒被奉為保護神,在各類民俗活動中頻繁亮相。高蹺會上,哪吒的扮相總是格外引人注目;戲劇舞臺上,哪吒的故事也被不斷演繹,成為當地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中做藕粉的大叔、阿姨和章魚將軍等角色都操著一口地道的天津話。陳塘莊這一地名,也因與陳塘關有千絲萬縷的聯系,被人們反復提及。
四川有兩個地方與陳塘關有著深厚淵源。
宜賓市敘州區南廣鎮,古名陳塘關,這一說法也有諸多佐證。據考證,南廣鎮距離宜賓市區僅7公里,古為西南邊陲各少數民族通往巴蜀的咽喉之地。宜賓地處金沙江、岷江、長江交匯處,地下埋藏著豐富的海洋生物化石;與宜賓毗鄰的自貢,井鹽鹵水就是海水濃縮而成的。這些說明,宜賓及其附近地區很有可能原系大海。民間傳說,哪吒令四海龍王一夜間將海水東退一萬里,又恰與現在宜賓與東海的距離相差無幾。如今,當地不僅保留著神秘的“哪吒洞”,還重建了“哪吒行宮”,成為傳統文化的重要傳承地。
另一處,江油市大康鎮境內的陳塘關,據《江油縣志》引唐代《陰平縣志》稱:陳塘關為古關隘。當地世代流傳著哪吒鬧海、剔骨還肉、蓮花化身以及太乙真人收石磯的故事,有很多與這些傳說相印證的地名和遺跡,如乾元山金光洞、翠屏山哪吒殿等,形成了與哪吒相關的獨特民俗和道教文化。
河南省南陽市西峽縣也有自己的陳塘關傳說,據說哪吒就出生在這里。據《西峽縣志》記載,丁河鎮奎文村南山頂曾有一座哪吒太子廟,每年臘月十三,附近的村民都會登山為太子神像掃灰除塵,迎接新年的到來。雖原廟在抗戰時期毀于日軍炮火,今廟為后人修繕重建,但它的存在見證了當地與哪吒的不解之緣。
安徽省固鎮縣也被納入陳塘關的考證范圍。有專家指出,哪吒鬧海的神話傳說主要取自于《封神演義》。而《封神演義》是在《武王伐紂書》和《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的基礎上擴寫的一部集史實和傳聞并存的文學作品。通過查找相關史料,學者研究發現:明成化《中都志》是哪吒鬧海創作的重要參考,固鎮縣劉集鎮的九灣應是鬧海原型地。
對陳塘關地名的考證,不僅是對一個神話地點的追尋,更是對地域文化與民俗傳說相互交融的深入探索。不同地區依據自身獨特的地理環境、悠久的歷史文化和豐富多彩的民俗傳統,與陳塘關建立起了千絲萬縷的聯系。這些聯系不僅豐富了哪吒傳說的內涵,也讓人們看到了文化在不同地域中的傳承與演變。無論陳塘關的真實位置最終指向何方,但它所承載的文化價值和精神內涵,都將永遠閃耀在中華民族的文化長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