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伍 欣
自1992年進入內蒙古自治區民政廳工作以來,李偉已在民政系統干了33年。他深知肩負的責任重大:“用心用情呵護困難群眾的安危冷暖,做好兜底保障工作是我的職責和使命。”不變的初心和平凡的堅守,讓他在2024年被授予“全國民政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
調研問需,讓政策更精準
“生活有沒有困難?”“家庭收入有哪些?”“大病支出有多少?”……自2021年擔任自治區民政廳社會救助處處長以來,李偉經常深入困難群眾家中,了解他們的實際需求和社會救助政策落實情況。
“只有深入基層做好調研,才能更實地推進工作。只有在基層發現問題、找到癥結,才能細化完善已有救助政策,更好地推動新制度的制定出臺,滿足困難群眾多元化需求?!崩顐ジ嬖V記者,他通過一次次入戶走訪、一遍遍修改文稿、來來回回溝通協調,以問題為導向,找準政策落實中的難點、堵點,補齊工作中的短板、弱項,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在李偉擔任自治區民政廳社會救助處處長期間,全區社會救助政策體系持續健全完善?!蛾P于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做好分層分類社會救助工作的具體措施》等政策陸續出臺,為兜住兜準兜牢基本民生底線提供了政策支撐。
數據賦能,讓救助更便捷
在李偉看來,推進數字化建設是兜住民生底線的重要一環。2023年,自治區民政廳加快“內蒙古救助通”建設,全面推行“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同步線上線下服務,明確救助流程、辦事材料、結果樣本等15項標準,推動基層救助服務標準化建設。其中,李偉具體負責協調“內蒙古救助通”本地化項目建設落地等工作。
2024年,全區12個市(盟)103個縣(市、區、旗)全面推廣應用“內蒙古救助通”,在精準救助、高效救助、陽光救助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截至目前,全區148萬名城鄉低保對象完成“內蒙古救助通”注冊并簽署電子授權書。社會救助事項實現“掌上辦、異地辦”,政策清單、幸福清單實現“碼上知”。
李偉積極推動社會救助領域“放管服”改革,將鄉鎮(街道)審核確認、縣級民政部門監管、大數據賦能監督模式落地推廣,推動審核確認權限下放。各級社會救助熱線向社會公開,確保困難群眾求助有門、受助及時。自治區全面推行社會救助申請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將12項救助申辦材料精簡為4項,大幅縮減了經辦服務時限。
排憂解難,讓服務更貼心
2023年年底,呼和浩特市賽罕區困難群眾徐某通過社會救助熱線反映取暖補貼發放問題。李偉得知后,立即聯系呼和浩特市民政部門查明原因,協調解決徐某的訴求。
“只有站在困難群眾的角度思考問題,才能更好地幫助他們排憂解難。”李偉坦言。
記者了解到,李偉牽頭建立了社會救助領域信訪包案化解等制度,指導各市(盟)、縣(市、區、旗)民政部門通過工作調研、督查等形式,入戶了解群眾訴求,幫助解決難題。
“社會救助在改革創新中不斷擴容、提質、增效。面對新形勢,我們要守正創新,為困難群眾提供更有溫度、更有效率的救助服務?!崩顐フf。
李偉表示:“民政工作是最直接服務困難群眾和特殊群體的工作,承載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熱切期盼。作為一名民政人,我會繼續在崗位上擔當作為,當好困難群眾的守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