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民政廳黨組書記、廳長 陳 斌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首次在中央層面對養老服務工作作出系統性、總體性、框架性制度設計,對做好新時代養老服務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精準把握養老服務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方向原則
《意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重要窗口期,對解決“老有所養”重大民生問題作出戰略部署,將有力推動新時代養老服務向更深層次、更廣范圍、更高質量發展。
指明前進方向。《意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讓全體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為根本目的,明確要求健全養老服務網絡、優化養老服務供給格局、建設養老服務體系。我們必須深刻把握養老服務工作的新目標新定位,堅持解放思想、求真務實,推動養老服務擴容增效、提能升級。
吹響改革號角。《意見》基于人口老齡化嚴峻現實、著眼增進民生福祉、針對解決養老服務薄弱環節,發出改革強音,要求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高度重視養老服務工作,充分發揮政府主導、市場配置資源與社會參與作用。我們必須深刻領會養老服務改革的緊迫性、必要性,敢于蹚深水區、啃硬骨頭,積極構建有為政府、有效市場、有情社會、有愛家庭協同發力的工作格局。
提供行動指南。《意見》圍繞加快建設適合國情的養老服務體系,深刻闡明養老服務改革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抓手,提出17個方面政策舉措,聚力加快健全覆蓋城鄉的三級養老服務網絡、貫通協調居家社區機構三類養老服務形態、構建養老服務事業產業發展三方協同機制、強化有力有效的養老服務要素保障。我們必須加大工作力度,結合實際,精準施策,努力實現養老服務工作跨新步、再躍升。
在“八八戰略”引領下加快打造養老服務“重要窗口”
浙江省堅定不移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道路,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堅持深化改革、動真碰硬,推進養老服務事業高質量發展。
“浙里康養”綜合集成改革不斷深化。2022年以來,堅持整體謀劃、系統重塑、多跨協同,聚焦國家所需、浙江所能、群眾所盼、未來所向,謀劃推動老齡工作,形成一批標志性成果。
“機構跟著老人走”行動扎實開展。深入分析養老機構布局和老人入住意愿,明確老年人居住中高密度地區養老機構建設要求,完成專項規劃編制,推動從“老人跟著機構走”向“機構跟著老人走”轉變。
公辦養老機構國企化改革持續加快。充分發揮公辦公營養老機構固定資產和管理服務優勢,圍繞單位性質、責任主體、薪酬體系、服務內容、人才引育、經營結構改革重點,強化兜底職能、公益屬性、政策支持、示范作用、公平競爭,推動服務走出機構、走進社區和家庭,經營走出本地、走向全省全國。
“海島支老”工作模式亮點突出。2021年起,杭州、寧波、湖州、嘉興、紹興等5市結對舟山市的15個懸水小島,在每個小島安排兩名護理人員常年駐島服務,促進照護技能、管理理念、品牌機構留島扎根,打造幸福頤養海島共富樣板。
老年人能力評估取得實效。2022年對全省1243萬名老年人進行自理能力篩查,其中失能或部分失能老年人有66.5萬人,為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完善失能照護政策提供參考資料。
家庭適老化改造有序推進。制訂《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實施方案》,提出實現如廁洗澡安全、室內行走便利、居家環境改善、智能監測跟進、康復輔具適配五大功能。2020—2021年連續兩年將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列入省政府民生實事項目。2024年實施“以舊換新”適老化改造,惠及11.9萬戶家庭。
“浙里康養”平臺建設實現突破。建成信息共享、供需對接和智能監管的“浙里康養”數字化應用,形成老年人居住熱力圖、養老機構分布圖和養老設施規劃圖。創新養老服務“愛心卡”、老年人精準畫像、“一人一床一碼”、智慧養老院和智能服務終端等,實現高齡津貼、養老服務補貼等主動發放。
以改革創新積極推動養老服務事業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社會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浙江省將大力建設與共同富裕美好社會相適應的養老服務體系,持續推動養老服務改革發展與老年人需求增長同頻同步、與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同向同速。
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為首要任務,跑出養老服務優質共享“加速度”。全面完整準確貫徹改革發展理念,構建養老服務改革發展格局,發展養老服務新質生產力。打破行政區劃界限和戶籍限制,探索以老年人口發展為導向的養老服務資源分配機制,健全由常住地登記戶口提供基本養老服務制度。加快建設一批縣級養老服務綜合體,統籌推動縣域資源高效利用、優質服務供給全域,鼓勵服務設施綜合設置、復合利用、錯時使用。鼓勵國企、外資參與養老服務產業,培育高精尖產品和高品質服務,加快推動產業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依托美麗鄉村建設,加快發展康養旅居等新業態。
堅持以縮小“三大差距”為主攻方向,做好養老服務均衡可及“大文章”。推進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分層分類改進養老服務設施布局與功能,加快補齊農村養老服務短板,進一步縮小城鄉差距。推進“山海協作”一體化,深入開展“山區助老”“海島支老”行動,推動養老服務資源向基礎薄弱地區流動傾斜,進一步縮小地區差距。推進“老殘”一體化,支持“老年父母+殘疾子女”家庭優先入住養老服務機構,探索建設面向全體老年人開放的普惠養老機構,進一步縮小群體差距。積極參與長三角地區養老機構等級評定結果、養老服務標準互認,完善養老服務補貼異地結算、服務資源對接等機制,持續推進長三角養老服務一體化。
堅持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開辟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新路徑。創設“失能失智綜合照護水平”綜合指標,從保障政策、綜合評估率、保障支出比、養老護理技能水平、服務人次等方面進行評價。實施老年人能力評估機制改革,加強省級層面對老年人失能失智評估工作的統籌協調指導,促進民政、醫保、殘聯“三評合一”。實施公辦養老機構改革,支持敬老院等由縣級民政部門直管。實施老年人消費模式改革,打造銀發經濟產業園、老年用品展銷中心、老年人體驗街,推動老年群體消費服務多元化發展。
堅持以全方位保障為重要支撐,奏響養老服務合力推進協奏曲。突出黨政主導,加強黨委政府對養老服務工作的組織領導,省級抓統籌督導、市縣抓協調組織、鎮街抓落實管護,壓緊壓實村社黨組織服務老年人主體責任。突出資源整合,建設統籌“一老一小”工作的綜合體、統籌民政各項工作的綜合體,構建“人、財、地”多元化要素保障供給機制。突出社會參與,孵化培育更多老年人參與的社會組織,積極引導社會組織資源更多投向老年群體。突出務實導向,充分考慮人口結構、自然條件、資源優勢等因素,穩妥把握改革節奏,充分考慮老年人和基層感受,努力實現多重目標有效兼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