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英給學員做鋪床展示。
王霜和“追風計劃”受益女孩一起踢球。
趙楊娟所在的陜西省宜君縣數字就業中心。
本報記者 顏小釵
作為“半邊天”,鄉村女性在鄉村全面振興中不可或缺。在新時代,越來越多的鄉村女性走出家庭,融入社會,實現自我價值。其中,公益慈善作為一股重要力量,不僅改變著鄉村女性的命運,也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了新活力。
不久前,螞蟻集團、浙江螞蟻公益基金會與原央視主持人張越團隊在北京共同舉辦“數字木蘭暖冬會”,共同探討數智時代鄉村女性的蛻變與成長,一起分享女性因數字技術改變的公益故事。
“AI豆計劃”:激發鄉村女性數智就業新動能
2017年,我國脫貧攻堅正處于關鍵階段。彼時,螞蟻集團與阿里巴巴集團聯合設立百億脫貧基金,將女性扶貧列為五大脫貧方向之一。螞蟻集團資深副總裁、首席可持續發展官彭翼捷回憶,團隊當時深入偏遠鄉村,看到有些女性因病致貧、教育資源匱乏的困境,便不斷思索能為鄉村女性做些什么。
基于公司的科技和金融優勢,螞蟻集團于2018年聯合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等,發起“加油木蘭”女性公益保險項目,為欠發達地區困難女性免費提供教育與醫療保障。目前,該項目已惠及女性超550萬人次。
彭翼捷認為,“數字化是機遇還是鴻溝,關鍵看如何運用。借助技術推動女性平等發展,大有可為。這不是在辦公室里用PPT設計出來的。‘加油木蘭’基于保障人的安全,是起點;‘數字木蘭’體系則是在鄉村實踐中一步步走出來、搭建起來的,是以提升女性安全感、成就感與幸福感為目標的一個系統方案。”
“數字木蘭”體系下的“AI豆計劃”人工智能產業孵化項目(以下簡稱“AI豆計劃”)就這樣跨越東西、連接南北,將位于浙江杭州這座東部一線大城市的螞蟻集團,與地處西部、僅有一條主干道的陜西宜君小縣城奇妙地聯系在一起。
90后姑娘趙楊娟畢業于西安外事學院,曾先后在西安的培訓機構和高校任職。2020年,她偶然得知螞蟻集團在宜君的“AI豆計劃”。該項目依托AI技術,為欠發達地區引入數據標注等崗位,提供職業技能培訓,還聯合地方政府孵化運營社會企業,助力留守女性、返鄉青年在本地就業。考慮到西安生活成本高,難有積蓄,且父母年邁,她決定返回宜君縣老家,抱著嘗試的心態報名,成為公司首批人工智能訓練師,這正是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當年發布的16個新職業之一。
初入職場,趙楊娟忐忑不安,擔心無法勝任。工作后,她發現人工智能并非高不可攀,其中寵物鼻紋識別標注任務讓她印象深刻。每個寵物鼻紋獨一無二,可用于身份識別。她通過大量數據訓練,教會AI識別鼻紋,助力寵物投保。在支付寶上看到成果應用,她感到新奇又驚喜,充滿成就感。
2021年7月,趙楊娟受邀參加在上海舉辦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分享自己成為人工智能訓練師的故事。從縣城普通青年到前沿峰會嘉賓,這是她未曾想過的。
如今,她從普通標注員成長為小組長,帶領著成員年齡跨度從20歲到40歲的團隊。她不僅參與PDF論文審查、基于Python的OCR(光學字符識別)標注等項目,還帶領團隊學習醫療知識,著手承接腦動脈瘤標注、藥物分子式標注等專業任務。
談及回鄉感受,趙楊娟說,起初從城市喧囂回歸鄉村寧靜,從快節奏切換到慢生活,這種轉變很明顯。目前,她在家鄉覓得發展機遇,月入四五千元,每天過得很愜意。
宜君縣愛豆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蕊現場分享喜訊:公司員工從20人增至200多人;辦公地點從小辦公室搬進了11層的現代化大樓,堪稱縣城“CBD”。此外,公司還設立了木蘭成長屋與母嬰室,解決員工子女照料難題。
趙楊娟表示,同事們如今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不再被家庭瑣事束縛,視野愈發開闊,性格也更加樂觀豁達。張蕊期望借助“AI豆計劃”,讓員工以身為AI豆人而自豪,在孩子們心中播下科技的種子,吸引他們日后回鄉發展。
馬花花同樣是“AI豆計劃”的受益者。她因早產缺氧導致腦癱,初中畢業后便一直在家,康復訓練伴隨她的成長歷程。2021年,螞蟻集團“AI豆計劃”落地寧夏銀川的“集善樂業”殘疾人網絡就業基地,為在這里工作的殘疾人提供數據標注等崗位。馬花花不顧反對,報名參加。經半年刻苦學習,她已完全能夠勝任工作。
她坐著輪椅來到暖冬會,帶來好消息:經過3年多努力,她成為數據標注師,在銀川租了房,還供妹妹大學畢業。此外,馬花花還打算考取殘疾人駕照,買車出游,開啟更多精彩生活。
同年,螞蟻集團將“AI豆計劃”引入甘肅省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建成“AI豆計劃”數字經濟產業園。該園區負責人魯玉超介紹,通過引入訂單、培訓技能等方式,產業園現已帶動345名高校畢業生返鄉穩定就業。其中,脫貧戶占21%,女性占70%,人均月收入超4000元。公司17位管理層經理中有14位為女性。
“民宿管家”:拓展鄉村女性職業新方向
在暖冬會現場,記者見到了阿英。她笑容自信,很難想象其曾歷經坎坷。阿英來自甘肅大山深處,小學便輟學了。婚后,她成為全職主婦,生活圍繞公婆、孩子與杏樹園轉,經濟上完全依賴丈夫。
2019年,村里的扶貧民宿為阿英的人生帶來轉機。“聽說民宿招人,我知道這是改變命運的機會。”盡管起初對工作內容一無所知,但阿英還是毫不猶豫地報名了。2022年,“民宿管家”被列為新職業,阿英所在行業迎來新契機。這一年,由浙江螞蟻公益基金會與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等聯合發起的“數字木蘭”民宿管家培訓計劃開始向全國鋪開。2023年,阿英報名參訓。“五天培訓像光照進了生活,我學到客房服務、消防安全、禮儀等知識,數字素養也提升了。”阿英回憶時,眼中滿是光芒。培訓讓她意識到,民宿管家是個體面且有前景的職業。
現在,阿英不僅可以熟練運用手機軟件與客人自如交流,還能夠巧妙借助支付寶AI創意海報大力宣傳家鄉旅游。2024年3月旅游旺季,她大顯身手,不僅客房整理又快又好,咖啡拉花做得有模有樣,與客人溝通也有板有眼。在當年6月舉行的“數字木蘭”民宿管家技能交流全國總決賽上,阿英一舉斬獲人生首張獎狀與“金鏟子”獎。
談及家庭,阿英感慨:“起初家里并不支持,我把工資拿回家后,家人態度有了變化。現在,婆婆還會自豪地跟村里人講我去北京開會交流呢。”
這些年,阿英家杏子的銷路也越來越好。以前,杏子拉出去無人問津,現在她借助短視頻平臺,發布摘杏的照片和視頻。杏子還沒拉到集市,就在網上售罄,還帶動了全村的果品銷售。
如今,阿英成為民宿管家培訓師,鼓勵并帶動更多姐妹勇敢走出家門就業。“我們是數字木蘭,要去看遼闊世界、壯麗山河……”現場,阿英與姐妹們齊聲高歌,瞬間歡騰全場。
阿英笑言,現在家里親戚遇上大事,總會習慣性找她拿主意。在親朋好友眼中,她已然是“見過世面的人”。
據了解,“數字木蘭”民宿管家培訓計劃自2022年開展以來,已在甘肅、四川等14個省培訓超6600名鄉村女性。戲劇導演、青年戲劇團隊“話劇九人”創始人朱虹璇對此頗有感觸。在其系列作品中,女性題材一直是鮮明標簽。她說:“她們就像我們故事里的角色,從舞臺走進現實,開啟了美好生活的后半程。”
“追風計劃”:解鎖山村女童人生新可能
2019年,螞蟻集團啟動“追風計劃”,通過公益支持資金、裝備以及教練培訓資源的方式,支持女足發展,具體包括“十年十億”中國女足支持項目、鄉村校園女足扶持項目等。借此,中國女足運動員王霜成為鄉村校園“追風女孩”的教練,與四川大涼山女孩結緣。
2024年夏天,王霜再赴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在大涼山海拔2700米處,云霧環繞著“云端小學”——瓦吾小學。這里的孩子訓練強度大,每天三至四練,全校超半數學生參與足球訓練。初到大涼山,王霜用大鍋炒土豆和肉,為全校200多人做飯。一頓暖胃暖心的“大鍋飯”,一下子拉近了他們之間的距離。此后,王霜開啟了“足球支教”生活。
暖冬會現場,王霜與孩子們再度重逢。半年未見,女孩們更高更結實了,球技也有了顯著提升。瓦吾小學的吉牛日作因天賦出眾,被山西體校選中,她在現場熟練顛球,贏得王霜點贊。現場觀眾也紛紛叫好。
王霜認為,實施五年的“追風計劃”,已不只是公益項目,更是鄉村女孩的成長平臺。女孩們借此獲得比賽機會,走出大山看世界,結交朋友,收獲陽光自信,學會團結協作。有天賦的孩子還能借此發展,展現價值,開啟人生新篇章。
談及女性公益與數字科技對體育的助力,王霜期待將數字科技更多應用于女足領域,如借助數據分析提供科學訓練方案,通過數字平臺傳播賽事,吸引更多人關注女足。她相信,未來會有更多“吉牛日作”走出大山,為中國女足添彩。
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的愛小丫基金長期致力于服務女童及青年女性。暖冬會現場,該基金教研總監譚雪明帶來喜訊:去年,愛小丫“女生加油計劃”入選支付寶公益“數字木蘭”女性公益專區,獲評支付寶公益高質量項目,獲近500萬元公眾捐贈,2024年有超4萬女童受益。同時,基金會開展“女生未來賦能計劃”,為6—16歲女生進行職業啟蒙,激發孩子對未來的想象。譚雪明感慨,看到孩子們能收獲實實在在的成果,便覺得所有努力都充滿希望。
原央視主持人張越稱,如今公益組織日益專業。以螞蟻集團為例,其憑借自身技術、資源與專業優勢開展公益,聯動相關公益基金會,互補協作,多維度助力鄉村女性發展。
全國婦聯婦女研究所所長郭曄介紹,2025年是北京世界婦女大會召開30周年。在前不久我國提交的《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暨〈北京宣言〉與〈行動綱領〉通過三十周年國家級綜合審查報告》中,“數字木蘭”系列計劃下的“加油木蘭”“追風計劃”還被寫入了國家報告。她表示,這些項目不僅傳遞技術,更傳遞技術背后的溫度,為鄉村發展注入活力。
中國管理科學學會可持續發展管理專委會執行主任張強感慨,在人工智能浪潮下,“數字木蘭”項目讓人們看到技術能改變社會,讓社會更美好。
從“AI豆計劃”的就業引領,到“民宿管家”的創業扶持,再到“追風計劃”等項目的助力圓夢……暖冬會上,記者感受到,鄉村女性在數智浪潮中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坐標,在廣袤鄉土上綻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