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小釵
在數字化浪潮奔涌而來的當下,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為鄉村振興帶來新契機,尤其是在賦能鄉村女性發展方面,展現出巨大潛力,為她們提供了更多的機遇和可能。與此同時,政府與公益平臺的有效作為,有力推動了鄉村發展格局的重塑。
廣袤鄉野里,作為農村勞動力的關鍵構成,女性的發展對鄉村振興意義尤顯重大。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的銜接工作中,政府通過制定政策、引導扶持,持續推進數字鄉村發展行動,加強本土人才培養,引領各方探索鄉村振興路徑。這逐步打破了單純依賴救助幫扶的傳統模式,構建起產業多元、人才專業、發展煥新的鄉村發展格局,推動了鄉村經濟、社會與文化的全面協調發展。
類似“加油木蘭”“數字木蘭”等項目,成為改變鄉村女性命運的關鍵。以“加油木蘭”為代表的公益保險項目,為鄉村女性提供醫療、教育保障,減少因病致貧風險,助力下一代教育,也為鄉村女性發展解決了后顧之憂。
數字技術的應用,更是為鄉村女性開啟了新的發展大門。“AI豆計劃”借助人工智能與互聯網發展契機,為鄉村女性提供數據標注等新興崗位,并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提升其數字素養,縮小數字性別鴻溝,助力她們在AI時代實現自我價值。“民宿管家”培訓計劃成效顯著,為鄉村女性民宿從業者提供專業及數字素養培訓,推動鄉村文旅產業發展。眾多如“阿英”般的全職主婦,成長為民宿管家培訓師,不僅改變了自身命運,改善了家庭經濟條件,還帶動身邊女性投身民宿工作,促進鄉村經濟增長。“追風計劃”則從體育層面發力,通過專業訓練與賽事平臺,為鄉村女孩提供發展機遇,讓她們在足球運動中收獲自信與成長,為鄉村女性發展注入多元活力。
這些故事生動詮釋了數智時代與鄉村振興的深度融合,既傳遞著技術也傳播著溫暖,為當地女性發展帶來轉機,也為鄉村振興播下一顆顆“金豆豆”。這些項目的成功,得益于政府政策的引導支持與公益基金會的資源整合推動,也離不開政策引導、社會參與、項目資金、技術人才等關鍵環節的落地保障。
在今年2月17日的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民營企業要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力所能及地參與公益慈善事業,多向社會奉獻愛心”。作為社會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民營企業若能積極投身公益慈善事業,不僅能為社會創造價值,也有助于自身樹立良好形象,實現企業與社會的雙贏。未來,期待政府與社會力量進一步加強協作,充分發揮數字技術優勢,助力鄉村全面振興,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