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翟 倩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在今年的地方兩會中,推進移風易俗、培育婚育文化等內容在多地政府工作報告中有所體現,也成為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
移風易俗、綜合治理
在今年各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推進移風易俗和治理高額彩禮、大操大辦等突出問題仍然是各?。ㄗ灾螀^、直轄市)政府關注的重點之一。
貴州省、湖南省、福建省、河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將“推進農村移風易俗,培育形成文明鄉風”“推進高額彩禮、厚葬薄養等綜合治理”“加強新時代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推進移風易俗”等列為2025年工作計劃。
與此同時,廣東省、海南省、河南省、重慶市、山東省等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相應舉措,如“強化村規民約激勵約束”“開展縣域‘信用+’鄉村治理試點”“健全鄉村治理體系,實施文明鄉風建設工程”“建強農村基層組織,加強平安鄉村建設”“支持文化社區、科普社區建設”等。
婚育文化、婚戀素養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將“加強對農村適婚群體的公益性婚戀服務和關心關愛”列為推進移風易俗的重要內容?;赝衲甑母鞯貎蓵?,不少地方的政府工作報告將構建新型婚育文化寫入其中。
陜西省政協委員、省民政廳副廳長戈養年認為,深入開展幸福家庭宣傳教育與創建活動刻不容緩。一方面,通過舉辦家庭文化節、家風故事分享會等活動,傳遞積極向上的家庭價值觀;另一方面,鼓勵文藝創作者以家庭為主題,創作出更多優秀作品,講好家庭溫暖故事,強化年輕人的婚戀觀、生育觀、家庭觀教育,一體推進婚嫁、生育、養育、教育工作,助力實現適度生育水平和人口規模。
針對整頓婚戀市場方面,浙江省政協委員金珍珍建議,加強對婚戀服務市場的管理,制定婚介婚慶服務機構的行業標準體系和監測評估體系,確保收費合理、服務有效;加強對傳統“家文化”的宣傳,讓年輕人重塑對婚姻和家庭的向往。
甘肅省政協委員閆杰建議,設立青年婚戀服務中心,提供婚姻咨詢、婚戀指導、法律咨詢等一站式服務。同時,引入心理咨詢機構、婚姻輔導機構等,為青年提供婚前教育、心理輔導,提升婚戀素養和幸福感。
重慶市渝北區政協在2024年組建了課題調研組,專門研究適齡青年婚戀工作,他們建議,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婚姻家庭輔導工作,多部門協作形成多層次、廣覆蓋的婚姻家庭輔導服務體系,針對性開展婚戀教育、新婚輔導、婚后支持、離婚疏導等工作。同時,加強新時代婚戀文化建設與研究,強化婚姻家庭引導,推動形成愛國愛家、相親相愛、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婚姻家庭文明新風尚,將良好婚戀和家庭觀念貫穿到家校思政全過程。
生育友好、婚育支持
2024年10月28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的若干措施》,圍繞強化生育服務支持,加強育幼服務體系建設,強化教育、住房、就業等支持措施,營造生育友好型社會氛圍這四個方面,提出了13條生育支持措施。在2025年地方兩會上,生育支持也成為關注重點。
湖北省政府工作報告公布的2025年十大民生項目清單中,就將“紓解生育后顧之憂”放在首要位置,并明確了一系列生育支持措施,如免費開展新生兒疾病篩查,守好新生兒健康“第一關”;推動市、縣持續開展對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實施購房補助補貼,實現應補盡補、應兌盡兌;加強宣傳監督、執法檢查,保障產假、護理假、育兒假等生育假期落實到位等。
四川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和激勵機制,加大婚育休假、生育補貼等政策支持力度,發展托幼一體、用人單位辦托、社區嵌入式托育等多種托育模式,推廣多子女可在幼兒園、義務教育階段同校就讀等政策,鞏固提升“雙減”成果,盡力減輕家庭生育養育教育負擔。
河南省政協委員孫延文建議,盡快出臺生育補貼政策,設立專項育兒津貼,由省、市兩級財政共擔。同時,健全完善生育保障機制,發展社區嵌入式托育、家庭托育點、托育綜合服務中心、幼兒園托班等多種托育模式,解決雙職工家庭“帶娃難”問題。
湖北省人大代表邢輝建議,進一步優化生育休假制度,將女職工的產假延長至180天,給予男職工更長的陪產假,如30天。同時,建立成本共擔機制,通過政府補貼、企業稅收優惠等方式,減輕企業因延長生育假而增加的成本負擔。
江西省政協委員蔡湘芬建議,建立生育補貼制度,對生育一孩、二孩、三孩家庭發放不同等次的育兒補助和照護津貼;減輕家庭生育養育醫療費用負擔,將不孕不育、高危和危重產婦監護等相關醫療費用納入醫?;鹬Ц斗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