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到江西考察。期間,總書記到長江國家文化公園九江城區段和中國石化九江分公司考察,并在南昌主持召開進一步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座談會。
在九江市,總書記考察了當地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長江岸線生態修復、石化企業轉型升級綠色發展等情況,傳遞了對于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高度重視和殷切期待。
在進一步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總書記在講話中強調,要引導各類企業、社會組織積極參與長江經濟帶發展,加大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的投入,發揮好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一年多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指引著江西省社會組織領域積極行動。江西省民政廳和省內唯一沿江港口城市九江市積極引導社會組織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服務引領功能和專業協調優勢,有效服務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今年全國兩會召開前夕,記者深入江西南昌、九江等地進行采訪,感受社會組織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上善作善為的鮮活實踐。
共護“一江碧水向東流”
——江西省社會組織積極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本報記者 王冰潔
九江市濂溪區茶葉協會組織專家為企業現場講解茶園綠色管理。
長江九江段江面寬闊,景色秀美,自古便有“九江闊處不見岸”的描繪。站在琵琶亭憑欄遠眺,藍天碧水盡收眼底;沿著岸畔綠道漫步徜徉,江風拂面滿目青翠。
“推動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長江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邁出堅實步伐”“長江干流九江段斷面連續七年保持Ⅱ類水質”……在江西省九江市日前發布的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長江經濟帶建設被多次提及,彰顯了長江九江段在生態保護、產業升級、區域協同等方面的顯著成效。
當我們將視線投向長江九江段“一江碧水向東流”的綠色畫卷時,眾多社會組織的身影躍然眼前。它們或積極投身生態保護修復,或助力產業升級騰飛,或融入區域協同發展大局,成為推動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以多樣性保護共筑長江經濟帶生態高地
2024年3月至11月,江西思華生態環境保護基金會在鄱陽湖大湖池周邊開展“補種復綠”項目,通過湖堤植樹、清淤疏浚、生態治理等措施,為鄱陽湖“美容”,進一步改善流域生態環境。
“鄱陽湖是長江的重要生態屏障,守護鄱陽湖就是守護長江生態安全。”江西思華生態環境保護基金會會長李良彬說。
“千河歸一湖,一湖入長江”,鄱陽湖與長江相互依存、緊密相連。在長江和鄱陽湖流域生態多樣性保護領域,江西省多家社會組織找準切入點、依托專業性,積極投身其中。
有的社會組織通過實地調研、數據分析、專題研討等手段,形成一批高質量的調查研究報告和政策建議,積極建言獻策,為相關部門開展生態多樣化保護提供決策咨詢。
例如,鄱陽湖是重要的水鳥越冬地,每年高峰時有數十萬只水鳥在此越冬。2024年4月,為解決鄱陽湖流域電網建設對鳥類的威脅,江西省三木生態科學技術研究院組織多領域專家深入實地調研,并編制了《武漢—南昌1000千伏線路鄱陽湖區段鳥類影響專項評估(初稿)》;2024年9月,江西省生態學會召開“科技創新助力鳥線和諧共生”主題研討會,邀請70多位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企業家、行業管理者,共商鄱陽湖候鳥生態保護與電網生態。
有的社會組織則通過開展交流研討、對外推廣傳播等方式,傳遞生態保護理念,激發公眾的環保意識和參與熱情。
2024年10月,江西省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聯合省農業農村廳舉辦長江江豚保護日宣傳活動暨第四屆鄱陽湖長江江豚保護交流會,圍繞江豚保護和流域環境質量提升展開研討,分享生物多樣性保護經驗。
在江西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的幫助下,白鶴“小雪”成了“網紅”。2021年10月,受傷的“小雪”經江西省野生動物救護中心救助和野化訓練后,成功放歸野外,并于2024年4月從鄱陽湖北遷至俄羅斯。同年11月,“小雪”返回鄱陽湖。該協會第一時間組織采風、拍攝,在多個平臺推出《候鳥遷飛鄱陽湖 白鶴“小雪”回家啦》等講述“小雪”北遷南歸故事的宣傳片,點擊量超34萬次,引發廣泛關注。
以綠色生產力繪就長江經濟帶發展底色
“要樹立大局意識和全局觀念,找準在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中的歷史定位,實現‘有為有位’。”2024年10月25日,江西省民政廳副廳長李暉在全省社會組織踐行“四個服務”能力建設培訓會上要求,全省行業產業類和科技類社會組織要積極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深度融入長江經濟帶建設。
在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征程中,江西省社會組織以新質生產力為引領,書寫綠色發展新篇章。
2024年12月19日,江西省銅行業協會和長江有色金屬網聯合主辦長江經濟帶銅產業鏈發展大會。大會圍繞“數字化智慧工廠在再生金屬綜合利用中的實踐”等議題展開探討,技術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為產業轉型升級注入了新動力。
九江市女企業家協會多次組織會員單位參加九江電商直播大賽巾幗電商專場數字經濟分享會、九江市創業女性數字素養提升培訓班等活動,助力提升企業負責人的數字素養,為企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的《“十四五”長江經濟帶發展實施方案》提出,要推動重點行業綠色轉型,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將生態產品所蘊含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轉化為經濟價值,實現“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有機統一,成為江西省多家行業協會商會融入長江經濟帶發展的著力點。
九江市濂溪區茶葉協會指導茶農減少化肥、農藥和激素的使用,建立無公害茶園,將“廬山云霧”茶打造為綠色無公害產品,提升其品牌價值。
永修縣農旅協會通過開展一系列服務行業產業發展的品牌項目、舉辦龍蝦產業高質量發展交流會等方式,以旅游業提升農業產品附加值、以農業賦能旅游產業綠色發展。2024年,永修縣稻蝦養殖模式直接惠及農民15萬人,全縣農民年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
“全市多家行業協會積極引導會員企業采用綠色發展模式,不僅富了農民口袋,也美了鄉村生態。”九江市民政局社會組織管理科科長李杰說。
以區域協同做好長江經濟帶發展大文章
在長江經濟帶發展中,區域協同發展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之一。
今年1月,江西省興民社會組織培育發展中心前往湖南學習交流,與湖南省社會組織促進會、株洲市社會組織促進會商洽推動贛湘兩地社會組織合作方案,為促進長江經濟帶區域協同發展穿針引線;2月13日,萍鄉市社會組織發展促進會與長沙市社會組織總會聯合舉辦湘贛社會組織合作交流會,并簽訂合作協議,在公益項目聯動、資源共享等多個領域為兩地社會組織深度合作開辟路徑。
作為長江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九江市近年來采取了一系列創新舉措,積極推動長江經濟帶區域協同發展。立足這一定位和使命,多家江西省本級社會組織和九江市社會組織通過參與舉辦重大活動、組織互訪交流、開展項目合作等形式,推動長江經濟帶區域間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
“成功舉辦長江經濟帶產業互聯暨數字化轉型大會”作為工作成效被列入九江市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2024年11月12日,江西省科學技術協會參與主辦、九江市科學技術協會參與承辦了“2024長江經濟帶產業互聯暨數字化轉型大會”。大會不僅展示了九江市在數字化轉型領域的最新成果,也為長江經濟帶沿線城市的產業互聯和數字化轉型搭建了重要交流平臺。
敞開懷抱,共謀發展。2024年4月,九江市舉辦長江中下游城市群青年企業家伙伴計劃啟動儀式暨高質量發展“雙招雙引”推介會。九江市多家社會組織引導會員參加活動,與來自上海市金山區、安徽省蕪湖市、湖南省岳陽市、湖北省宜昌市四地的青年企業家代表共謀綠色發展、共創合作未來。同年7月,九江市女企業家協會組織會員參加長江經濟帶區域城市女企業家交流暨合作簽約儀式,加強九江、南京兩地女企業家的合作與交流。
登門拜訪,拓寬視野。九江市社會組織在廣迎“沿江客”的同時,也積極組織會員前往其他沿江城市考察學習,探索合作機會。2024年4月,九江市青年企業家協會等組織會員企業前往湖北、湖南等地學習交流、共謀發展。
社會組織應積極融入高標準高質量長江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建設
萬述幼
九江市合唱協會定期組織群眾到長江國家文化公園九江城區段開展“百姓歌詠大舞臺 想唱你就來”主題活動。
本版供圖/江西省九江市民政局
九江是江西的北大門,與中部地區湖北、湖南、安徽三省交界,又是長江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在長江經濟帶發展中肩負著生態保護、產業升級與區域協同發展的戰略使命。作為社會治理的重要力量,九江市社會組織要充分發揮在匯聚社會資源、提供公共服務、促進社會參與等方面的獨特優勢,在助力九江市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長江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中做到不缺位、善作為。
助力生態保護,守護長江美麗岸線
長江經濟帶的高質量發展,從根本上依賴于長江流域高質量的生態環境。江西全省152公里長江岸線、鄱陽湖三分之二的水面和湖岸線都在九江境內,九江承擔著“一湖清水入江、一江清水東流”的重大使命,要在高水平生態保護上下更大功夫。
九江市社會組織可通過多種路徑參與到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中。例如,通過實地走訪、座談研討、交流調研等方式,生成調查研究報告和建言咨政成果,及時反映社情民意,為黨政部門決策提供理論支持;協助政府部門開展長江水質監測、濕地保護行動,打擊非法排污、非法捕撈等行為,推動岸線生態修復;組織志愿者參與鄱陽湖候鳥棲息地維護,推行“民間河長”制;舉辦生態講堂、低碳村居創建活動,提升公眾環保意識;聯合學校開展“長江小衛士”研學項目,推動垃圾分類、綠色出行等理念落地。
聚焦經濟發展,助推產業優化升級
九江市社會組織工作要與全市經濟、產業發展方向和重點工作緊密結合,著力為企業、行業、產業發展提供智力、信息等支持。
例如,社會組織可通過調查研究積極建言獻策,服務政府決策和產業創新,助力優化營商環境;搭建企業與金融機構對接平臺,深化“政會銀企”四方合作機制,幫助中小企業破解融資難題;提供行業信息、市場動態分析、財政稅務政策宣傳等,幫助企業更好了解行業趨勢,把握市場機會;開展產業管理、產能更新等業務、技術、人才培訓,助力企業提升運營效率和創新能力;立足高質量發展實際需求,積極探索完善行業領域的標準體系,助力行業規范發展,牽頭制定化工、紡織等行業的綠色生產標準,引入專家團隊為企業提供清潔技術支持,推動產學研合作,助力九江新能源、數字經濟發展,加速科技成果轉化。
加強區域協同,搭建合作橋梁
作為協調各要素發展的重要均衡力量,社會組織在助力九江市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長江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中要統籌好流域上中下游的鏈接關系,把強化區域協同融通作為著力點,主動與沿江地區和高校對接,推動校企在信息精準對接、高端人才培養、產學研用銜接、保護生態環境、弘揚長江文化、開發文旅資源等方面廣泛協作;要充分發揮社會組織公共議題形成功能和區域差異信息搜集功能,推動沿江城市群資源共享,助力構建長江生態環境保護協作機制,開展區域公益服務協作,助力長江沿線民生服務;可精心策劃并舉辦跨區域產業對接會、交易會、展覽會及洽談會等活動,搭建起九江與長三角區域城市、長江經濟帶中游城市群之間溝通合作的橋梁,精準推動九江與其他城市在產業鏈層面的深度交流。
(作者系江西省九江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
充分發揮社會組織作用 助力長江經濟帶生態文明建設
李志萌
長江經濟帶覆蓋沿江11省市,橫跨我國東中西三大板塊,人口規模和經濟總量占全國近“半壁江山”,是國家生態安全的核心屏障。
在長江經濟帶生態文明建設中,社會組織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社會組織以其公益性、專業性及其動員能力,成為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綠色發展的重要力量。大力推動社會組織參與,發揮社會組織的橋梁紐帶作用,形成政府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參與的多元共治格局,是實現長江經濟帶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有效路徑。
助力生態保護修復由被動治理轉向主動守護。社會組織能廣泛動員并引入社會力量和資本,開展水環境治理,推進水生態系統修復,保護長江岸線和開展整治修復,恢復河湖岸線生態功能。在長江禁漁與生態巡護工作中,社會組織可成立長江禁漁巡護志愿隊等,吸納退捕漁民參與日常巡護,既能解決漁民轉產就業問題,又能強化生態保護力量。此外,社會組織還可以參與推進構建民間河長、湖長、林長制度,組織群眾廣泛參與清江護江行動、退耕還林、濕地保護等。
參與推動生態多樣性與系統性保護。社會組織可以加強生物多樣性監測與評估,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為保護政策制定提供科學依據。可參與構建生態保護聯防聯控網絡與公眾參與機制。在棲息地保護工作中,可融入“網格長+網格員+護鳥員”三級巡護體系,組織護鳥隊伍,開展愛鳥護鳥公益活動。同時,還可以組建志愿服務隊,推進科技賦能與社會化救助網絡建設,參與候鳥遷徙、白鶴等動物的棲息地保護與生態空間優化以及江豚保育救護工作。
通過鏈接資源與技術賦能助力產業綠色轉型。在推動產業綠色轉型方面,社會組織具有獨特優勢。社會組織可利用專業技術優勢鏈接多方資源,協助企業引入國內外先進環保技術、智能檢測技術,助力石化產業綠色升級,幫助破解“化工圍江”難題。還可以借助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術推動數字賦能,完善長江流域GEP(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及結果應用,推動企業實現綠色低碳、內涵式增長。此外,社會組織可以通過搭建平臺、鏈接資源和市場,幫助生態旅游業、綠色農業等實現溢價增值。
通過培育生態文化增強生態價值認同和文化凝聚力。社會組織尤其是文化類社會團體,可以依托長江國家文化公園等平臺,挖掘長江文化中的歷史文脈,打造文旅融合項目,參與共建長江國際黃金旅游帶。可通過搭建公眾參與平臺、創新參與方式,激發公眾對長江歷史文化與生態文化的深層共鳴。此外,可通過多種形式開展社會環境教育與低碳倡導,推動生態文明價值觀的普及并形成社會共識,有效激發公眾對長江生態文化的保護熱情,推動形成全民參與的生態治理新模式。
推動社會組織融入長江經濟帶生態文明建設多元共治格局。長江經濟帶生態文明建設是一個涉及理念革新、制度重構與技術革命的系統性工程,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構建多元共治格局。要建立健全多元共治格局保障體系,通過法律與政策支撐,明確社會組織參與的權利與義務,聽取其對生態治理的合理化建議。要加強社會組織能力建設,以“專業化、協同化、創新化”為核心,通過技術賦能、資源鏈接、生態文化培育等方式參與推動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提升服務質量和公信力,有效彌補政府服務和市場服務的不足。要積極培育扶持各類環保類社會組織,幫助社會組織形成與綠色發展目標相適應的發展格局,在長江經濟帶的綠色低碳發展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為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目標貢獻力量。
(作者系江西省社會科學院發展戰略研究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