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民政局黨委書記、局長 陳芳琴
在持續深化社會救助改革的進程中,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民政局積極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創新驅動為引領,探索“物質+服務”的服務類救助新路徑,為困難群眾撐起一片藍天。
救助服務探索不斷深化
在開展服務類救助工作實踐中,棲霞區民政局深刻認識到,只有深入了解服務對象的現實困難和服務需求,才能進一步強化救助資源的有效對接。為此,棲霞區在開展救助服務前,通過街道、村(社區)全面摸排困難群眾的意愿和需求,并強化綜合分析與資源鏈接,不斷增強救助服務實效。
強化數據賦能。棲霞區設立救助服務調度中心,打造以政府部門、社會組織、駐區高校等為成員單位的社會救助聯合體,整合救助資源,通過線上線下協同發力,實現“區—街—社”三級聯動,暢通社會救助服務渠道。
打造服務品牌。棲霞區全力打造“棲彩幫扶”救助服務品牌,引領帶動全區救助服務工作開展。按照救助服務目標,將困難群眾細分為七類,即困難老年人、適齡未就業困難對象、未成年人、殘疾人、重大疾病患者、精神障礙及傳染病類患者、流浪乞討人員和外來需要臨時救助人員,經深入評估后,將救助服務精細劃分為四級,即基本生活照料與關愛服務、精神關愛與疏導服務、預防保健與康復護理服務、生活與就業能力提升服務,從而顯著提升了救助服務的精準度,有效提高了困難群眾的滿意度。
豐富服務資源。為了更好地服務轄區內的困難群眾,棲霞區引入社會組織培育發展中心,推動全區社會組織快速發展,服務領域、服務項目、服務類型實現全域覆蓋。同時,發揮政府、企業和社會組織各方優勢,充分整合各方資源,促進多方合作與救助服務創新。
救助服務體系持續完善
棲霞區以制度建設為基石,強化救助服務體系建設。2024年,棲霞區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深化分群分級服務類救助工作實施意見》《棲霞區政府購買救助服務實施辦法》等制度文件,建立多部門協同合作機制,通過區社會救助聯席會議促進信息與資源共享,各部門、各街道形成高效工作格局。
豐富救助服務指導性目錄清單。棲霞區積極整合政府、社會組織、企業等多方力量共同參與救助服務。以政府為主導,通過梳理有資質、有能力承接服務的主體清單,并與救助對象的服務需求進行精準對接,實現了救助服務的有效供給。同時,棲霞區還建立健全了多部門協同關愛機制,為救助對象提供更為全面的救助服務。
加強救助服務隊伍建設。棲霞區出臺了《救助小管家管理辦法(試行)》等文件,全區配備了200多名救助小管家。2023年和2024年連續舉辦社會救助領域業務知識競賽,以賽促訓成效明顯。同時,全區現有社會工作者1037名,能夠有效滿足困難群眾的個性化救助服務需求。
建立救助服務項目監管機制。棲霞區推進服務類救助流程規范化建設,從服務組織資質到服務效果評價進行全程把控,創新“需求發現—評估—承接—監管—反饋—優化”運行機制,積極打造“多方協同、六步閉環”模式,對服務項目進行全程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