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于都縣民政局工作人員進村入戶宣傳社會救助政策,獲得群眾點贊。 供圖/江西省贛州市民政局
本報記者 張晶晶 見習記者 楊淘夷
開展集中宣傳、專人送政策上門、動員熱心群眾參與宣傳……今年2月是江西省贛州市社會救助宣傳月。期間,該市開展了多種宣傳活動,把社會救助政策送到千家萬戶。
活動現場的暖心“重逢”
日前,在龍南市城市社區管理委員會組織的社會救助政策宣傳咨詢活動現場,人來人往,工作人員小樊和同事們忙著解答群眾提出的問題。一位老人走上前來熱情地與小樊打招呼。
老人姓張,子女都在外地打工,獨自一人生活。2024年年底,老人被診斷出重大疾病,雖然手術成功,但高額的醫療費用及后續長期治療讓本不富裕的家庭陷入困境。
小樊得知張某家的情況后,主動上門向其介紹社會救助政策,幫助準備低保申請材料,并陪同他辦理手續。在小樊的協助下,張某的低保申請很快通過審核,還獲得醫療救助政策幫扶。
聽說正在舉辦社會救助政策宣傳活動,張某特意趕來進一步了解社會救助政策。當看到小樊時,張某感激地說:“要不是你們幫忙,我真不知道該怎么辦。現在生活有了保障,以后看病買藥也不用愁了!”
熱心相助傳遞溫情
在社會救助政策宣傳中,贛州市民政局積極發動熱心人士加入救助幫扶隊伍。
一次偶然的機會,贛州市南康區赤土畬族鄉青塘村村民袁譽康參加了鄉里組織的社會救助政策宣傳活動。在了解社會救助政策過程中,他想到了自己的鄰居曾某。
曾某的妻子患有嚴重的精神障礙,需要長期治療,家中還有兩個年幼的孩子在上學,生活的重擔全部壓在曾某一人肩上。當地民政部門雖已為他們落實了低保,但他家的生活依然困難。
袁譽康了解到,像曾某家這樣的情況,除了低保,還可以申請多種救助。活動結束后,袁譽康第一時間趕到曾某家,告訴他這個好消息。
因為對政策細節缺少深入了解,袁譽康反復向民政工作人員咨詢,幫助曾某準備申請材料。
曾某一家成功申請到南康區社會救助精神障礙患者集中照護中心的照護服務,妻子得到了專業的照顧;同時還獲得了臨時救助和教育救助,兩個孩子上學的費用也有了著落。
袁譽康的熱心幫助,讓曾某一家感受到了鄰里間的溫暖。袁譽康感慨道:“社會救助政策的落實,離不開政府宣傳、群眾主動和社會傳遞,大家一起努力,政策才能真正落地。”
送政策上門察民情解民憂
安遠縣城市社區管理委員會東江源社區居民李某年事已高,患有殘疾,行動不便,兒子兒媳在一場意外中不幸離世,與孫子小明相依為命。家庭變故讓小明的生活、學習和心理都受到了影響。李某既要照顧孫子,又要為生活費發愁,心力交瘁。
社區工作人員在信息預警和走訪摸排中了解到李某家的情況后,主動上門宣傳社會救助政策,幫助申請救助。他們耐心細致地向李某介紹各項社會救助政策,包括孤兒基本生活保障、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還詳細介紹了社區能提供的幫扶措施。
李某對工作人員說:“我年紀大了,也不懂這些政策,多虧了你們上門來告訴我。” 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政府將小明納入孤兒基本生活保障,為李某辦理了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社區還為小明安排了社工和志愿者,定期輔導學習,幫助他擺脫心理陰影。如今,李某和小明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小明的笑容也越來越多。
據了解,在今年社會救助政策集中宣傳月,贛州市縣、鄉兩級共開展集中宣傳活動128場,發放宣傳單13.98萬張,張貼海報4316張,接受咨詢5681人次;同時,充分利用各類公共場所的電子顯示屏、路燈箱和公交站臺廣告牌等進行滾動宣傳,每天在100余塊戶外公益廣告屏播放3400次;累計受理解決群眾困難個案疑問492個,提升了社會救助政策的知曉度。
贛州市民政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唐曉青表示,宣傳活動達到了預期效果,收獲了群眾點贊,下一步,贛州還將繼續加大社會救助政策宣傳力度,完善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把黨和政府的溫暖持續傳遞給困難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