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孫彥川
居民罹患精神類疾病,潛在風險大、治療難度大、家庭壓力大,怎么辦?為了幫助這些患者盡快康復,助其家庭擺脫困境,江蘇省昆山市近年來持續開展“點亮希望·助你回歸”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項目,并不斷加大政策創制和政府購買服務力度,建設康復驛站,引入專業督導和心理輔導,為患者及其家庭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完善政策加大投入,扎實推進一線服務
“大白天還拉著窗簾?”對于第一次走進呂麗房間時的場景,社工王樂至今記憶猶新。
8年前,千燈鎮的居民呂麗由于家庭矛盾罹患精神分裂癥,隨著病情加重,她不但閉門不出,還每天拉著窗簾。后來,呂麗被當地衛健部門轉介到康復驛站,王樂開始嘗試接觸呂麗,不出所料,果然碰了壁。王樂并沒有灰心,得知呂麗喜歡發短視頻,王樂便在評論區給她點贊,同時給予她鼓勵和安慰。兩個月后,呂麗終于同意添加王樂的微信。
“起初,呂麗也只是跟我微信溝通,不愿意到康復驛站參加活動,我就把開展活動的視頻分享給她,一段時間后,她終于同意來站里參加活動。現在,她已經可以承擔一些家務了,還能輔導孩子功課呢。”王樂說。
“點亮希望·助你回歸”項目開展家庭社會工作個案服務以來,受益者已超過300人,呂麗就是其中之一。四年多來,昆山市著力強化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領域的政策創制,出臺了《昆山市推進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并累計投入項目資金1853萬元。市民政局遴選優秀社會工作機構到各區鎮開展精康服務,大力支持機構到社區開展一線服務。
項目啟動后,機構在區里和鎮里建設了康復驛站,由駐站社工對精康患者啟動功能評估和需求評估,并開展入戶探訪關愛、家庭社會工作等專業服務。同時,為了給患者提供更周全的服務,市民政局專門出臺了管理操作指引,規定各康復驛站為服務對象建立一戶一檔,并根據家庭監護情況、患者康復動力等進行分類管理,探索實施一站多點運營、分類分層管理等服務模式。
完善運行機制,推動項目縱深發展
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康復對象李卓畢業于重點高校,因工作和感情受挫罹患精神疾病,被轉介到康復驛站后,他不愿參與難度較小的基礎訓練。社工經過商議,為其引入挑戰性較強、難度適宜的體感互動游戲,激發了李卓參與訓練的積極性。
“只要參與游戲,李卓就必須跟伙伴們溝通,這樣可以讓他更好地融入集體,收到更好的訓練效果。”項目社工表示。
康復取得一定成效后,康復對象的就業問題被提上了日程,但社工發現,多數康復對象的就業意愿并不強。針對這個問題,社工多次帶康復對象進行就業體驗,引導他們轉變觀念。如今,部分患者已經初步掌握了相關技能,可以從事視頻直播、銷售等工作,并逐漸適應了工作節奏。
為了穩步推進社工隊伍建設,形成更大合力,推動項目持續向縱深發展,昆山市在社區精康服務領域還加強了對鄉鎮政府的績效考核,以促使其重視項目整體運營,并加大支持力度。同時,市民政局聯合衛健、殘聯等部門,出臺了轉介管理和協同服務、資金管理、績效評估等方面的實施細則。例如,項目承接機構必須把75%以上的項目經費用于人力開支,管理費用不得超過10%,提升項目社工的積極性。此外,昆山市還培育了12支由醫生、康復師、心理咨詢師等組成的康復志愿者隊伍。
“截至目前,各社工機構已經提供基礎探訪服務4萬余人次,開展功能康復訓練1萬余場次,提供社區支持服務3000余場。接下來,我們將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精康服務人才的選拔、使用、評價和考核制度,推動社區精康服務高質量發展。”昆山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培養高素質隊伍,提升精康服務質量
2024年11月20日,社工督導王若林跟隨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康復驛站的社工到18歲的精神障礙患者沈華家中入戶走訪,與其父母商量她的康復訓練問題。社工提出送沈華去康復驛站進行訓練的建議,但被沈華的父母拒絕了。
自項目啟動以來,社工機構一直面臨著與服務對象建立關系速度慢、服務對象病情容易反復、社工心理壓力大等難題。鑒于此,2024年,昆山市民政局投入177萬元為精康項目購買了社工督導服務和心理健康服務,著力培養高素質的專業團隊。
“將來再去走訪,要秉持平等的態度,例如你可以說‘讓我們來討論一下小華的康復問題……’,而不要說‘你們應該這樣幫小華康復’。” 王若林告訴記者,當天回到驛站后,她對社工進行了共性議題督導,“將來若遇到類似的家庭,建議重點關注居家環境、個人狀態、家庭成員互動情況等。”
經過調整后,社工再次與沈華的父母進行溝通,成功讓他們接受了康復治療的建議,目前,沈華的康復訓練正在有序進行。
除了共性議題督導,社工督導還會圍繞家庭社會工作、服藥指導等議題開展結對督導。在督導的加持下,社工機構不斷完善服務機制,統籌推進社區精神障礙康復支持和就業支持,打造了更加穩定的服務體系,提升了精康服務工作質量。
“昆山民政將帶領精康社工機構,攜手醫療專業機構、心理咨詢機構以及社會各界志愿服務力量,探索實踐本土化復元模式,為精神障礙患者及家庭的未來點亮希望之光。”昆山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文中精康人員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