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做好區劃地名工作,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時間:2025-03-26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安徽省肥東縣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   王   政

2024年以來,安徽省肥東縣持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區劃地名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充分發揮區劃地名的政治屬性、經濟屬性、文化屬性和社會屬性上下功夫,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下好區劃地名“一盤棋”

肥東縣遵照《行政區劃管理條例》《地名管理條例》關于行政區劃和地名保持總體穩定的原則,做好專家論證、風險評估、意見征求和創新發展調研工作,將地名工作列入局黨組理論學習議題,分解落實年度目標考核任務。建立健全黨領導行政區劃工作、跨部門行政區劃調整協同執行機制和民政牽頭組織、部門協同參與聯審工作機制。定期召開部門及鄉鎮聯席會議,統籌解決區劃地名工作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及時跟進督導,抓好區劃地名信息采集、整理、審核、申報等工作,做到信息共享、數據共用、統籌兼顧。

打造地名文化“保護鏈”

肥東縣以打造“文化邊界和諧走廊”為出發點,探索建立了“文化探究、互訪聯席、部門聯動、矛盾聯調、干群聯治、界線聯檢”的勘界工作機制。縣民政局與縣委政法委聯合成立了肥東縣平安邊界創建工作協調組,落實行政區域界線聯合檢查、加強行政區域界線標志物管理和維護,排查管控行政區域界線爭議隱患,開展睦鄰友好活動,著力防范化解邊界治理重大風險。全縣252個社區成立協商委員會,在建立勘界聯絡責任制的基礎上,給每個界樁配備一名界樁管理員,負責日常管護工作。為更換的新界樁附上“肥東文化元素”二維碼,掃碼即可查看地名宣傳視頻、地名含義及歷史沿革、地名典故、文旅資源和特色農產品,推動鄉村地名文化與鄉村特色產業、品牌有機融合。

肥東縣建立勘界平安共建目標管理責任制,實現工作目標責任到人、保障措施落實到位。以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成果為依據,會同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文化和旅游局、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印發了《肥東縣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認定工作實施方案》,開展地名文化遺產認定保護工作,形成28條縣級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在此基礎上,遴選一批申報市級地名文化遺產。規范推進地名備案公告工作,穩步推進地名數據庫建設,更新維護詞條,形成地名勘界與地名文化保護雙輪驅動的良好局面。

織好地名服務“一張網”

肥東縣積極做好“起名、用名、揚名、著名”工作,推進鄉村地名命名設標、文化保護、信息服務、應用賦能。縣民政局會同縣公安、財政等12個部門制定了《肥東縣關于開展“鄉村著名行動”助力鄉村振興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等文件。通過對全縣鄉村地名開展拉網式摸排,共摸排出1821條鄉村道路,225個具有重要地理方位意義的住宅區、樓宇,不斷加大規范命名、更名力度。持續推進鄉村地名采集上圖,打造一批“鄉字號”“土字號”公共品牌。邀請老干部、老專家、老黨員、老教師、老軍人組建地名專家組,做好鄉村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咨詢、采集、評估、論證、監督、宣傳等工作。圍繞長臨河鎮先行區的地方特色,打造獨特的智慧門牌等地名設施,并在全縣推廣其工作經驗。

繪制地名文化“特色圈”

肥東縣立足當地地名文化特色,完善鄉村地名文化傳承保護舉措,開展《地名管理條例》宣傳活動5場,發放宣傳折頁5000余份,賡續傳承特色地名8處,打造地名文化廣角1處,讓鄉村地名“有看頭、有內涵、有講究”。大力開發鄉村地名文化,深度融合文化旅游等項目,開展撮街地名春晚、包公故居猜地名、青天路九九登高、才高八斗等“大地有名”“山水有名”“家鄉有名”系列宣介活動,通過“地名+旅游休閑服務、文化服務、助農服務、公共服務”四張名片,將鄉村地名服務融入群眾旅游觀光、手藝傳承、農產品選購之中,彰顯“廬東之城”地名特色。

下一步,肥東縣將圍繞“鄉村著名行動”抓好地名公共服務和平安邊界建設,完善地名信息庫、街路巷命名更名及地名標志設置,創新發展,促進地名公共服務成果轉化和應用,努力提升地名公共服務和平安邊界創建水平,積極發揮優質地名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作用。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