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晶晶
又是一年春草綠,又是一年清明時。民政部、 國家林草局近日印發通知,部署做好2025年清明節祭掃工作,要求各地倡導文明祭掃,推動移風易俗。
加強宣傳引導 讓文明殯葬入腦入心
“你爺爺總說,他要變成一棵大樹,不占用土地,回歸自然,造福自然。”“這一碗燴菜辦喪事的習俗由來已久,以前的人日子過得苦,沒有那么多講究,可這一碗燴菜里有著鄰里間的情分,有著對先人的敬重。”“今天是媽的百日紙期,我們在網上建了一個紀念館,把咱媽留下的精神財富以網上云祭祀的方式傳遞給子孫后代。”
今年1月,甘肅省定西市民政局、市文明實踐辦推出3集主題短劇《爺爺是一棵大樹》《一碗燴菜的味道》《網上建了紀念館》,通過演繹生活場景,將厚養薄葬、節地生態安葬、文明節儉治喪、綠色低碳祭掃等文明殯葬理念融入劇情,讓群眾看得進、學得到,推動移風易俗入腦入心。
定西市民政局、市文明實踐辦聯合發布倡議書、海報、短視頻,制作拍攝主題短劇,受到廣泛關注;在市縣融媒平臺開設“鄉鎮、村(社區)書記談移風易俗”欄目,14位鄉鎮黨委書記、147名村(社區)書記結合當地民俗、村情民意談倡導標準;在全市殯葬設施場所建設文明殯葬文化長廊,組織基層干部和文明實踐志愿者入戶宣傳指導標準,推動“一碗燴菜辦喪事”新風人人知曉。為了推動殯葬移風易俗,2024年12月,定西市開展了“厚養薄葬· 綠色祭掃· 移風易俗”宣傳月活動,通過高標準策劃、多形式制作、多載體播發移風易俗相關內容,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引導群眾選擇文明低碳祭掃方式,自覺抵制低俗祭祀用品和迷信活動,由實地實物祭掃轉移到對逝者的精神文化傳承上來。
“厚養薄葬是正道,生前盡孝要記牢。逝者安息應從簡,生者無需講排場……”在四川省大竹縣,淺顯易懂的殯葬宣傳規范歌在全縣各鄉鎮(街道)常態化適時播放。
兩首歌唱響文明新聲。大竹縣民政局根據不同受眾對象,制作2個通俗易懂的殯葬宣傳音頻,即面向群眾的《殯葬改革新風尚》和面向殯葬從業人員的《殯葬服務規范歌》。殯葬宣傳音頻通過殯葬改革政策流動宣傳車和村村響“小喇叭”在全縣31個鄉鎮(街道)常態化適時播放。同時,大竹縣民政局制作了5000余份圖文并茂的殯葬宣傳海報和標識牌,覆蓋村(社區)公示欄,把文明殯葬理念送到群眾身邊。值得關注的是,大竹縣還通過殯葬服務專線96444,及時解答群眾關心的墓地價格、生態葬獎勵等問題,打造殯葬政策解讀新窗口。
近年來,全國各地多措并舉推進殯葬移風易俗,倡導樹立文明節儉新風尚。臨近清明,各地廣泛開展文明祭掃主題活動,通過開設“文明殯葬”講座、發布倡議書、播放短視頻等方式,倡導群眾以鮮花祭祀、網絡追思等低碳方式緬懷故人,共同營造平安、文明、祥和的祭掃氛圍。
找好移風易俗小切口 撬動鄉風文明大提升
“以往辦白事,要花兩三千,如今最多兩百塊就搞定了。”在云南省祿豐市高峰鄉的彝族村寨,鄉親們提起殯葬改革帶來的變化,很是感慨。
實施殯葬改革前,當地一直盛行著先輩傳下來的白事習俗——“打啰喝”。辦白事前一天,逝者至親須家家戶戶送上肥大的山羊,還要帶上辦酒席的炊具食材,請喇叭匠開道,到逝者家中“打啰喝”。白事當天,送的羊全部宰殺,“打啰喝”的長輩們圍坐在一起吃酒席,晚上12點,還要吃宵夜、擺禮。一次白事,親朋好友聚在一起大吃大喝3天。下次誰家辦白事,只增不減如數把羊和菜肴隨回去。誰家白事宴席收到的羊多、羊大、財物多,誰家就有面子。為了人情面子,有的人家還欠下了外債。
針對盲目攀比、大操大辦等陋習,高峰鄉黨委、政府多次組織召開移風易俗推進會,廣泛動員黨員干部、駐村隊員、“五老”人員、鄉賢等組建移風易俗宣傳志愿服務隊,通過集市、村廣播、微信群、宣傳欄等渠道,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積極引導群眾抵制陳規陋習,倡導喪事簡辦新風。
高峰鄉指導全鄉76個村小組在充分尊重民情民意的基礎上,將紅白事節儉辦等相關內容納入村規民約。還健全完善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等群眾性移風易俗自治組織24個,實現村組全覆蓋,由鄉級統一制定紅白理事會章程和紅白事宜辦理流程圖,由理事會全程參與監督,推動殯葬移風易俗。
2018年,民政部等16部委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推動殯葬改革促進殯葬事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深化喪葬習俗改革,把殯葬移風易俗納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鎮創建和美麗鄉村建設之中。2022年,農業農村部、民政部等8部門聯合印發《開展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農村移風易俗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工作方案》,專項整治人情攀比、厚葬薄養、鋪張浪費等陳規陋習在部分地區持續蔓延勢頭,倡導喪事簡辦、勤儉節約等文明新風。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積極探索推廣“合約食堂”治理模式。當地將“合約食堂”相關制度、措施納入村規民約管理,明確“合約食堂”只承辦婚喪嫁娶酒席,引導群眾遏制濫辦酒席,倡導節儉辦事的新風尚;在甘肅省民樂縣永固鎮總寨村,辦白事的人家為前來幫忙的鄰里親朋準備一碗粉湯。儀式莊重節儉,減輕了群眾負擔。如今,“一碗粉湯送親人”已成為全縣白事辦理新標準,也成為民樂縣移風易俗工作的一張亮麗名片……
建立獎勵機制 激發群眾參與積極性
2023年,家住浙江省平湖市當湖街道的蔣女士為母親申請身后一件事聯辦,社區工作人員告訴她,如果選擇喪事簡辦,可申請1000元的文明殯葬獎勵。
蔣女士說,自己的母親對待生死十分豁達,生前向父親和她們姐妹倆表達了“喪事一切從簡”的想法。當天,蔣女士填寫了《平湖市身后“逝”無憂專項獎勵申請表》,耐心詢問了喪事簡辦的具體要求。
母親向海而眠,回歸自然;喪事不邀請樂隊吹打、不焚燒被褥、衣物以及紙質殯葬用品;喪宴力求簡單樸素,只邀請近親屬參加,蔣女士母親的后事,辦得莊重簡潔。
2022年,平湖市民政局出臺《關于開展促進文明殯葬獎勵的實施辦法》,由慈善公益信托項目出資,對符合殯葬移風易俗、踐行白事簡辦和節地生態安葬的逝者家庭發放1000元專項獎勵資金。平湖市通過現場宣傳、社區網絡平臺發布和現場告知等方式廣泛宣傳該項政策,積極引導群眾白事簡辦,努力營造文明節儉、綠色生態的治喪環境。截至目前,已有481戶家庭主動申請文明殯葬獎勵。
據了解,平湖市近年來打造“身后‘逝’無憂”殯葬服務品牌,落實和完善基本殯葬服務減免制度,推進節地生態殯葬設施建設,積極引導市民節儉治喪、生態安葬和文明祭掃,推進殯葬移風易俗。
近年來,多地出臺推行節地生態安葬的具體實施意見,對選擇樹葬、花葬、骨灰深埋等葬式的逝者家庭明確獎補辦法;通過開展“鄉村光榮榜”評選、建立“積分制”移風易俗管理機制等,激發群眾踐行文明殯葬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