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以文化鑄魂 以慈善聚力
——記“全國民政系統先進集體”南通中華慈善博物館

時間:2025-04-11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張路曦

在江蘇省南通市濠河之畔,一座以弘揚中華慈善精神為使命的專題博物館,正悄然成為城市文化新地標。作為國內首個國家級慈善專題博物館,南通中華慈善博物館(以下簡稱中慈博)自2016年9月1日開館以來,始終秉持“傳承慈善文化、培育向善力量”理念,拓展藏品體系、深耕文化傳播、創新教育模式,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公益實踐之路。2024年,中慈博榮獲“全國民政系統先進集體”稱號。

擴館藏,夯實慈善文化研究根基

文物是慈善文化的關鍵載體,也是博物館的立足之本。近年來,中慈博一直將藏品征集與保護作為核心工作穩步推進。在民政部檔案資料館藏品征集專項經費的支持下,中慈博工作人員的足跡遍布江西、湖南、福建等十余個省份,征集到3100余件(套)藏品及文史資料,涵蓋匾額、楹聯、碑刻、磚雕、古籍、拓片、圖書等多個門類,其中不乏具有獨特歷史與藝術價值的珍品,為文化研究、社教活動等提供了堅實支撐。

2022年,中慈博工作人員在湖南、江西等地,征集到126件(套)慈善文物,包括木雕、石刻、古籍等類別。其中一套清代廬陵古民居隔扇門板,以減地陽紋工藝雕刻了《文昌帝君陰騭文》全文,門板四周輔以草龍、瑞獸紋飾,工藝精湛,最終被鑒定為國家二級文物。“這些藏品填補了館藏空白,有力推動了慈善文化研究。”中慈博副館長成野軍介紹。

2023年7月,中慈博再度啟動文物定級工作,在館藏文物中,有59件(套)被鑒定為國家珍貴文物。其中,南宋紹興二十九年(1159年)的“知縣孫公留題平政橋詩”青石碑尤為珍貴。碑文清晰記載了江西崇仁縣令孫懋對當地羅氏家族捐修橋梁的贊頌,專家評價其“兼具歷史與藝術價值,是研究宋代慈善實踐的重要實物”。

在2023年第十屆中國公益慈善項目交流展示會上,中慈博積極對接海外慈善機構,征集當代優秀公益項目資料,為展覽注入時代元素。“我們期望通過文物與現實的對話,讓慈善精神跨越時空,持續綻放活力。”成野軍表示。

走出去,播撒慈善文化種子

慈善文化的傳播,既需要理論闡釋,更離不開實踐浸潤。中慈博以“慈善文化進校園”品牌項目為切入點,將善的種子播撒進青少年心中。

2023年3月,中慈博邀請南通市慈善總會副會長葉沈良走進南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開展“張謇的慈善傳承”專題講座。葉沈良從張謇“仁愛濟人”“實業行善”“教養并重”等理念入手,深入剖析了這位近代慈善先驅的精神內涵。講座結束后,一名學生感慨道:“慈善并非遙不可及的口號,而是融入生活的切實行動。我們應從身邊小事做起,傳遞善意與溫暖。”

這場講座是中慈博實施“慈善文化進校園”品牌項目的一個縮影。中慈博組建的由工作人員、志愿者、專家學者、媒體記者等組成的“慈善之聲”宣講團,足跡已遍布全國70余所大中小學校。宣講團通過以小故事詮釋大道理的方式,將慈善文化轉化為生動有趣的課堂內容。

在南通市城南小學,宣講團成員、中慈博講解員葛茜從館藏的六塊慈善匾額出發,結合語文、歷史學科知識,講述匾額中的慈善故事,引導孩子們理解“善不分大小”“善貴在堅持”等道理。一名學生聽完課后說:“原來匾額背后藏著這么多感人故事,太有意思了,我要回家講給爸爸媽媽聽。”

中慈博的宣傳活動還多次亮相中國公益慈善項目交流展示會。在2023年第十屆中國公益慈善項目交流展示會上,中慈博以“尋根”為主題,精心挑選館藏木器文物布置圖文展覽,宣講團成員向觀眾詳細講解了慈善文化淵源。展會現場,中慈博還開展了“慈善匾額拓印”互動活動,讓觀眾自己動手拓印鐫刻著“為善最樂”的清代匾額等比縮小工藝品。一位觀眾拿著自己的拓印作品感嘆:“親手觸摸歷史,更能感受到慈善文化的厚重。這種體驗式傳播,令人印象深刻。”

筑陣地,打造多元教育平臺

作為公共文化機構,中慈博始終將教育功能置于首位。2021年,中慈博入選張謇企業家學院現場教學點,成為企業家接受社會責任、理想信念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平臺。截至目前,中慈博已接待學員80余批次、5000余人次。一位參與培訓的企業家在留言簿上寫道:“在這里,我深刻理解了張謇‘實業報國’的初心。慈善不僅是捐贈,更是對社會責任的主動擔當。”

在黨建教育領域,中慈博創新打造“崇廉向善”三味課堂,以“歷史善味、內容廉味、形式趣味”為特色,依托廉政長廊、廉善微課堂、互動體驗區等載體,持續推動廉潔文化與慈善精神深度融合。參加活動的黨員不僅可以“看廉片、唱廉歌、學知識”,還可以臨摹館藏慈善文物和古籍中的名言。據統計,近兩年來,中慈博累計接待各級黨組織500余個、黨員干部超1.5萬人次。

面向青少年群體,中慈博打造了“非遺技藝我來學”“法治護航”等特色社教活動,讓孩子們既能參觀展覽,又能動手實踐。其中,最具特色的當數“言慈行善”小小講解員活動。小講解員經過培訓后,自信地為參觀者講述慈善文物的故事。一位小講解員的家長說:“這個活動不僅在孩子們心中種下了向上向善的種子,還提升了他們的社會實踐和人際交往能力,我們非常支持。”

從文物保護的踐行者,到慈善文化的傳播者,再到教育陣地的開拓者,中慈博用實際行動傳承慈善文化、培育向善力量。截至2024年年底,中慈博已鑒定的館藏珍貴文物達128件(套),晉級國家二級博物館。

中慈博館長胡達表示,中慈博將繼續深入挖掘慈善文化內涵,創新傳播方式,為培育“人人向善”的社會風尚貢獻更多力量。“慈善是跨越時空的橋梁,而我們愿做這座橋梁的建設者和守護者。”胡達說。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