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 宇 溫占洋
江西省遂川縣曾是中國革命搖籃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天,這里的社區以黨建工作為核心,引領發揮社區各項職能,讓紅土地孕育的紅色氛圍歷久彌新。
縣政府所在地泉江鎮共有8個社區,全部統一掛上“黨群服務中心”的牌子,以聯系黨員、服務群眾為己任。銀云社區就是其中的一個突出代表,社區黨委以全身心的投入換來黨員的支持和群眾的滿意,成為這片紅土地上老百姓的貼心人。
把“黨員家庭”標識掛在門前
“銀云社區對面河邊路上,不知誰倒垃圾把路堵死了。”涂燕燕的手機響了,微信里在職黨員交流群里有人@了她。作為這個戶籍人口6000多人,常住人口13000多人的社區黨委書記,涂燕燕每天要處理很多這樣“細枝末節”的事情,有了這個在職黨員交流群,黨員們發現社區存在的各類問題都會第一時間告訴她,她再迅速反應,做下一步處理。
“我們把社區所有黨員都做了統計,讓黨員來社區報到,由社區黨委統一建立黨組織。”涂燕燕介紹,銀云社區把所有黨員全部納入了“八小時外”黨支部,其中居民黨員91名,在職黨員440名,分為3個居民黨支部和7個縣直機關在職黨員網格黨支部。社區黨委在每個黨員家門口掛上了寫著“黨員家庭”的小紅旗標識,讓大家主動亮明黨員身份,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接受群眾監督。
“對于社區群眾來說,他們看到身邊這些掛著小紅旗的家庭心里感到很踏實,一方面是大家會監督黨員是否有不符合黨員身份的行為,另一方面大家有問題就會找黨員、找社區。”社區工作人員劉芳說,在職黨員接受“單位+社區”雙重管理,凝聚起了黨員力量,他們利用各自單位特長,在社區積極開展政策宣講、幫扶濟困等志愿服務活動,構建了 “工作在單位、生活在社區、奉獻雙崗位”的黨員管理評價體系。
“紅色先鋒銀行”為社會服務積分
“來看看我們的先鋒存折。”涂燕燕拿出了一本紅色的“存折”。原來,為了充分發揮在職黨員和居民黨員的社會服務作用,銀云社區開辦了“紅色先鋒銀行”,每位黨員都辦理了“銀行存折”,對他們“八小時外”參與社區活動進行累計積分或扣分,累積到一定積分可以兌換相應的物品或服務,以“加減法”促進黨員在社區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每月初,社區黨組織會通過公示欄、QQ群、微信群等方式發布志愿服務項目,包括義務巡邏、環境整治、慰問留守老人兒童、開展知識講座等16項,黨員根據自身的條件和能力報名領取服務項目,在每月的第一個星期五下午統一組織開展志愿服務活動。
社區成立了服務評定小組,根據黨員服務的時長、服務性質、服務質量、服務難易度等標準給出評分,將積分“存進”黨員的“存折”上。黨員可以按積分多少兌換物品或服務,例如30積分可以兌換環保購物袋一個, 200積分可以兌換上門疏通下水道一次,等等。
同時,社區黨組織會對黨員的行為定期給予評價,對黨員違反社會公德、擾亂公共秩序等失范行為進行扣分。扣分嚴重的由社區黨委對失范黨員進行約談,責令整改,如未及時整改,則向其單位黨組織報告,直至向縣委報告。
“紅色先鋒銀行”架通了社區黨組織與在職黨員單位黨組織之間的聯系。“現在各單位黨組織都積極參與到社區黨建工作中來,衛生部門組織健康體檢,人社部門組織就業幫扶,司法部門組織法律咨詢,婦聯開展婦女維權等活動。”涂燕燕說,銀云社區已經形成了“八小時外,我在崗”的良好風氣,各單位充分發揮各自職能優勢,形成了區域化黨建聯盟。
據了解,活動開展以來,銀云社區有500多名黨員參與其中,共為社區辦實事1080余件,解決居民困難876件,黨員愛心捐助2萬余元。“小區停車、垃圾清掃、綠化修剪……以前沒有人做的事,現在時時處處有人做。”社區居民何麟表示。
“便民服務本”第一時間反映問題
采訪中,記者偶然看到社區工作人員葉宇馳的桌上有一張剛剛繪制完成的盛鑫苑小區平面圖。這是他挨家挨戶走訪住戶,記錄下每戶的戶主姓名和電話,并按照樓層和房號畫下的住戶分布圖。“我們社區內的老小區比較多,我就一戶戶去跑,通過繪制住戶平面圖來掌握居民情況。”
“這些老小區都沒有物業,居民都說我們就像小區物業一樣。”涂燕燕笑著說,“但我們比物業更貼心,服務態度更好,服務范圍更廣。”
在社區居委會進門口的顯眼位置,擺放著一本粉紅封皮的便民服務記錄本,上面密密麻麻寫滿了居民們的各種“問題”——路燈未亮、墻面發霉、下水道井蓋更換、高壓電線上有樹枝等等。在問題后面,記錄了處理時間,基本上都是居民當天反映、社區當天處理。
“我曾經向社區反映家門口安裝的路燈晚上直接照射進我房間,影響我的睡眠。本以為不一定能得到解決,結果社區工作人員當天就到現場查看,當場就聯系路燈維修師傅調整了照明方向。”說到當時的情景,居民向先生豎起了大拇指。
遇到涉及社區公共事務和居民切身利益的事項,銀云社區還堅持民主協商原則,有事大家商量著辦。日常黨建工作的積累讓社區黨組織、居民委員會的凝聚力大大增強,通過采取居民議事會、懇談會、決策聽證會、民主評議等形式,為利益相關方搭建溝通平臺,充分聽取群眾意見,讓大家在平等溝通的前提下對解決問題達成一致。
“我們社區是帶著紅色基因成長起來的,社區黨員們也愿意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經過社區黨建工作的帶動,大家都傾盡全力為社區百姓服務。”涂燕燕說。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