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孫彥川
堅強有力的村“兩委”班子,能在脫貧攻堅中發揮火車頭和主心骨的作用。但在一些貧困地區的農村,村黨組織、村委會的領導“弱、虛、淡”的問題還不同程度地存在。怎樣建好管好村“兩委”干部隊伍,加強農村基層政權建設,促進脫貧攻堅?全國脫貧攻堅重點地區農村基層政權建設陜西寶雞工作現場推進會在部署下階段工作的同時,也交流了全國各地的好經驗。
善育隊伍——
培育懂扶貧、會幫扶、作風硬的干部隊伍
“貧困村村干部不會使用電腦”這一問題,在一些農村不同程度存在。這是影響社區治理提檔升級的一個短板,必須著力解決。雖然近年來全國各地新當選的一部分村“兩委”干部有學歷、有創業等方面的經歷,但仍有不少干部對于思想動員、宣傳教育、溝通感情、治理社區、幫扶群眾方面往往是既缺乏理論知識,也缺乏實際經驗。
針對上述問題,會議提出,各地民政部門一是應該跟當地黨委政府匯報好,爭取更多支持,二是可以充分發揮民政部門管理社會組織的優勢,請管理類社會組織中的優秀專家對鄉村兩級干部開展針對性強的培訓,提升鄉村干部的管理能力,包括培育社區社會組織、與社會組織合作的能力等。
寧夏積極引導村民代表做“廣播員”,給群眾宣傳村代會議決結果和實施情況等做法,收到良好效果,值得借鑒。
福建寧德市將《擺脫貧困》作為村干部必讀書目,廣泛開展“弘揚優良傳統、推動脫貧攻堅”專題研討,2004年以來連續選派5批2340名黨員干部駐村擔任第一書記,堅持強化農村黨組織服務功能,全市貧困發生率從上世紀80年代末的三分之一下降到2018年底的萬分之一。
河南嵩縣將農村基層黨建經費、工作經費、設施建設經費、村干部報酬待遇、人員培訓經費全部納入財政預算,初步探索出了深度貧困地區推進農村基層治理的新路子。
在老少邊窮地區,造成貧困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群眾文化程度低,聽不懂普通話,以至于對政策精神了解不透徹。鑒于此,這些地區尤其要注重提升鄉村干部要有用本土化語言鮮活地講清黨的惠民政策的能力。
善管干部——
堅決防止不作為、動手腳、玩貓膩
個別基層干部利用信息不對稱、農民對政策理解水平低、留守老人性格懦弱等原因,屢屢對救助經費、養老補助、孤兒養育費等資金下黑手。2018年6月,有媒體發表署名為辛識平的《嚴防“蟻貪”啃食扶貧資金》,文章指出全國政協常委們通過調研,發現2017年扶貧資金審計查出的問題金額占抽查資金的比例,由2013年的36.3%下降到2017年的7.93%。
取得的進步是明顯的,可目前全國仍有1660萬貧困人口,涉及8700多個鄉鎮、12.6萬多個村委會,哪怕其中只有百分之一的鄉鎮或村委會沒有用好扶貧資金,也是無法承受之重,必須從根本上杜絕。
“一組村民史拴拴,一般農戶,缺勞力,扶貧措施包括產業扶貧、健康扶貧、社會保障,年收入4036元,產業扶貧的具體形式是種植業和搭載分紅——種植小麥1.2畝收入336元,盛園合作社蘋果建園搭載分紅420元、經濟發展合作社果品存儲庫搭載分紅500元……”在記者實地觀摩的陜西省千陽縣張家塬鎮寶豐村,社區服務中心墻上有一張巨大的圖表“項目超市”,針對每個貧困戶的每個人的幫扶政策以及該村民的年收入盡收眼底。
寧夏全面推廣村民代表會議制度,將“提出議案、民主議定、公布告知、組織實施、監督管理”5步工作法具體化,制成“5聯工作表”在全區統一推行和使用,并強化檔案管理,使其成為村民代表會議的“法律背書”。
有這樣的扶貧實招和公示制度,保護群眾利益還會困難嗎?
農村的特點在于有土地、山林等資源,村干部的眼界和能力直接決定了能否運用好這些資源,帶領全體村民致富,扶持困難群眾脫貧,壯大集體經濟。然而,在一些地區鄉村兩級運轉經費捉襟見肘,既不利于吸引優秀人才到干部隊伍中,也不利于調動村“兩委”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夯實農村脫貧攻堅的基礎。不可否認,給村干部補貼過高,基層財政難以承擔。但如何找準平衡點,如何通過其他措施給予有效激勵,需要各地認真思考。
善找方法——
引導各地找,照貓畫虎、舉一反三
提升農業的組織化和產業化水平,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之一。有時,由于農戶不會嫁接新品種,就會失去市場甚至賠本;由于缺乏保鮮技術設備,就只能眼睜睜看著農產品腐爛。所以,鄉村兩級干部要著力提升產業發展、技術指導、市場對接、項目開發等方面的能力,加快形成產業鏈的步伐。
在這些方面,一些西部省份探索出了值得借鑒的好做法。
貴州的各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在健全基層黨組織,及時啟動社區居委會選舉工作的同時,大力培育發展健康養老、居民融入、生產技術等方面的社會組織,為搬遷群眾提供了多元化的優質服務。
在召開此次會議的陜西寶雞,市政府于2018年印發《關于加強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管理助力脫貧攻堅的意見》和7個具體管理辦法,規范公廁、幸福院、體育健身等設施的管理,市財政拿出預算給予支持。截至2018年12月,全市新投入管護資金4687萬元,為6295名貧困人口提供了公益崗位,改善了村容村貌。
寧德市代管的福鼎市推動產茶村將茶葉質量安全要求納入村規民約,打響了福鼎白茶品牌,帶動茶農人均年增收1.1萬元,充分展示了村規民約可以起到的重要作用。
現在距離2020年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只有一年多時間。脫貧攻堅,村干部隊伍是主心骨、領頭羊,這支隊伍不穩定、不優秀,就難以提高農業的組織化水平。因此,要以村“兩委”干部隊伍建設為重點,加強農村基層政權建設,提高基層基礎工作水平,以決戰決勝的精神謀打贏。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