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晶晶
采寫和宣傳先進典型是我工作很重要的內容。作為一名記者,與這些先進典型相遇是一種幸運,從他們身上,我受益匪淺,總能汲取到向善和前進的力量。
這兩年,我先后采寫過河南省安陽市救助管理站原站長許帥、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社會福利中心保育員費英英、民政部辦公廳信訪辦原主任劉玉梅等先進典型,全面參與了民政部“民政為民、民政愛民”主題宣講活動和“學習總書記重要指示 爭做新時代民政孺子牛”主題宣講活動,他們讓我更加堅信信仰的力量。人民日報社原副總編輯盧新寧在《在懷疑的時代依然需要信仰》中提到,她唯一害怕的是,大家已經不相信了。在這個物質豐富的時代,有不少人會懷疑信仰、理想、道德的力量。但當我走進先進典型人物的工作生活,敞開心扉與他們對話,我開始發自內心地相信和認同信仰的力量。采寫許帥,盡管從未與他對話,但是從他的家人、朋友、同事、醫生那里了解到他的事跡讓我相信,一名基層民政黨員干部對黨無比忠誠、對服務對象無比熱愛,對民政事業無比熱忱;在深圳市寶安區社會福利中心,看到孩子純真幸福的笑容,我相信,費英英等一線基層民政工作者數十年堅守平凡崗位,不怕苦和累,真情服務民政對象靠的是責任,更是來自樸素的初心和善良;每次去民政部辦公廳信訪辦,看到窗明幾凈,跟劉玉梅主任在時一樣,我相信民政黨員干部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和擔當。6月18日中午,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桂五鎮敬老院院長李銀江說起多年前自己將福利彩票中獎的25萬元全部捐出,有人罵他腦子壞掉了,他很淡然地說,自己的生活還過得去,為何不能幫助比自己過得差的人呢?我相信一名共產黨員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高尚情操。說實話,寫先進典型是件苦差事,寫淺了不動人,寫過了太虛假。當我真正走進他們的內心,真實記錄下他們的故事,他們堅信的就成為了我堅信的,我深信,我筆下他們的信念也會成為讀者所堅信的。
他們常把“我做了應該做的”掛在嘴邊,簡單質樸卻顯示出了先進典型的境界。他們當中很多人不善言談,日復一日堅守、年復一年奉獻背后,憑著的就是堅定不移的理想信念,無私無畏的責任擔當和樸素真摯的為民情懷。采訪他們,我深受感動,更深受教育。寫許帥,我寫了兩天兩夜,哭得用了幾卷衛生紙,寫他,我學會了對生命熱愛,對民政對象要懷有大愛;寫費英英,我認識到,在平凡崗位上把工作做到極致也是一種不平凡;寫劉玉梅,我懂得了面對工作挑戰,要主動迎難而上;采寫王俊,讓我明白,年輕的民政干部只要敢想敢干就能打拼出一番事業。與宣講人同吃同住的幾天,他們勤奮務實的精神感動了我。宣講效果一天一個大進步。有的宣講人每天4點多就起來練習,白天一天緊張的培訓之外,晚上睡覺前還要練習。從他們身上,我學習到這些“孺子牛”獲獎者不怕困難、踏實能干的務實作風。
與他們接觸,我看到了勤奮踏實的工作作風,看到了新時代民政工作者對信仰的堅定和生命的真善美。宣講那天,看著大屏幕上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幾個字,我突然想到“心”只有簡單四筆,卻能放下人間最厚重的情感。民為國之本,民為政之本,民政工作從民出發,從民出發的根本是從我們民政人的“心”出發。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了先進典型對黨的忠心,對服務對象的愛心、耐心、細心。正是從這樣的初心出發,他們堅定地踐行“民政為民、民政愛民”的工作理念,將民政服務對象的幸福、民政事業的發展使命扛在肩上,積淀為“忠于職守、愛崗敬業、淡泊名利、竭誠奉獻”的“孺子牛”精神,這種精神,是新時代民政事業改革發展的寶貴精神財富。
榜樣鼓舞士氣,榜樣催人奮進,榜樣也同樣需要社會的理解。“學習總書記重要指示 爭做新時代民政孺子牛”宣講活動中,活動主持人、央視著名播音員康輝請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殯儀館遺體整容師馬中貴宣講后留步,主動伸出雙手,真誠地感謝他用自己的雙手讓無數生命的終點圓滿,感謝所有殯葬工作者用服務讓生命獲得至高無上的尊重。現場觀眾有的眼睛濕潤了,真誠致以熱烈的掌聲。事后,我問馬中貴的感受,他說,差點沒忍住眼淚。以他為代表的殯葬工作者長期忍受社會的偏見,但他們依然用真誠的服務、精湛的技藝送走逝者,安慰生者,他們不求多大回報,只是渴望社會給予理解和尊重。我想,作為民政新聞人,我們應多走近他們,走進他們內心,用自己的筆多為他們鼓與呼,讓他們不再既流汗又流淚,讓社會更多的人認可和尊重他們的職業。
感謝記者這個職業,讓我能與先進典型相遇,他們的精神感染了我,鼓舞了我,讓我堅定信仰,心向善良。作為民政宣傳一線的青年工作者,我將以他們為標桿,在找差距中汲取“孺子牛”精神的力量,講好新時代為民愛民故事,發出民政好聲音,傳遞時代正能量。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9.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