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困難群眾的日子越過越有滋味
——湖北恩施州脫貧攻堅一線見聞

時間:2019-07-11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張 昕

  地處武陵山腹地的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近日,記者隨民政部全國農村低保專項治理第六督查組來到這里,一路訪、一路看、一路記、一路想,記錄下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給貧困地區帶來的新氣象。

  “苦命人”的新生活

  從恩施城區出發,沿崇山峻嶺間蜿蜒曲折的山路行駛4個小時,就進入了巴東縣,一座長江邊的山城,也是該州唯一的深度貧困縣。家住巴東縣溪丘灣鄉后坪村的74歲老人譚文學是個苦命人,兩個兒子因意外相繼去世,老伴因受不了打擊常年臥床。2017年,老兩口申請低保救助,每月享受低保金590元,此外每人每月還有養老金103元。在巴東縣2018年開展的農村低保專項治理行動中,鄉、村干部在上門核實時,發現他家特困情況,迅速上報。縣民政局核實后,于今年將譚文學家的低保金上調為二類享受標準,現在老兩口每月可領610元。今年,縣民政局還協調村里為他安排了護林員的公益崗位,年收入4000多元。“政府想得真周到,現在啥也不愁了。”聊著聊著,兩口子老淚縱橫……

  巴東的實招與真功

  巴東縣副縣長雷玉龍告訴記者,2014年,在巴東縣不到50萬人的總人口中,貧困人口達18.2萬人。為此,該縣出實招、下真功,全力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截至2018年底,累計已有13.54萬人脫貧,綜合貧困發生率下降至10.5%。雷玉龍還告訴記者,縣脫貧攻堅指揮部專設社會保障兜底一批領導小組,縣四大班子負責人下沉鄉鎮一線指揮,322個村的駐村工作隊組成“尖刀班”具體負責落實。

  其實不只在巴東,近年來,恩施州把打好脫貧攻堅戰作為頭等民生大事,州、縣兩級黨委、政府聚焦特困群體,把兜底保障作為脫貧攻堅大盤子的“底座”全力夯實,調配最強干部到一線,協調指導、解決問題。

  一張兜底保障安全網

  近年來,恩施州民政部門聚焦主責主業,切實發揮民政兜底保障在脫貧攻堅中的重要作用。州民政局聯合州脫貧攻堅指揮部出臺《恩施州精準脫貧社會保障兜底專項行動實施方案(2018-2020年)》等系列文件,不斷編牢織密覆蓋城鄉的托底保障安全網,各項救助制度實現城鄉全覆蓋、一體化。目前,全州各地農村低保標準均超過國家扶貧標準。

  州民政局還把深入開展農村低保專項治理作為實現農村低保精準兜底脫貧的重要保障,在低保兜底的“準”和“實”上下功夫,指導各地完善家庭收入核算辦法,嚴格程序標準,落實民主評議、公開公示及近親屬備案等制度。派駐“尖刀班”成員在村里反復走訪,在做好精準識別工作的同時,將精準扶貧、兜底保障政策宣傳到每個貧困家庭。民政干部堅持每月走訪貧困戶,動態了解生產生活困難,盡力提供所需幫助。

  托底線、救急難、保民生,最困難群眾的生活更有保障。2019年,恩施州城市低保標準由月人均560元提高到600元;農村低保標準由年人均4200元提高到4380元,在全國少數民族自治州中名列前茅,領跑武陵山區。

  “截至2019年5月底,全州共有兜底保障對象近19萬人,其中,農村低保對象8.7萬余戶、17.2萬多人,農村特困救助供養人員1.7萬多人,累計支出兜底保障資金3.25億元。”恩施州民政局局長黎華輝對兜底數據熟稔于心。

  “住上樓房真方便”

  “做夢都沒想到能住上這么好的樓房,不僅環境好,附近還有銀行、學校、衛生院,真方便!”住上樓房的低保對象郭緒敏高興地說。在巴東縣沿渡河鎮羅溪壩社區,沿河道修建的易地搬遷安置點整齊漂亮,宛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郭緒敏今年41歲,丈夫因病去世,一人拉扯著兩個上學的孩子。一家人以前住在深山里,生活貧困出行不便。如今住上了樓房,用水用電出行都很方便。該縣還在社區推行“安置點+扶貧工廠”的發展模式,引進無紡布廠、鞋帶廠、寵物食品廠、眼鏡廠等6家企業,帶動貧困戶在家門口就業脫貧。“現在每個月有低保金和各項幫扶,再加上打零工的收入,日子越來越好了!”對未來,郭緒敏充滿信心。

  精準扶貧中,恩施州多管齊下,在做好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的同時,還注重加強與產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農村危房改造等政策的銜接協同,努力在實現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上下功夫,讓困難群眾的日子越過越有滋味、越來越有盼頭。

  龍鳳鎮的新面貌

  山含翠,風送爽,湖水碧波蕩漾,鄉村主道兩旁是一排排嶄新的飛檐翹角、青瓦白墻的土家風格二層小樓。映入眼簾的一切讓人不禁感嘆:這個地方好美!

  在恩施市城北10公里的近郊,這個叫做龍鳳鎮的地方小有名氣。它不僅是全國綜合扶貧改革試點,也是李克強總理兩次視察過的地方。據龍鳳鎮鎮長涂家介紹,近年來,該鎮結合扶貧搬遷、產業布局及美麗鄉村建設,規劃啟動了雙堰塘、青堡、閘口、八龍坪等搬遷安置點建設,推進農村道路、安全飲水等基礎設施建設,鄉村面貌得到提升。同時,完善農村公共服務體系,探索設立日間照料中心和農村居家養老中心,成立三河農村互助式養老活動中心和龍鳳社區居家式養老服務中心,破解了農村留守老人的養老難題。該鎮還大力發展茶葉、煙葉、蔬菜、水果等特色主導產業,推行“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帶動了一大批貧困戶脫貧。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在脫貧攻堅中,恩施州把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有機融合,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的原則,合理安排貧困鄉村脫貧攻堅計劃,夯實產業發展基礎,改善基本公共服務,鞏固提升脫貧成果。

  “我脫貧我光榮”

  “來,嘗嘗我自己釀的苞谷酒,香著嘞。”在龍鳳鎮雙堰塘村有一家遠近聞名的吳老四酒廠,它的主人叫吳澤銀,曾經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精準脫貧攻堅戰打響以后,政策和資金接踵而至,靠著釀酒的好手藝,再加上勤勞肯干,老吳一家人成功摘掉了窮帽子、過上了好日子。“窮不怕,怕沒志氣和勇氣。”“精準扶貧就像爬梯子,干部在后面推,自己也要往上爬。”吳澤銀的話深深感動了大家,也成為身邊貧困戶勵志的座右銘。

  脫貧攻堅戰打響后,恩施州創新激勵機制,激發內生動力,宣傳、發動、培訓、扶持多措并舉,貧困群眾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涌現出一批自立自強、不等不靠、勤勞致富的先進典型。

  比如在巴東縣,加大先進典型和模范人物的培育和推介力度,全縣涌現了以“倒貼書記”王祖華為代表的幫扶典型、以陳茲方為代表的脫貧典型。通過報告會、屋場院子會等形式,用榜樣的力量激發群眾的脫貧熱情、信心和干勁。

  現在,在恩施州,“我脫貧,我光榮”的理念已蔚然成風,大家比決心、比思路、比方法、比干勁,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和智慧的頭腦改變貧困面貌,創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9.7.11)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