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就像孱弱的花朵,移入豐沃的園圃
——探訪江西省孤棄兒童區域性機構養育

時間:2019-07-16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盧 芳

  腦癱兒童所需的康復設備種類繁多,康復訓練師也必須專業,每個福利機構都配上全套設備、聘請專業老師財力上不允許,不進行康復訓練孩子又會失去康復機會。在近年機構養育兒童總量逐年下降、殘障兒童比例不斷上升、縣級兒童福利機構服務能力不足的大環境下,如何破題?

  2018年,江西省民政廳會同省委編辦、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公安廳印發《關于開展孤兒區域性機構養育工作的通知》,為江西省孤兒區域性機構養育提供了政策依據。區域性機構養育,本著“原地出資、異地代養”原則,旨在集中人力物力財力,更好地為孤棄兒童生活和康復創造條件。2018年以來,江西省級安排3324萬元對南昌、九江、贛州、萍鄉等區域性兒童福利機構進行提升改造或新建。經過全面摸底登記,實行分批移送,整個過程各縣(市、區)與市級福利機構無縫對接,切實保障了特殊兒童在轉移途中的安全問題。

  今天,各縣的孤棄兒童已經入住新家,原有縣級福利機構也已投入籌備服務于轄區困境兒童的延伸職能當中。記者選擇在這個階段,走訪了此次成為區域性養育機構的九江市兒童福利院和一直承載區域性機構養育職能的南昌市社會福利院,在區域性養育的“新生”機構與“旗艦”機構中如實記錄江西這一舉措的現實意義。

  孩子的一小步

  福利事業的一大步

  走進九江市兒童福利院2018年投入使用的康復特教樓,看到音樂、手工、理療、3D互動、海豚室等20多個功能室順著樓道兩側延伸開去。墻上手工繪制著纖細的綠色枝葉,寓意著希望,也寫照著這里的每個孩子,孱弱中蘊藏著面對生命的堅強。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觀念的更新,棄嬰現象大為減少,現在福利機構里主要收養的都是殘疾兒童?!蓖械木沤忻裾指本珠L吳平生和江西省民政廳兒童福利處副處長劉學平回答了記者為什么福利機構里殘障比例不斷上升的問題?!霸豪铿F在有159個孩子,殘疾比例達到90%以上,其中腦癱孩子高達80%。目前除了永修縣兩個仍在住院和1個讀書的孩子外,九江市各縣區的26個孩子全部移送到我們院里集中供養了?!痹洪L黃紀銘接過話來:“從縣區接來的孩子,由于以前沒有康復條件,導致肌肉萎縮,幾乎沒有自理能力。我們聯合市婦幼保健院和市特教學校,針對每個孩子個案設計康復方案,效果非常突出?!?/span>

  康復訓練室里,1歲多的柴立梅被護理員抱在懷里,護理員手里拿著一個小刷子輕柔而快速地碰觸著孩子的口唇周圍,時而又用手指反復輕點孩子的下巴?!斑@是在通過外部刺激,訓練她的吞咽功能?!弊o理員給記者解釋,“她在訓練之前一直吃奶,滴米不進,通過一年的訓練,現在都能吃一碗輔食了?!弊o理員的欣慰很真實,吃飯對正常孩子來講就是個本能,但對腦癱的孩子來說,卻是護理員與孩子們日復一日的堅持?!爸灰覀儓猿钟柧殻院笏隙艹愿嗪贸缘摹!弊o理員信心滿滿地放下柴立梅,抱起了下一個接受訓練的甘修陽。

  肢體功能康復室里,各種各樣的訓練器材上,不同殘疾程度的孩子在護理員的幫助下,在進行著有針對性的訓練。黃紀銘告訴記者,院里護理員均經過專業培訓,全部持證上崗。這時護理員叫住記者,原來是一個小女孩正蹣跚地向記者走來,大約5米的距離,孩子走得非常吃力,在場眾人都屏住了呼吸,在她撲到記者懷里的一瞬,教室里響起了一片歡呼。這個女孩先天雙下肢畸形,在北京接受手術后依然無法站立,此刻能獨立行走這5米的距離,是轉移到九江市兒童福利院后,孩子和護理員共同努力的結果。手抖幾乎是腦癱孩子的共同特點,而手工室里陳列的大大小小的手工作品,從精致的剪紙到繁復的串珠紙巾盒,都是出自這些孩子的手中,可以想見手部的穩定性訓練曾讓師生們付出多少艱辛。

  九江市26個曾經長期臥床的孩子,經過一年多的區域性養育,已有3個可以借助輔具行走,3個可以坐立,2個可以自主翻身,1個被國外家庭收養。

  從把孩子送出去

  到把“父母”請進來

  南昌市社會福利院院史悠久,區域性養育經驗相對成熟,院里的12個“類家庭”更是家庭養育的成功模式?!凹彝ナ呛⒆幼詈玫臍w宿,但隨著福利機構兒童殘障比例的提高,就說我們院里,302個兒童和116個18歲以上大齡養員全部都有不同程度的殘障。這種情況下既往的家庭寄養方式已不適用,因為孩子們需要每天在院里進行康復訓練?!痹洪L譚明珠講道,“既然把孩子送出去不適用了,那我們就把父母請進來。”

  南昌市社會福利院以前的辦公樓,現在是“類家庭”的住址。改造后的三室一廳是51歲的文紅英夫妻和6個孩子的家。記者到她家時,正趕上下午要送孩子們去院里上課。6個孩子最大的18歲,最小的6歲,有的患唐氏綜合征有的腦癱。像普通家庭一樣,最小的總會撒撒嬌,看家里來了客人,弟弟耍賴不去上學,哥哥幫著媽媽連哄帶勸,終于送出了家門。

  文紅英2012年下崗,正看到福利院“類家庭”的招聘啟事,在老公的支持下,來福利院應了聘。經過嚴格的考核與培訓,文紅英夫妻順利上崗,這一干就是7年?!拔壹依洗?,當年才11歲,現在都是大小伙子嘍。當初叫媽媽我教了兩年才學會,現在可不一樣,能幫我不少忙。我中午有時躺沙發上歇一會兒,他還會讓弟弟妹妹不要吵我,會心疼我這當媽的啦?!蔽募t英的老公在外面做工,每天下班回家和孩子們一起生活。用譚明珠的話說,這樣更接近于正常的家庭。孩子們在生活上依賴媽媽,但精神上似乎更依賴爸爸,每到周末,夫妻倆刻意帶孩子們去公園、去超市,意在讓他們接觸社會。每當這時孩子們都搶著和爸爸合影,搶著牽爸爸的手。

  “我的工資是2500元,還有五險一金,我們12個家庭每天的采購都在院里指定的超市購買,每日賬目都記錄上報,由院里統一核準后支出。我很適應這個模式,我想我們會一直干到退休?!蔽募t英的兒子也很支持父母從事這項事業,每周末他都帶著女朋友來“家”里陪弟弟妹妹玩,還說自己將來有了孩子也會自己克服,不扯父母的后腿。

  相對于南昌,九江的“類家庭”從區域性機構養育后剛剛起步,目前已有兩家,居室就在新建的康復大樓把角,居住條件非常優越。記者在午餐時走進家里,看到窗明幾凈還有花草點綴其間,剛剛下課的7個孩子排坐在桌前喝媽媽煲的魚湯。“類家庭可以去食堂打飯回來吃,魚湯是媽媽自己買魚煮給孩子們喝的?!痹洪L黃紀銘說。

  這家的爸爸陳天明65歲,氣度非凡,經介紹才知是受過高等教育、從企業管理崗位上退休下來的。“我喜歡接觸孩子,因為他們的世界很純凈。有人問過我,怎么會喜歡這些殘障的孩子,我承認他們的形象可能是不討喜,但他們自身沒有任何過錯,他們的不幸需要有人分擔,而這些事總需要有人來做。”

  陳天明認為,爸爸的職責除了陪伴,更應趨于對孩子的教育?!耙淮挝壹依洗髤⒓踊顒踊貋?,我發現他躲躲閃閃,衣兜里好像塞著東西。我一問,原來他把活動上發的膨化食品都壓癟后藏在了兜里,他說怕弟弟妹妹發現了搶他的。我嚴肅地告訴他,我們是一家人,他是哥哥,對弟弟妹妹是有責任的,更應該懂得分享。這樣的孩子都很單純聽話,你強調了這個道理,他就會照辦,從此這孩子總會幫弟弟妹妹搬椅子拿東西,在上課時還會幫老師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标愄烀魈寡宰畛跏菫橹С制拮硬艁碜鲞@個爸爸的,但不知不覺已經“深陷其中”,他說將會干到干不動了為止。院長黃紀銘也表示,將大力推進類家庭模式,還將繼續致力發掘高素質人才參與其中。

  一切為了孩子

  立足院里放眼社會

  為讓區域性機構養育的優勢發揮到最大化,代養困境兒童是九江和南昌都在做的一項工作。11歲的小珍患有癲癇和智力殘疾,家里還有年邁的奶奶,媽媽智力三級殘疾,爸爸一個人要照顧3個人,沒有余力打工掙錢,一家四口以前享受農村低保,后又被村里認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為解放小珍爸爸的勞動力,也為小珍能得到更好的康復照護,經虞家河鄉開天村出具證明,民政部門協調,九江市兒童福利院與小珍爸爸簽訂委托代養協議,小珍于去年入院委托代養?,F在小珍爸爸在村里從事公益性崗位做保潔員,年收入7200元,小珍也學會了生活自理,還胖了好幾斤。

  8歲的小澤是個“唐寶寶”,送到南昌市社會福利院時才幾個月,是公安局的警察抱來的。據警察講,孩子的媽媽出走,爸爸服刑,系事實無人撫養孤兒。8年來,小澤在福利院里一天天長大,護理員教會他怎樣生活自理,特教老師教他認數字學畫畫,孩子的生活有了保障,爸爸才能安心服刑,相信終有一天能和小澤父子團圓,開始他們的新生活。

  除去服務各種類型的困境兒童,怎樣充分利用區域性養育帶來的優勢更好服務社會,九江和南昌都有各自的打算。

  九江市兒童福利院早在2013年就被省民政廳確立為全省孤殘兒童腦癱康復示范基地,2017年投資近2000萬元新建的建筑面積5500平方米的康復特教樓,更加提升了實力。區域性機構養育的開展,也使福利院積累了特教經驗,培養了一批特教人才,具備了向社會提供腦癱患兒康復服務的能力。

  南昌市社會福利院更是在院里辦了一所幼兒園向社會開放,現有200多個孩子基本全是來自附近的社區,自己院里的適齡孩子具備條件的也在這個幼兒園上學?!拔覀兛紤]福利院有這個條件和場地,既服務了周邊居民,還能讓我們的孩子與正常孩子融入教育?!痹洪L譚明珠提到未來的設想充滿信心:“下一步我們準備往特殊教育方向發展,因為我們不但有硬件,軟件也不斷健全,院里現在主班老師都是特教專業的本科生,去年還新吸納了一名研究生,配班老師也都是中專畢業,我們已經有能力和實力更多更好地去延伸社會服務了。”

  江西省民政廳廳長劉金接用“三個優化”和“三個集中”概括了區域性機構養育的意義: “一是資源利用進一步優化,有利于集中力量推進兒童福利機構建設。二是管理服務進一步優化,有利于集中力量保障孤棄兒童養治教康。三是機構職能進一步優化,有利于集中力量強化對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保護?!?/span>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9.7.16)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