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時刻把受助人員的冷暖安危記在心間
——記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章”獲得者濱州市救助管理站劉飛鵬

時間:2019-07-16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文/圖 本報記者 祝 闖 通訊員 劉振虎

  當遇到街頭的流浪乞討人員,他主動上前噓寒問暖,勸說其進站接受救助;

  當患有精神障礙的流浪乞討人員執意露宿街頭,他時刻掛念著他們的冷暖安危;

  當受助人員忘了自己是誰,他拼盡全力幫其尋找家人;

  當受助人員無法自行返鄉,他的陪伴是最安全的護送;

  他曾榮獲“最美基層民政人”“齊魯和諧使者”稱號。就在前不久,他又被山東省總工會授予了“富民興魯勞動獎章”。他就是今年34歲的山東省濱州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劉飛鵬。

  即使惡語相向

  他心中最牽掛的仍是流浪者

  “他們其中很多人都是走投無路、出于無奈才選擇的流浪?!痹趶氖戮戎芾砉ぷ?年的劉飛鵬看來,救助管理機構的服務對象,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這一群體相對特殊,之所以選擇露宿街頭他們都有各自的難處。

  “他們曾經經歷的苦楚,我們無法改變,現在更多的就是兜底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同時,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和理解。”

  在濱州市樊家市場,曾有位姓封的老人露宿街頭,周圍人都只知道老人患有精神障礙疾病,脾氣暴躁。持續的關注和救助,讓劉飛鵬還知道,老人離家只有30公里,但堅決不回家,已經露宿8年多了。

  起初家人多次來接,卻遭老人又打又罵。時間長了后,家人再也不敢來,也不愿來,漸漸將其遺忘。說起老人這些年的經歷,劉飛鵬心里很不是滋味,他說:“老人家脾氣很倔不愿接受救助,獨自在市場生活,靠撿拾垃圾和剩菜度日。”

  對于老人的生活,劉飛鵬看在眼里,記在心上。工作日,每次街面巡查,他都會去看看老人。節假日,他也會趁逛街買菜時,拐個彎來看看老人家。久而久之,這位不愿回家的老人就成了劉飛鵬心中的一份掛念。然而,由于患有精神障礙,老人并沒有領這份情。面對劉飛鵬每次的勸說和關心,老人一直是橫眉冷對、惡語相加。

  在劉飛鵬看來,似乎這就是患有精神障礙的封姓老人與這個世界交流的唯一方式。而這不應該是老人被遺忘的理由。

  2016年1月24日,氣溫驟降到零下22攝氏度,這是濱州市從未有過的極寒。白天巡查時,濱州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給老人送去了棉被、棉服,但老人手上的凍傷讓劉飛鵬心里一直惴惴不安。

  當天晚上8點,劉飛鵬和同事商量后決定再去看看老人,再去勸勸。誰承想,老人酒喝多了,見人就大喊大叫。劉飛鵬和同事嘗試接近老人,老人突然大喊“我的手榴彈!”抄起酒瓶就砸向了劉飛鵬。

  酒瓶落在劉飛鵬的腳邊,炸開了花。

  “這么冷的天,不能任由老人胡來了,不然會有生命危險?!眲w鵬躲開一地的玻璃碴,一邊安撫老人,一邊聯系著老人親屬和公安、醫院等部門。最終,在公安人員的幫助下,老人被送到了醫院,安全度過濱州市最冷的一天。

  那晚,劉飛鵬回到家已是第二天凌晨1點了,雙腳已經凍僵。回想起酒瓶在腳邊炸裂的情景,他仍心有余悸。

  2016年至今,類似封姓老人這類長期在街面流浪的人員,劉飛鵬參與救助了20名,他們最終都得到了妥善安置。

  即使無據可查

  他仍千方百計為滯留受助人員尋親

  “自愿求助,無償救助”是救助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則。除了少部分執意露宿街頭的,大部分流浪者愿意到救助管理站接受救助。而這其中有些受助人員由于種種原因不能直接說出身份信息,他們通常會滯留在站內,被稱之為“無名氏”。為這些“無名氏”尋找親人是救助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對于劉飛鵬而言,這也是難度系數較大的工作。

  “就算他們忘了自己是誰,我們也要千方百計送其回家。”開展尋親服務,劉飛鵬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2014年6月,濱州市救助管理站救助了一名女性流浪乞討人員,其患有精神障礙,言語含糊不清,除了說話帶有口音,其他毫無線索。由于情況復雜,站里做好了這位女子長期滯站的思想準備。

  在女子滯站期間,劉飛鵬一有時間就會和她嘗試溝通,希望從中能發現些線索。然而,女子斷斷續續、模模糊糊的言語經常是讓人一頭霧水,一無所獲。

  每次的交流劉飛鵬都會做記錄,堅持了一段時間,漸漸地劉飛鵬開始能夠感受到女子細微的情緒變化和一些言語的表達規律。正因如此,在一次溝通中,他突然聽到含含糊糊,類似“王某俊”的發音。

  記錄下這個名字的同時,劉飛鵬與同事立即聯系公安局進行人口信息篩查,職業的敏感讓他認為這是一條很有價值的線索。

  根據這三個模糊的音,劉飛鵬和同事結合公安機關提供的信息,整理出了十幾種可能的組合,排查出了省內十多個疑似真實身份,并對其進行逐個信息核對。不出所料,最終確認王某俊是商河縣人。

  就在身份確認的第二天,王某俊的兒子來到濱州市救助管理站,跪著撲到母親懷里失聲痛哭:“娘啊,13年沒見到你了,終于找著了。娘啊,你可甭再跑出去了?!?/span>

  看著分離13年的母子團圓,在場的人都很感動。這一幕讓年少時就失去母親的劉飛鵬心里有著說不出的酸楚,而他的臉上卻始終掛著淡淡的微笑。

  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在救助管理工作中的廣泛應用,濱州市救助管理站聯合抖音、今日頭條等移動互聯網平臺服務救助尋親工作。通過 “互聯網+尋親”的模式,劉飛鵬和他的同事已經為100多名長期滯留的受助人員尋親成功。濱州市救助管理站也因此連續多年榮獲今日頭條“年度榮譽合作救助站”稱號。

  即使歸途萬難

  他仍選擇護送受助人員安全到家

  在救助管理工作中,護送返鄉可以說是救助管理工作的最后一環。對于有自主行為能力的受助人員,一張車票就可以供其自主返鄉。而對于情況特殊的受助人員,則需要救助管理機構的工作人員在核對信息無誤的情況下,護送其返鄉,以保證其人身安全。

  由于經常參與護送受助人員返鄉,劉飛鵬到過全國很多個省份,比如河南、遼寧、云南、貴州、四川、黑龍江等等,這些省份都距離濱州相對較遠。路程長,受助人員情況特殊,突發情況自然就多,這對劉飛鵬更是一種考驗。

  2016年6月,劉飛鵬護送云南籍受助人員肖某鳳返鄉,肖某鳳患有癲癇和輕度精神障礙。為了確保平安抵達目的地,劉飛鵬一上車就和乘務員進行了溝通,說明了情況。乘務員表示理解,會盡量配合。

  火車行駛中,劉飛鵬盡量多和肖某鳳交流分散她的注意力。然而,令人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肖某鳳突發癲癇,在車廂內口吐白沫。就在其他乘客驚慌之時,劉飛鵬毫不猶豫和慌亂,保護好肖某鳳的同時,掏出早就準備好的藥物喂給她。

  突發事件得到及時處置,乘客們都虛驚一場。在乘務員的幫助下,劉飛鵬換了一件干凈的衣服,洗了把臉,又回到了肖某鳳的身邊。

  從山東濱州到云南昆明,火車行駛了54個小時。劉飛鵬說:“一路上我雖然閉過眼睛,但一分鐘都沒敢睡?!?/span>

  救助管理工作作為民政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社會救助中發揮著兜底性、基礎性的作用。由于其服務的群體特殊,工作強度和危險系數都相對較大,所以要做好這項工作不是那么簡單,需要細心、耐心、恒心。在濱州市救助管理站站長呂景華看來,劉飛鵬這些條件都具備,他經常這樣評價劉飛鵬:“小劉仁義、執著、負責,而且干工作不惜力。”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9.7.16)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