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 洋
40年前,這里十年九澇,大雨成河,小伙難娶,姑娘難嫁。而現在映入眼簾的則是一片片綠油油的稻田,一排排整齊的房屋,干凈整潔的道路,整齊劃一的沿街圍墻,讓人印象深刻。
拉塔湖社區,40年間發生了驚人變化,不但通過種植水稻和漁產養殖日漸富裕起來,且在鄉村治理中同樣不斷創新,實施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多元共治,收獲了獨具特色的治理成果,獲得了遼寧省先進基層黨組織、遼寧省平安建設示范村、遼寧省文明村等多項榮譽。
自治:讓社區美麗而寧靜
地處遼河流域的拉塔湖社區是由拉塔湖村與黃崗子村合并而成,共居住著203戶居民,711人的總人口中,少數民族占了67%。隨著人口增多、產業發展,社區治理也變得迫在眉睫。而說起農村社區的治理,最頭疼的要數整治環境衛生了。以前,村里每家都養著雞鴨,甚至牛羊,弄得村里臭氣熏天。生活垃圾也到處亂扔,還引發了一些居民間的矛盾。
“這些現象與文明鄉村嚴重不符,必須要治理好。”拉塔湖社區書記馬喜軍介紹說,“我們在社區治理中全面推進民主自治,結合實際,經‘兩委’會、居民代表大會討論通過,廣泛征求群眾意見,進行三次修改,形成了包含九章三十六條的村規民約。按照約定,我們制定了拉塔湖社區環境衛生管理辦法。”
管理辦法中規定,在社區內不許搞畜牧、禽類養殖;院墻外、街路邊只許美化綠化,不準種植任何農作物和堆放任何雜物;公共地方村里統一綠化美化,各戶房前屋后由各戶負責美化綠化,社區提供樹苗、花籽;垃圾初步分離,各戶裝袋放在門前,由當天值班保潔員清運到指定地點,社區安排統一處理;保潔員一日兩清,即早7點前,晚上路燈亮后,確保白天在社區內看不到一處垃圾。在此基礎上,社區推進五化街道建設,即凈化、美化、綠化、亮化、文化。這一波操作下來,居民們按照約定紛紛響應,慢慢地就有了這美麗而寧靜的社區景象。
除了環境治理,村規民約中還明確提到,全體居民要積極參與社區民主管理,珍惜自身民主權利,認真提建議,作決策,監督村務,財務公開。
為此,拉塔湖社區全面推進民主決策,把重大社區事務的決定權交給居民。社區基礎設施工程的建設,社區集體土地、魚池、資產的處理,農村低保及各項補貼事項政策和制度的落實情況等全部納入居民代表大會議事和四議一審兩公開的決策內容中,通過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實現居民的事自己決定。“我們社區機改電井工程,每個機井居民出資1000元,自來水工程每戶出資500元,就像這樣凡是關系到居民切身利益的事,都要按比例出資,增強居民的主人感和責任感。”馬喜軍介紹說。
與此同時,社區還全面完善村務監督委員會運行機制,確保村務監督委員會規范有序,高效行使監督職責。社區召開“兩委”聯席會議時一定要讓村監會主任、正風肅紀監督員到席參加并征求意見。設立黨員村務監督崗,細化公開制度,推進黨務、村務、財務事項從結果公開向全程公開轉變。馬喜軍介紹說:“村里的錢是怎么花的?事是怎么辦的?工程建設是怎么搞的?土地魚池是怎么承包的?群眾想要知道的事項一定要讓他們知道,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像財務收支情況、惠農資金補貼等情況,定期在居民代表大會、居民微信群和公開欄公開,做到公開透明。”
法治:讓社區融入法律精神
拉塔湖社區的水稻只收一季,一年下來,農忙的時候也就3個月。馬喜軍就利用剩下9個月的時間又搞起了法治建設。在他看來,給居民普及法律知識,既可以提高社區治理的質量,同時,隨著社區居民對外合作的逐漸增多,也將有利于提高居民自我保護能力。
從2014年開始,每年拉塔湖社區都邀請沈北新區黃家司法所所長張榮貴到村講法律課、解讀涉農法律法規,讓居民懂法、守法,讓法律法規真正走進農戶。社區里的農家書屋還備有各類法律法規書籍,通過文件解讀、制作普法三字經,讓居民學法。社區還定期邀請遼寧必勝律師事務所的律師做法律顧問,為居民一對一解答相關法律法規問題,教居民怎樣打官司。在普法教育推行下,社區干部依法決策、依法辦事、依法管理的能力得到提高,居民的法律意識、維權意識、政治參與意識得到了增強。
就在2015年,拉塔湖社區及周邊幾個村子的多戶村民與米業公司簽訂了水稻收購合同后,因該公司經營不善造成糧款拖欠。面對這一狀況,拉塔湖社區的居民與其他村子的村民報警后焦急地等待不同,他們第一時間就將該公司告上了法庭,并立即申請財產保全,強制執行,成為了第一批追回糧款的個人。
依法治理讓居民形成了自覺守法、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的良好風氣,全社區十年來無刑事案件、無群體上訪、無邪教、無家庭暴力。
德治:讓社區揚起文明之風
拉塔湖社區是錫伯族等少數民族的聚集地,民風淳樸。拉塔湖社區充分發揮這一好的基礎,圍繞講道德、學道德、守道德這一目標多次開展道德大講堂活動,在全社區內營造德孝文化氛圍。
在文化活動廣場,社區制作了新二十四孝、弟子規、中華八德等大塊宣傳板,在主街制作了30個傳統文化宣傳欄,40個紅色文化燈旗,40塊社會主義價值觀宣傳板,打造文化村莊。設立愛德、誠德、孝德、仁德四德榜,在全村開展評選活動,評選出敬業奉獻模范、助人為樂模范、孝老愛親模范、見義勇為模范共計32名。
54歲的敬業奉獻模范仇秀英,為了能夠上村里婦女更好地開展業余文化生活,自己花錢買音響、服裝,組建了錫伯族舞蹈隊,組織婦女跳廣場舞。不管嚴寒酷暑,帶領婦女堅持自編、排練舞蹈,豐富了村民業余文化生活。像這樣的典型事例在拉塔湖社區還有很多。通過道德文化的熏陶,讓更多的人變得與人為善、樂于奉獻。
“前段時間,沈陽市委組織部領導來村調研,召開了一場座談會。在討論環節,居民們先舉手后發言,提出的問題有理有據、在情在理,受到了領導的高度贊揚。”馬喜軍開心地講道。開展禮儀培訓教育,就是讓村民懂禮貌、明禮儀、不講粗話、不講臟話,使村民整體素質得到提高。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9.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