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兜底關懷鼓足了困難群眾脫貧信心

時間:2019-08-28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王 堯 通訊員 李彭川

  2018年6月,四川省瀘州市敘永縣石廂子彝族鄉堰塘村7社村民王再永,因遭遇一場車禍基本喪失了勞動能力,膝下兩個孩子一個剛上初中、一個正讀小學,而他妻子早在10年前就患上了骨癌和肺結核,這種狀況對于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來說猶如晴天霹靂。縣民政局工作人員了解到他家的情況后,立即為王再永辦理了臨時救助,并協調將其兩個孩子的學費納入政府代繳,同時全家4人頂格享受低保救助,月領取低保金1280元,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民政部門的兜底關懷,讓王再永一家再次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也讓數萬名像王再永一樣的政策受益者鼓足了信心。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瀘州市民政局聚焦主要職能,圍繞一老一小、低保、殘疾人等重點保障人群,充分發揮保基本、兜底線、惠民生、促穩定的作用,用足用好用實惠民政策,在打贏脫貧攻堅中書寫民政為民愛民的動人篇章。

  高標準 嚴規范 多渠道

  力保精準救助不落一人

  近年來,瀘州市民政局以“嚴格政策、規范管理、精準救助”為抓手,全面推進各項救助政策落實落細,兜實兜牢民生保障底線。

  “低保兜底一批”作為社會救助職能中眾多內容的核心,關鍵是抓好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的有效銜接。瀘州市民政局及時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量身定制《低保兜底實施細則》,將符合低保條件的貧困戶全部納入保障范圍,并針對貧困戶中的重病、重殘、老年人等特殊群體,實施單獨保障,提高救助水平。截至目前,全市已有9.9萬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納入“低保兜底一批”救助范疇。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鑒于社會救助資源分散而難以確保困難群眾得到及時、不同需求的救助,無法真正實現“應幫盡幫、應救則救”的問題,瀘州市民政局著力政策創新,制定出臺《瀘州市支出型貧困家庭基本生活救助辦法》,將有一定收入但因重病、重殘、就學等剛性支出較高而導致家庭貧困的低保邊緣群體納入救助范圍,切實加大特殊困難群體救助力度,確保救助多層次、多渠道、全覆蓋、無盲區。

  搭平臺 募資源 強聯動

  引導社會力量聚力幫扶

  合力則業成,同心則夢圓。目前,瀘州市社會組織登記在冊的共有1856個,除了黨委、政府的兜底保障,該市還廣泛調動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

  2018年,瀘州市民政局印發《關于實施“五大行動”全面推進全市民政系統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通知》,將社會組織扶貧推進行動納入全市扶貧“八大行動”,同時承接國家、省級項目,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大力開展“聚力幫扶”行動。

  為積極營造社會組織參與脫貧攻堅的良好氛圍,瀘州市創新“互聯網+社會組織”服務模式,建立瀘州市社會組織網,并開通信息對接板塊,搭建社會組織“供”和扶貧工作“需”的橋梁,讓社會組織幫扶項目與貧困地區需求信息有效對接,有針對性地為貧困地區開展個性化服務。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瀘州市社會組織共實施扶貧項目96個,投入資金5630萬元,受益困難群眾7700余名。

  “從2018年起,我們要求社會組織在年檢的同時,提交來年參與脫貧攻堅工作規劃及當年參與脫貧攻堅工作情況的單項材料。”據瀘州市民政局工作人員介紹,通過狠抓社會組織與社工培訓,全市各類志愿者協會、企業家協會、商會積極投身對留守兒童、孤寡老人、因病致貧返貧家庭的幫扶,共投入資金100余萬元。

  此外,瀘州市還嚴格按照規定依申請進行慈善組織認定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已認定慈善組織9家,其中,市本級2家,為慈善工作推進脫貧攻堅提供了有力保障。如針對瀘州戶籍居民患尿毒癥和白血病的“慈善大病醫療救助”項目,至今已救助上千人,累計支出慈善救助金655萬余元;“慈善·福彩幫困助學”活動已在瀘州市舉辦十三屆,2008年-2018年共資助困難學生2000余名,資助總額700萬元。

  制政策 抓格局 促成長

  為貧困家庭下一代筑路

  少年智則中國智,少年強則中國強。據統計,截至今年5月,瀘州市共有困境兒童39282名,其中,孤兒1134名,重病重殘兒童4544名,低保兒童32157名,特困兒童289名,事實無人撫養兒童1158名。“扶貧除必需的‘兜底式’‘輸血式’措施外,還要為這些貧困家庭兒童的將來筑好路。”瀘州市兒童福利指導中心副主任蔣曉靈說。

  在瀘州市兒童福利院內,周小月(化名)等5名困境兒童終于有了一個像樣的“家”。“早前,因母親患有精神障礙疾病需強制住院,61歲的父親也無撫養能力,年僅3歲的周小月生活幾乎沒了著落。”據福利院院長張祥介紹,為給殘疾家庭孩子提供一個健康成長的環境,瀘州市大膽創新,將周小月等5名困境兒童納入福利院代養范圍。下一步,還將展開對缺乏監護能力的家庭進行摸底排查,探索面向全市貧困殘疾家庭實行代養。

  近年來,瀘州市民政局高度重視兒童關愛工作,把困境兒童保護保障放在首位,與脫貧攻堅任務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實。2017年以來,相繼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瀘州市困境兒童分類保障工作實施方案》《瀘州市事實無人撫養兒童關愛幫扶實施辦法》等系列文件,為推動困境兒童關愛保護保障工作提供了完善的制度保障。

  “有了政策制度的保障,還要建成整體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上下齊心才能把工作干到實處、干出實效。”蔣曉靈表示,從市級聯席會議制度到部門協作聯動機制,從縣、鄉、村三級工作網絡到廣泛發揮群團組織和社會力量作用,從市政府分管領導到村(居)兒童福利主任,瀘州市不遺余力地推動著各項關愛保障落地落實。

  修規約 破舊俗 倡新風

  探索村民自治助推脫貧

  2017年,瀘州市26個村(社區)被命名為“瀘州市第一批標準化建設法治村(社區)”。在為城鄉居民安居樂業創造良好環境的同時,民政系統充分發揮職能,著眼基層政權建設,通過指導貧困地區依法依章選優配齊配強村委會干部隊伍,健全貧困村(社區)協商和民主監督機制,逐步提高村委會干部依法辦事能力,組織村民圍繞扶貧開展協商活動,團結帶領村民積極投身脫貧攻堅。

  “脫貧攻堅不僅僅是物質生活層面,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還要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瀘州市民政局基層政權科工作人員介紹,通過探索構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基層社會治理模式,針對當前基層治理中比較突出的事項,圍繞移風易俗、掃黑除惡、文明城市建設等問題,把遏制大操大辦、薄養厚葬等融入村規民約,通過積分管理量化考評,使村規民約成為村民可以比照執行的行動指南。

  “之前村里的紅白喜事,村民都大操大辦,結婚、喪葬、慶生等大擺宴席至少三四十桌,每桌至少600元的標準,一頓酒席辦下來,至少要花2萬多元。雖然客人給的禮金重,但主人家到頭來也沒賺到錢。”據瀘州市民政局工作人員介紹,通過村民自治引導、村干部帶頭執行,酒席規模小了、紅白喜事費用減少了、禮金標準也下降了,由此一來,大家都減輕了經濟和精神負擔。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9.8.28)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