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馮 佳
總有一些人讓我們肅然起敬,在平凡中演繹精彩;總有一些人在艱苦工作中堅守,把不可能變為可能。民政人用心服務困難群眾,用愛點亮生命光彩。重溫他們的故事,心底便有了“相信”,便有了繼續前進的力量。8月22日,江蘇省民政廳以視頻直播的方式,舉行了全省民政系統“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先進事跡報告會,7位民政人分享了他們的先進事跡。
愛操心的“嘮叨媽”
一個人一輩子可能有很多種稱謂,對無錫市社會福利中心黨總支副書記陳國梅來說,最讓她驕傲的便是院里娃娃們的一聲“院長媽媽”,這一聲稱呼,讓她成了一個愛操心的“嘮叨媽”:娃來了,操心怎么安置怎么撫育;娃病了,操心怎么治療怎么康復;娃寄養了,操心這家人對娃怎么樣,照顧得好不好;娃長大了,操心去哪里讀書,老師好不好;娃畢業了,操心找什么工作干什么活;娃戀愛了,操心對方人品好不好,家庭怎么樣;娃結婚了,操心婚后小日子過得好不好,親家對娃疼不疼……
陳國梅和同事們通過努力,院內近300名孩子重新擁有了家庭,200多名中重度殘疾的孩子得到了良好的照顧和專業的醫療康復,70多名孩子在教學區接受培智教育,30名孩子生活在家庭、康教在機構,還有十多名成年大孩子已結婚生子,回歸社會。
精神病區的“大管家”
南京市青龍山精神病院的護士李輝,剛來醫院的時候才16歲。當她看到院子里有一群行為異常的人,有的不停地來回走動,有的傻傻地笑,有的手舞足蹈地唱歌,她的心頓時涼了半截。雖然帶著猶豫不安、恐慌和害怕,她還是毅然決然地走上了護理崗位,這一堅持就是33年。
李輝說,每名醫護人員都有挨打的經歷,但大家從不計較。有時候病人進餐時會突然將一碗熱粥從頭到腳澆到護士的身上,還不停地沖著護士傻笑。還有沖動的病人,會突然從身后掄起拳頭,對護士和醫生頭部狠狠地打上一拳。
2012年12月,祖堂山精神病院與青龍山精神病院合并,醫院由十個病區增至二十個病區。李輝成了十九病區的“大管家”。為了快速點清物品、藥品,有時一天喝不上幾口水。而最大的困難是兩院在管理方法上存在著差異,病人的行為培養、護理操作規范和護理記錄書寫方面也存在著諸多不同。李輝憑借自己多年的工作經驗,和護士長一起積極討論,認真分析,取長補短,使病區工作迅速步入正軌,為兩院迅速整合傾盡了自己的力量。
干一行,愛一行。李輝說,與病人相處時間久了,真的就是“不是親人勝似親人”。她深愛著自己的職業,用真誠愛心,在自己的平凡崗位上撫平病人心靈的創傷,點燃他們戰勝疾病的勇氣。
生命最后的“擺渡人”
生如夏花之絢爛,逝如秋葉之靜美。在人生最后一站的殯儀館,為了讓逝者尊嚴體面地離開這個世界,像秋葉一樣精美地告別,蘇州市殯儀館遺體整容師薛雅楠在崗位上一干就是9年。
薛雅楠現場分享了一個故事:當學徒的時候,有一次跟著師傅接了一具機械廠職工的遺體,逝者是位中年婦女,在工作時不小心把頭發攪進了機器,整個頭部損傷嚴重,如果要整形費用很高。當時她的丈夫一下就跪在了地上,說家里真的沒錢了,請讓他們的孩子能夠見到一個完整的媽媽。后來,館里減免了這位逝者大部分的整容費用。因為當時技術受限,逝者容貌還原度只有50%。即便這樣,當她丈夫再次見到遺體的時候,還是感動得又一次下跪致謝。薛雅楠說,只有不斷提升整容技能,讓自己成長為一名合格的遺體化妝師,才是對逝者最大的告慰。
遺體整容雖然服務的是一個人,但牽動的是幾個甚至幾十個、上百個逝者家屬。9年殯葬工作,薛雅楠接觸過很多大家想象得到和想象不到的離世場景,每當回想起那些逝者家屬對殯葬工作的深情托付,薛雅楠坦言,即使是站在冰冷的整形臺前,走進寒冷的停尸間,但也依然覺得溫暖了很多。
對于殯葬,薛雅楠說:“我相信,以我們的熱愛、執著和堅守,通過千錘百煉的技藝,一定能為生者抹去一絲悲傷,能為逝者增添一份尊嚴。堅守好人生服務最后一站,這就是我的初心和使命,我相信這也是廣大殯葬職工的初心和使命。”
跑好自己這一棒接力
基層民政辦的工作最是繁雜,鰥寡孤獨、老弱病殘幼,揚中市三茅街道9000余名各類民政對象,任何一個人有事都得經過民政辦,還有婚喪等移風易俗的引導工作。在三茅街道民政辦主任陳紀龍看來,一次兩次遭白眼,三次四次受埋怨,五次六次遇到閉門羹,這都是家常便飯,但也都不是問題。他用真誠深深地感動著這些群眾,最終得到了他們的理解和支持。
2016年,三茅思親苑存放著的2.4萬只骨灰盒需要整體搬遷,規模之龐大,全省罕見。在搬遷之前,他們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多方征求群眾意見,又用一個月的時間,仔細編號定位,然后按實戰要求,一次又一次地進行模擬搬遷。搬遷期間,由于十分勞累,陳紀龍突然胰腺炎發作,被醫生要求住院治療,可他白天一邊輸液一邊通過電話指揮,晚上堅持在病床上制定第二天的操作流程。住院的第四天,顧不上醫生的反對,他還是趕到了現場,白天和大家戰斗在一起,晚上再回到醫院掛水。最終,他們僅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就平穩完成了全省最大規模的安息堂整體搬遷。未發生一起差錯,未發生一例矛盾。
陳紀龍認為,民政工作做得好,不僅代表著民政部門自身的形象,更是體現了黨委政府崇高的威望。在基層民政崗位上工作久了,不知不覺他就把這些服務對象當成了朋友和家人。
鹽城市響水縣救助管理站站長梅亞軍、揚州市社會福利中心職工王軍、徐州市社會福利院門診部護士長褚燕都分別立足本職崗位,分享了他們服務群眾的故事和感悟。江蘇省民政廳副廳長戚錫生指出,先進事跡報告團的7名同志盡職履責、無私奉獻,用真心真意帶給服務對象溫暖、維護弱勢群體尊嚴,深刻詮釋了民政人的使命與擔當,是踐行“民政為民、民政愛民”理念的生動寫照,也是砥礪初心、踐行使命的生動教材。全省民政系統廣大黨員干部要以先進為榜樣,堅定理想信念,涵養為民情懷,強化責任擔當,提升服務能力。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9.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