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機構+社區+居家”鏈式養老的南通模式

時間:2021-01-19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周冉冉

江蘇省南通市是深度老齡化地區——全市60周歲以上老人達234.18萬人,占總人口的30.84%。

老齡化形勢如此緊迫,養老問題如何解決?

2018年起,南通市通過推進養老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實踐中蹚出一條“鏈式養老”的特色之路。“鏈式養老”是以養老機構為支撐,通過充分發揮養老機構專業人員、專業設施、專業技術的優勢,承接運營養老機構周邊的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和居家養老服務站,為居家老年人提供日間照料、助餐助醫、康復護理等專業養老服務,形成“養老機構+社區+居家”的鏈式養老服務模式。

南通市以系統性思維提升養老服務質量,深化養老產業改革發展,讓養老更專業、更精細、更有溫度。

打通機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鏈

“養老機構要圍著老人轉,從設施到服務,都讓老人感受到生活的樂趣,老有所樂,老有所為,這是我們的整體思路。”南通大生護理院院長王文彬介紹道。大生護理院是從一百多年前清末著名實業家張謇創辦的大生紗廠職工醫院轉型而來,如今是一家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辦院思路與百年前張謇創辦南通市第一所養老院一脈相承。

1912年及以后的10年間,張謇創辦了三所養老院,其中第二養老院取“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之意題名“老老院”。“老老院”配備護理人員和醫生,還有個小手工場,讓老人們做些力所能及的手藝活計,周邊數十里無依無靠的鰥寡老人有了棲身之所。

在大生護理院內,有一道特殊設計的小門,不到一米高,視線不受阻擋,又可防止老人走出門外。這道門,安全守護著患有阿爾茨海默癥的老人們。“過去家里有患阿爾茨海默癥的老人,怕走丟,便關在家里。但實際上,老人對于外界的感知能力和情感需求依然存在,‘關起來’不能一勞永逸。”在王文彬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了老人的公共活動區,與小花園又有一道小門相隔。“護理院中很多這樣特殊的設計,讓老人們可以感受四季變化,感受外界美好的事物,感受生活的樂趣。”

“現在居家老人對專業養老服務的需求增大,我們要讓居家老人也能享受專業機構的服務。”王文彬說。2016年起,該院把生活照料和醫療護理專業服務延伸至社區、家庭,探索多元化的醫養融合養老服務模式。

2018年,大生護理院成立了大生養老服務評估中心。中心一方面上門服務,對居家老人的生理性、社會性能力,以及居家養老環境、意外傷害防范等進行評估,針對生活照料、適老化改造、輔助器具適配等提出建議;另一方面對社區居家機構服務質量進行評估,給居家服務供給方、養老機構和政府相關部門提出相關建議。目前,中心已上門完成6000余人次老年人評估,為100余戶實施適老化改造。

南通市出臺《關于推進全市養老機構開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的若干意見》,打破了機構養老服務和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界限。市民政局局長湯雄說:“在這一政策助力下,大生這樣的骨干養老機構就可以充分發揮其專業優勢,承接運營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延伸開展居家養老服務,以執業護士和持證護理員為主的專業照護團隊走進老人家庭。”如今,全市接受上門服務的居家養老人數超30萬,占比達13.5%。

連接養老照護健康鏈

“動次打次、動次打次……”動感的音樂聲由遠及近,老人們跟著音樂的節拍舞動著手臂、向前行進。每天早上9點,老人們充滿活力的身影準時出現,這是海門工業園區敬老院工作人員最想看到的“風景”。

海門工業園區敬老院是一家公建民營養老機構,由廈門蓮花醫院負責運營,為老人提供醫療、養老、護理、康復、社工五位一體的服務。

“除了依托醫療機構進行運營,南通還整合多種資源,將社區衛生服務設施與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整合建設,將專業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整合建設,并將符合條件的養老機構納入醫保定點和基本照護保險范圍。”南通市民政局副局長吳明華介紹道。南通將全市所有老年人全部納入長期照護保險保障范圍,對失能失智老年人給予最高每人每月2400元的照護補貼。

此外,南通大力推進公建民營、承包經營等模式,推動優質民辦養老機構承接運營社會福利院、農村敬老院,通過人員培訓、技術指導、設備支援等方式,推動城鄉養老服務協調平衡發展。

海門市養老中心便是由上海申丞醫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運營的公建民營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養老中心占地60余畝,住著440名老人,步行其中如在花園一般。

臨近午飯時間,一位白發老爺爺推著助行車去食堂打飯,腰微微佝僂的他步伐穩健。

“爺爺,您多大歲數了?”“不大不大!這里環境好,我還能再住至少8年!”面對記者詢問,這位老人頑皮地賣了個關子。

老人姓劉,今年103歲了,已入住海門市養老中心兩年多。他給自己定了兩個小目標,一是活到110歲,二是保持身體健康,盡量不住在后樓,因為后樓都是失能老人,而前樓則是“活力老人”。

海門市養老中心為劉爺爺這樣的老年人提供了優質的養老環境和服務,讓老人們真正體會到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延伸養老服務產業鏈

南通大力推進嵌入式“機構-社區-居家養老”復合型托老設施“社區長者驛家”建設。在社區長者驛家,除了為入住老人提供機構養老,還就近為社區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助餐、助浴、康復護理等便捷服務,解決了社區養老服務供應鏈中存在資源利用率低和供需不平衡的問題,以及居家養老缺乏專業照護、設施不全等問題。目前全市已有14個鎮(街道)建成社區長者驛家。

“我和老伴都70多歲了,老伴中風五六年,兒子在外地工作,回來的時間少,一直是我一個人照顧。他摔倒了,我根本拉不起來;出去買菜,更不放心讓他一個人在家。”住在愉色而養長者驛家的施老太回憶起過去的生活,“住在長者驛家就不一樣了,老伴有什么情況,隨時有人搭把手。因為有人照看,我出門也放心。”

愉色而養長者驛家依托南通市北護理院,有效將養老服務產業鏈延伸進社區。

“我們以醫養結合為特色,以愉色而養為精神文化,就是為了讓老人的晚年生活能過得更加舒心、安心。”南通市北護理院院長陳建群介紹道,護理院共建有8家長者驛家,可輻射周邊30多個社區。

據湯雄介紹,如今南通市已有27家養老機構承接運營了43家街道(鄉鎮)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為567個社區提供專業化、精細化養老服務,受益家庭超過6萬戶,改變了過去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運轉不正常、服務不專業、發展不可持續的境況。

然而,養老服務行業也存在專業人才儲備不足等問題。“我們也為周邊大學相關專業學生提供學習和實踐機會。”陳建群說,“很多年輕人來這里應聘,只想在辦公室做管理工作,愿意在一線工作的少,他們期望能有更好的待遇,現實卻難以滿足。”

南通市出臺《關于推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加大財政扶持力度,對社會辦養老機構給予一次性建設補貼和運營補貼。同時設立專項資金,引導養老服務企業連鎖化、規模化、集團化發展,給予一定獎勵。建立健全養老服務機構從業人員崗位補貼制度,按照3萬元至5萬元標準獎補。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1.19)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