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用老鄰居處理老問題 用新隊伍解決新矛盾
——青島市李滄區虎山路街道探索民主協商社區治理途徑

時間:2018-08-29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宋培廷

黨的十九大以來,山東省青島市李滄區虎山路街道把民主協商作為加強和創新社區治理的重要手段,打造“有事來商量”民情協商品牌,暢通協商渠道,推進參與式治理,在共同辦好社區公共事務、維護群眾自身利益的同時,走出了一條符合實際的基層群眾自治路子。

暢通渠道 整合資源

虎山路街道下轄19個社區,是李滄區轄社區最多的街道。針對以往社區工作服務內容單一、供給不平衡、資源分配不均勻、專業化程度不高、居民協商溝通平臺少、自治水平不高等突出問題,街道充分發揮社區黨建核心統領作用,把民情協商平臺建設作為首要任務,全方位統籌,立體式謀劃,搭建多元化社區公共議事平臺,使民主協商觸角延伸到每樓棟和每個居民的生活之中。

在街道成立“民情商量俱樂部”,以社會組織為支撐,配以法律咨詢、人民調解、政務講解、維權保護、社工增能、心理幫扶等多種服務于一體的“民情協商智囊團”,為居民提供精準服務。在社區舉辦“民意懇談會”,將每月25日固定為“議事日”,通過前期走訪收集,對居民提請的事項專題研究。

在此基礎上,街道還設立網絡平臺,推動居民廣泛參與協商自治,并將成功自治案例拍攝成微課,通過小視頻的形式向居民展示協商自治的途徑、方式和優勢。

科學分類 會商決策

結合居民訴求和問題類別,街道通過實地走訪、入戶訪談、科學評估等形式,明確“五類”問題事項,采取“老社區用老鄰居處理老問題、新社區用新隊伍解決新矛盾、專業事找專業人專業解決”的方式梯次處理,使協商內容模塊化。

建立“大事”協商決策機制。充分發揮社區區域化黨建聯動平臺的作用,針對社區重大事項,在黨組織主導下聯動物業、駐區單位、黨員代表、居民骨干等廣泛協商。同時,建立決策咨詢機制,邀請政策專家作為評估員,提供智力和資源支持。例如,針對社區安保問題,經過多方協調,街道先后對7個小區的門禁及道閘進行了升級改造。

建立“難事”協調解決機制。針對社區難點問題,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邀請居民代表作為監督員,組織相關利益方協商討論,促進社區難事合理、科學、規范解決。針對社區居民普遍反映的轄區周邊交通擁堵問題,街道牽頭組織周邊社區居委會、李滄交警、黨員代表、居民骨干召開協商懇談會,共同研究解決辦法,制訂五指峰路、巨峰路、富蘊路、赤水路停車泊位和循環行車方案,并邀請小區樓長作為監督協調員,有效地緩解了該地區交通堵塞的問題,贏得了周邊居民的肯定。

建立“急事”快速應對機制。在完善“定人、定責、定時、定效”工作法的基礎上,啟動快速應急系統,及時解決社區急事。社區朝鮮族居民崔女士的子女都在國外工作,為了幫助其盡快融入社區,結交同輩伙伴,社區動員她到少數民族聯合會參加活動。一天,聯合會負責人向社區反映,崔女士活動遲到并且不接電話,去她家敲門也無人應答。社區立即啟動緊急應對機制,會同轄區派出所和開鎖公司上門,發現崔女士躺在地上不省人事。因救援及時,她脫離了生命危險。

建立“愁事”專業匹配機制。街道發揮社會組織專業優勢,尋求對社區“愁事”的專業解決辦法。居民沈某曾多次向社區反映,樓上鄰居的衛生間已經漏水3個月,導致自家衛生間無法正常使用,社區以黨支部協商工作室為平臺,派專業律師進行矛盾調解,最終雙方和解,促進了問題的順利解決。

建立“雜事”多元推進機制。發揮社區居民的人才優勢和社會組織的專業優勢,針對社區雜事、小事,根據問題特性動員各方積極有效處理,將鄰里之間的小情緒、小火苗消滅在萌芽狀態。

細化流程 全程留痕

為保障社區民主協商的規范化和有效化,虎山路街道在與社區負責人、民主黨派、社會組織、黨員代表等溝通協商后,繪制完善協商流程圖和痕跡管理制度,促進協商規范化。

明確協商流程,優化關鍵環節。在結合街道、社區實際的基礎上,繪制民情協商流程圖,細化“列出議題、確定主題、會前公告、開展協商、制訂方案、運用實施和回訪評估”7個環節。同時,從會前、會中、會后三個環節明確協商時間、議事范圍、議事程序,規定街道、社區、社會組織等各方主體的職責。

創新工作方法,明確責任分工。制定完善“定人、定責、定時、定效”工作法。根據議題定人。合理安排牽頭人負責議題的跟進、協調,并在每一環節明確負責人,邀請民政局、教體局、文新局、殘聯、老齡、住房保障等部門專家組成“議題咨詢團”,形成合力。根據內容定責。合理制定工作職責,完善街道、社區、社會組織、駐區單位等主體的協作內容,確保在某一環節出現問題時,可以直接追責到人。根據緩急定時。深化社區黨委、社會組織、社區居民以及利益相關方之間的溝通協商,明確完成或落實時間,推進協商事項有步驟、有條理地推進。根據反饋定效。組建由社區黨委、黨員代表、居民骨干等構成的評估團,對協商成果是否落實、服務成效是否到位等進行評估,實現社區事務居民自決、居民自評。

制定相應措施,加強痕跡管理。圍繞協商議事各個環節,設計協商進度表格,實行協商全程痕跡管理,使協商方案在落實中可操作、可查詢、可追溯、可評議,并在社區宣傳欄公示。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8.8.29)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