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孫彥川
不僅是文學界,書法界也非常需要“因為對這土地愛得深沉,而眼里常含淚水”的優秀創作家。退休前是師職通信技術干部的河南省鄭州市軍休一所休干梁光軍為了成為這樣的書法家,已經奮斗了二十多年。現在,他離這個目標越來越近了。
重原創,增內涵,斗志無限
“論開天辟地,道公車上書,思張謇西行,想鑒真東渡,憶七雄一統,看長城多嬌,座座豐碑呈現五千年燦爛,深體味,心難平,贊始祖炎黃,頌賢哲英俊。謀安國定邦,求科學發展,欣連戰北訪,念鄧翁南巡,慶兩岸三通,盼神舟再秀,樁樁故事彰顯60載輝煌,細琢磨,情不禁,唱復興華夏,歌黨政軍民。”短短114個字,梁光軍傾心創作的這副楹聯串起了十幾個故事,跨越了跌宕起伏的華夏歷史。2009年,這副楹聯榮獲國慶六十周年詩書畫印藝術大賽銀獎,并被革命歷史博物館永久收藏,其本人也榮獲“中華優秀藝術家”稱號。
在梁光軍看來,頂級書法家也應該是頂級創作者,而不能只是“機器手”。“王羲之之所以被人記住,不只是因為《蘭亭序》盡顯其書法功力,更因為這是他創作的。”梁光軍說到此處,難掩內心的激動。
所以,現如今明明可以靠書法“顏值”的梁光軍,卻立志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和傳播者,國家建設成就的歌頌者、宣傳者。為慶祝遼寧艦下水,他創作了“浮舟滄海謀和平立馬昆侖看世界”的楹聯。為宣傳全國經濟普查,他創作了“經天緯地錢財物焉能無譜 濟世懸壺葉草蟲豈敢多差”的楹聯。此外,梁光軍還圍繞南水北調、航天發射等重大事件自創了幾十首(副)詩詞楹聯,并多次獲全國大獎。
在字體上,他追求不同書體不同風格的相互融合,不同書體間良性嫁接。在內容上,他不以不如古賢而放棄,以正能量、大眾喜愛為首要標準。在形式、章法和色彩上,他大膽進行組合創新,創作了“福”“壽”“家”等主題的“同心團扇”式作品,讓人在玩味琢磨中就參悟了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他創作的《新編陋室銘》和《開竅謠》,在全國詩詞大賽也分獲金獎和一等獎。
愛國家,真性情,催生靈感
“人生在世須有夢,有夢才會有激情;激情燃燒化宏圖,宏圖大展謀人生。”今年7月-9月,河南省舉辦了軍休干部先進事跡巡回報告會,梁光軍宣講的題目是《圓夢路上》,面對各地市幾千名休干等聽眾,他結合自己的書法作品對“中國夢”做出了生動闡釋。
這樣的激情,表現在梁光軍自己身上就是對自己“發狠”、與時間賽跑。2011年,為了創作《毛澤東詩詞》長卷,他把自己關在工作室,閉門謝客,餓了吃包子和方便面,渴了喝白開水,整整8天沒出門,作品完工時,他已是眼窩深陷,滿嘴潰瘍。
“2015年9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上發表講話后,我心潮澎湃、感慨萬千,馬上開始構思,當天就將講話全文寫成了書法作品。”梁光軍說,作為一個有著20多年兵齡的老兵,他直到寫完還感覺意猶未盡。
他這樣做,可不是想成為書法界的“大腕”,賺個盆滿缽滿,而是要通過書法創作傳承文化、詮釋美德,推動社會發展,弘揚社會正氣。“書法藝術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將其傳承好并發揚光大。如果我們走偏了或傳丟了就是不孝、不敬。”梁光軍如是說。
曾經有位企業家出大價錢請他寫一幅“有錢真好”,被他委婉拒絕。
如果把寫一幅高質量的長卷比作跑一個馬拉松,這樣的“馬拉松”梁光軍已經跑了太多——近年來他已經創作了140多幅長卷,共計18萬余字,連起來有1500多米。
只要沒有外出辦事,二十多年來梁光軍每天都要臨摹、讀書,跟上班一樣雷打不動,至少五六個小時。此外,他每天堅持走1.5萬步,以保持精力充沛。“書畫藝術需要一生去日積月累,不可能一夜成名,也不可能一勞永逸。”梁光軍謙虛地說。
由于他關心時政,博覽群書,思想內涵日漸豐富,創作能力持續提高。
懷天下,憫蒼生,大愛滿滿
從貧苦農村走出來的梁光軍始終保持質樸、善良的本色。他的書法工作室名字叫“三勸齋”,意指勸學、勸孝、勸善,而他自己也一直身體力行。
2017年5月,梁光軍隨河南電視臺下鄉文化扶貧時,將自己的30余幅作品拍賣,拍得10萬元,悉數捐給了沈丘縣的4個貧困村和20個貧困戶。今年1月,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趙麗蓉文化藝術教育基金在陜西延安開展書法教育進課堂活動,他捐出價值數萬元的長卷《千字文》予以支持。老家修公路,他捐出1萬元。此外,他還為希望小學建設、腦癱病兒救治,多次捐出書法作品。
“有一天,我外出晨練,中間感覺餓了想去喝碗胡辣湯,走進店里一摸口袋發現沒帶錢。就在我想轉頭離開時,細心的老板問我老爺子您怎么不吃就走?我實話實說。老板說你只管吃,再路過時把錢給我就行。此事讓我深受感動,于是我專門創作了一首‘外圓內方鑄金錢,循規蹈矩是寓言,寬人律己走世界,幸福康樂度百年’相贈。”2014年5月,梁光軍受邀登上鄭州市道德大講堂。他只是結合3個小故事講了一些樸實的道理,卻贏得了雷鳴般的掌聲。
2015年,他自費辦了長卷展,傳播孝善文化,1500多名市民前往參觀。
“解甲修身氣還盛,夜半常聞軍號聲,激情未泯君莫笑,竹筆作槍又沖鋒”,這一首蕩氣回腸的《抒懷》,既是梁光軍的軍休生活寫照,也是他的畢生追求。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8.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