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 俊 通訊員 勵 晨
又到歲末年初,由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市慈善基金會等聯合主辦的上海第二十五屆“藍天下的至愛”大型系列慈善活動,再次感動申城、愛暖寒冬。
本屆活動從2018年12月8日開始,到2019年1月12日結束,為期35天,共募集善款約1.9億元。活動以“幫助他人,陽光自己”為主題,舉辦各類慈善公益活動超過500項,在寒冷的冬日給了人們更多溫暖、更多愛的能量。
“公益微電影”開啟申城慈善季
12月8日,第四屆“上海公益微電影節”舉行頒獎典禮。用時僅9分49秒的公益微電影《我和他們一起成長》從400余部參賽影片中脫穎而出,斬獲公益影片一等獎。其他獲獎作品還有:旨在喚起人們關注大山里孩子夢想的影片《姐妹》,關注留守老人的影片《楊梅紅了》等。
“我想把他們聚集在一起。他們在一起的時候,可以看到他們的快樂與自信。”微電影《我和他們一起成長》的創作者石渡丹爾在影片里說。10年來,丹爾用鏡頭記錄下自閉癥兒童群體在“天使知音沙龍”的成長,見證了這些自閉癥孩子在音樂的力量下所發生的變化。
在這個平臺上,許多熱愛微電影工作的個人和集體積極加入公益事業,用追求真、善、美的鏡頭,為大眾展現了一場心靈和視覺的洗禮,讓“幫助他人,陽光自己”的理念傳播到更廣大的范圍。
“凡人善舉”展現上海溫度
上海市慈善基金會有一個愛心捐贈窗口,經年累月記錄著這座城市中的凡人善舉。1月11日,來自“餓了么”的四位“外賣小哥”到這個愛心窗口每人捐贈50元。他們說:“上海市慈善基金會‘玉佛禪寺覺群大學生創業基金’曾資助‘餓了么’創始人開辦該企業,從而幫助更多‘外賣小哥’找到了工作。為了感恩社會,企業創始人常年捐款,我們員工也前來捐款,希望能幫助更多大學生創業。”
寒冬臘月,72歲的吳國芬阿婆再次來到市慈善基金會,將每日從買菜錢中省下的1元捐出,全年共計365元。她周圍的鄰居也被她的善心感動,這次她特別代70歲的鄰居江寶珍捐款200元。根據他們的意愿,善款將定向用于慈善助醫。
黃浦區南京東路社區的89歲老人潘阿婆,多年來一直和老伴用并不富裕的退休工資幫助社區困難學生,去年老伴離世,潘阿婆遵從老伴遺愿喪事從簡,把省下的喪葬費全部用于幫困助學。奉賢區的姜建華及兒子姜葉璈每年元旦都會來捐款,至今已有十多年,今年的1萬元捐款,用于定向幫助奉賢區兩戶困難家庭,讓他們過好年……
長三角媒體慈善公益聯盟啟動
1月12日,“藍天下的至愛”大型慈善晚會將整個活動推向了最高潮。去年9月,為響應“長三角區域一體化”國家戰略,“長三角公益互動平臺”成立,期望更好地匯聚起公益資源,發揮優勢互補的效果,推動慈善公益一體化。晚會現場,借助這個公益互動平臺,啟動了長三角攜手評選“慈善之星”活動,并成立了“長三角媒體慈善公益聯盟”,弘揚慈善精神,綻放大愛能量。
一曲《藍天下的至愛》拉開了慈善晚會的序幕。短片《天使的夢想》,記錄了一群腦癱患兒專門為這場晚會排練舞蹈的真實瞬間。對于這些孩子來說,每周一次的芭蕾課,是他們唯一的課外興趣班。盡管滿頭汗水,常常摔倒,但他們堅持做好每一個動作,為夢想的大舞臺竭盡全力。
短片《無力的雙手,有力的靈魂》的主人公是42 歲的“漸凍人”林炯。他與疾病頑強抗爭30多年,兩腿毫無知覺、雙手麻木,稍有不慎就會從輪椅上跌落。他以百倍的毅力學會了電腦繪畫,用一根手指開啟了創作之旅。這幾年,他有了一定收入,并屢獲殊榮,還不定期向“漸凍人”專項基金捐資。
一曲《藍天下的至愛》拉開了慈善晚會的序幕。一個個感人至深的凡人善舉故事呈現,讓人們感受到流淌在這座城市的愛的暖流。
短片《天使的夢想》,記錄了一群腦癱患兒專門為這場晚會排練舞蹈的真實瞬間。對于這些孩子來說,每周一次的芭蕾課,是他們唯一的課外興趣班。盡管滿頭汗水,常常摔倒,但他們堅持做好每一個動作,為夢想的大舞臺竭盡全力。
短片《無力的雙手,有力的靈魂》的主人公是42 歲的“漸凍人”林炯。他兩腿毫無知覺、雙手麻木,稍有不慎就會從輪椅上跌落。他與疾病頑強抗爭30多年,以百倍的毅力學會了電腦繪畫,用一根手指開啟了創作之旅。這幾年,他有了一定收入,并屢獲殊榮,還不定期向“漸凍人”專項基金捐資。林炯在上海中醫藥大學經常為他義務推拿的志愿者陪伴下,走上了舞臺。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