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周 亮
春節臨近,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地區阿瓦提縣烏魯卻勒鎮柯坪村的多浪雕刻藝術合作社內仍然機器轟鳴,一派繁忙的景象。“本來打算歇業過年,沒想到越到年前鄉親們換新家具的需求越多,我們不得不加緊趕工幾天,好讓他們在年前用上。”46歲的合作社老板庫爾班·吾浦爾開心地告訴記者,“現在生意這么好,自治區民政廳駐村工作隊幫了我大忙!”
庫爾班·吾浦爾制作的生活用品簡潔大方引人駐足
庫爾班·吾浦爾從21歲就開始做木藝雕刻,出自他手的酒壺、酒杯等少數民族工藝品線條優美、雕工精細,他也一直想靠自己的手藝掙些錢。奈何他一人出工產量少、銷路窄,又不了解政策,實在賣不上什么價錢。媳婦患有肺結核,孩子嗷嗷待哺,一家人身陷貧困的囹圄。
“2017年工作隊入駐柯坪村,在走訪了解到庫爾班家的情況和他的特長后,就找政策幫他成立了合作社,還集體當起他的義務推銷員。”駐柯坪村工作隊隊員阿磊說。
合作社熱火朝天的勞動景象
2018年6月,自治區民政廳駐阿瓦提縣烏魯卻勒鎮8個工作隊以“廁所革命”為切入點,為第一批1035戶村民配置沙發、茶幾、床、餐桌、書桌等家具和沖水馬桶、電熱水器等用具。“這些木制家具,與其從外地、從烏魯木齊買,不如優先考慮本地廠家。”阿磊說,“工作隊幾經考察后,決定把大床、小床、茶幾三件一套的家具制作交給多浪雕刻藝術合作社。”
柯坪村9歲的熱依瑪努爾·麥麥提用的床就出自多浪雕刻藝術合作社
“以前的合作社地方小,做家具施展不開,工作隊就給我找了一塊4000平方米的場地。沒有人手,就從全鎮各村的貧困戶里找懂木工活或者愿意干事的人。工作隊還把合同款中的10萬元先行支付給我作為買木材的啟動資金。”庫爾班·吾浦爾回想起當時要干事創業的勁頭兒仍然很激動,手舞足蹈起來,“10萬元,從沒見過這么多錢!民政廳工作隊信任我,我除了好好干無以回報!”
2018年8月,第一套家具下線。短短半年,多浪雕刻藝術合作社納稅5.7萬元,庫爾班·吾浦爾個人也掙了10萬元,已然脫貧。而更重要的是,一人脫貧的“蝴蝶效應”——受雇在合作社的100個建檔立卡貧困戶因為穩定就業也全部實現脫貧。
合作社熱火朝天的勞動景象
31歲的依不熱依木·阿不都卡迪爾是柯坪本村人,沒土地也沒有一技傍身,在到多浪雕刻藝術合作社干活前,全靠不穩定的打工工資維持家用。“現在,我做打磨、上漆、拼裝,每月工資3500元,一日三餐還能在這兒的食堂吃,特別好。3個月我就掙了1萬塊錢,加上自己存的錢,買了30只小羊仔,還幫親戚養了70只羊。”說到這兒,靦腆的依不熱依木·阿不都卡迪爾低著頭笑了,對未來,他充滿了期待。
熱合曼·沙利來自喀拉塔勒村,因為手快心細、吃苦耐勞,他制作的木床數量和質量在工友里遙遙領先,每月工資達到了7000元。“只要肯干,就能脫貧。”熱合曼·沙利說。
庫爾班·吾浦爾用勤勞的雙手雕刻出精美的工藝品和可期的未來
“黨和國家的政策這么好,1035套家具幫我打出了名聲,現在不但有家具訂單,少數民族工藝品的訂單也來了。我準備開春后擴大生產,再招50個貧困戶。大家一起好才是真的好!”庫爾班·吾浦爾邊說著,邊用那雙布滿傷痕的粗糙大手摸了摸自己制作的精美少數民族工藝品。
(來源:中國社會報微信公眾號2019.2.2)